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台湾问题

作 者: 明庭权
导 师: 黄正柏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国际关系
关键词: 中国和平发展 台湾问题 中华民族复兴 和谐世界 两岸关系
分类号: D618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64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中国和平发展,台湾问题无法回避;考察台湾问题,则不可脱离中国和平发展和国际关系演变的宏观背景。那么,解决台湾问题对于实现中国和平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在中国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当中,我们应将采取怎样的措施促进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这就是本文写作所要力图回答的两大问题。全文除了导论部分,正文共分为三大部分六个章节,共18万字左右。本文第一章和第二章可以看作全文的铺垫,属于正文第一部分。第一章介绍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内涵及目标。文章首先界定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内涵,并提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影响的结果,是由“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主题和社会主义本身的和平性质所决定的。其次,文章界定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内、对外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与推进和谐世界建设。第二章介绍了台湾问题的性质及其发展演变。本文从台湾问题是如何产生的事实出发,指出台湾问题是一个国际化了的内政问题,台湾问题的发展、演变及其最终解决取决于两岸关系和国际因素的发展和演变。两岸关系的演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两岸关系斗争性质的演变和两岸关系内涵的拓展。在影响台湾问题的国际因素当中,美国可谓首当其冲,这是因为台湾问题的产生、发展和最终解决都离不开美国的作用。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对台湾问题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本文第三章、第四章分别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和推进和谐世界建设的两个向度,阐述台湾问题对于中国和平发展进程的影响,属于正文的第二部分。第三章提出,台湾问题对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国家主权与领土的完整、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民族情感与国家政治稳定、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制约。因此,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必须解决台湾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应有之义。在第四章中,论文从三个层面分析了推进和谐世界建设必须解决台湾问题:首先,和其他民族分裂势力一样,“台独”分子为了实现“法理台独”,歪曲“民族自决原则”,恶意践踏国际法,破坏了和谐世界的法理基础:其次,“台独”分子寻求加入政府间国际组织,不断挑战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一个中国”原则,违背国际社会主流民意;第三,“法理台独”一旦成型,必将危及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直接破坏和谐世界建设。本文第五章、第六章分别从积极发展两岸关系和开展反“台独”国际合作的两个向度,阐述在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应将采取怎样的措施促进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属于正文的第三部分。第五章提出应在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积极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发展两岸关系,经济整合是基础、政治协商是关键、加强台湾民众对于“一个中国”的国家认同是根本、依法制“独”是手段、非和平方式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后保障、“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模式。第六章提出应在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积极构建反“台独”国际合作,促进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中国开展反“台独”国际合作的合作对象既包括美国、日本等主权国家,也包括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政府间国际组织。我们在努力构建以中国为主导地位的反“台独”国际合作时,还应认识到“反独”与“促统”的异同,以及认识到反“台独”国际合作的局限性。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5-7
Abstract  7-12
导论  12-21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12-15
    (一) 选题的缘由  12-13
    (二) 选题的意义  13-15
  二、研究现状  15-18
  三、思维路径和研究方法  18-19
    (一) 思维路径  18
    (二) 研究方法  18-19
  四、创新点、难点与不足  19-21
    (一) 创新点  19-20
    (二) 难点与不足  20-21
第一章 中国和平发展的内涵及其双重目标  21-37
  一、“中国和平发展”论的提出及其内涵  21-27
    (一) “中国和平发展”论的提出过程  21-22
    (二) “中国和平发展”论的内涵  22-27
  二、中国和平发展的双重目标  27-37
    (一) 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内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27-32
    (二) 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目标:推进和谐世界建设  32-37
第二章 台湾问题的性质及其演变  37-68
  一、台湾问题的产生及性质  37-42
    (一) 台湾问题的产生  37-41
    (二) 台湾问题的性质  41-42
  二、台湾问题的演变  42-68
    (一) 两岸关系的演变  42-58
    (二) 影响台湾问题的国际因素的演变  58-68
第三章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必须解决台湾问题  68-84
  一、台湾问题关系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68-74
    (一)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8-73
    (二)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必须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73-74
  二、台湾问题与国家安全不可分割  74-76
    (一) 台湾是中国海防的前哨阵地  74
    (二) 台湾位处中国海上交通要道  74-75
    (三) 美国、日本与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地缘政治冲突  75-76
  三、台湾问题关系民族情感和国家政治稳定  76-78
    (一) 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最深厚情感  76-77
    (二) 台湾问题关系党和政府的政治合法性  77-78
    (三) 台湾问题关系中国团结稳定的政治社会局面  78
  四、台湾问题影响国家经济发展  78-84
    (一) 两岸外交争夺战消耗巨额经济资源  78-80
    (二) 两岸武力对峙耗费巨额军费开支  80-82
    (三) 台湾当局意识形态挂帅,阻挠两岸经济交流  82-84
第四章 推进和谐世界建设必须解决台湾问题  84-99
  一、台独分子恶意歪曲国际法,破坏和谐世界建设  84-88
    (一) 国际法是构建和维护和谐世界的法律工具和法律基础  84-85
    (二) 台独分子以“民族自决”为依据寻求“台独公投”,恶意歪曲国际法  85-88
  二、台独分子寻求加入政府间国际组织,破坏“一个中国”的国际共识  88-93
    (一) 台湾参与联合国问题  89-92
    (二) 台湾参加世界卫生组织问题  92-93
  三、台独分裂活动危害台海地区和平  93-99
    (一) 台独分裂势力在台海安全中的政策分析  93-94
    (二) 中国大陆在台海安全中的政策分析  94-95
    (三) 美、日在台海安全中的政策分析  95-99
第五章 在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积极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  99-138
  一、推动两岸共同市场建设,构建大中华经济圈  99-105
    (一) WTO框架下的“两岸经贸合作机制”  101
    (二) CEPA模式下的两岸经贸合作机制  101-103
    (三) 两岸共同市场模式  103-105
  二、积极促进两岸政治交流  105-115
    (一) 政党交流开辟两岸政治交流的新渠道  105-111
    (二) 恢复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的协商机制  111-113
    (三) 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促成与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  113-115
  三、加强台湾民众对于“一个中国”的国家认同  115-128
    (一) 台湾民众国家认同问题的演变过程  116-123
    (二) 台湾民众国家认同问题的影响分析  123-126
    (三) 将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引导到“一个中国”的正确道路上来  126-128
  四、以法律手段反对和遇止“台独  128-132
    (一) 《反分裂国家法》出台的背景  128-129
    (二) 《反分裂国家法》的主要内容  129-130
    (三) 《反分裂国家法》的鲜明特色  130-131
    (四) 《反分裂国家法》的影响  131-132
  五、非和平方式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最后保障  132-135
    (一)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平观  132-133
    (二)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在必要时对台使用非和平手段之间并无逻辑矛盾  133
    (三) 台湾与大陆的最终统一需要非和平手段做后盾  133-134
    (四) 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134-135
  六、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135-138
    (一) “一国两制”的提出  135
    (二) “一国两制”适用于台湾问题的复杂性  135-136
    (三) “一国两制”的宪政含义  136-138
第六章 在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构建反“台独”国际合作促进国家完全统一  138-150
  一、中国与主权国家之间的反“台独”合作  138-145
    (一) 中美反“急独”合作  139-143
    (二) 中日反“急独”合作  143-144
    (三) 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反“台独”合作  144-145
  二、中国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反“台独”合作  145-147
    (一) 中国与联合国的反“台独”合作  145-147
    (二) 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反“台独”合作  147
  三、构建反“台独”国际合作促进国家完全统一的局限性  147-150
    (一) 反“台独”国际合作只是解决台湾问题的一小步  148
    (二) 反“台独”国际合作的合作程度有限  148-150
参考文献  150-161
后记  161

相似论文

  1. 中国和平发展视野下的邓小平对日外交思想研究,D820
  2. 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研究,D61
  3. 台湾问题的国际法分析,D992
  4. 中美俄新三角关系对中国发展进程的影响研究,D822.3
  5. 冷战后美日对台军事安全合作问题研究,D822.3
  6. 从雾里看花到管中窥豹,G206
  7. 台湾当局大陆政策演变的影响因素探析,D618
  8. 台海问题战略主导权分析,D822.3
  9. “汪辜会谈”中的新加坡作用分析,D618
  10. 国际体系与中国和平发展国际环境研究,D80
  11. 试析小布什政府的台海政策,D871.2
  12. 1978-2008《人民日报》台湾问题报道研究,D618
  13. 文化传播视角下孔子学院的功能研究,G206
  14.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与实践,D618
  15. 国际法视角下的中日条约关系,K313.4
  16.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D618
  17. 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对台政策,D618
  18. 试析奥巴马政府对台政策变化,D871.2
  19.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研究,D618
  20. 战后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1949年10月~1972年9月),D618
  21. 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及其未来趋势研究,D675.8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中国革命的特殊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