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的相变动力学和神经网络在粒子鉴别中的应用

作 者: 喻梅凌
导 师: 刘连寿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理论物理
关键词: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 强作用物质 相图 输运模型 过冷态 相变 神经网络 粒子鉴别 自适应增强算法 夸克胶子喷注 A粒子
分类号: O571.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9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量子色动力学(QCD)有微扰真空和物理真空两种不同的真空态,带色的夸克和胶子不能在通常的物理真空中运动,而只能被禁闭在色中性的强子中。QCD真空的这种复杂结构被李政道称为“看不见的夸克”,是跨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困惑”之一。上世纪70年代末,李政道等人预言:高能核-核碰撞能改变真空的性质,产生在大范围内解除禁闭的夸克胶子系统—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uark Gluon Plasma),推动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形成跨世纪物理学的一个主流。进入新世纪,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在美国布鲁克海汶国家实验室建成运行,碰撞能标达到千亿电子伏,发现了大量新实验现象。已经观察到在比强子体积大千倍的范围内出现的部分子(夸克和胶子)自由度。这意味着在此范围内色禁闭被解除,QCD真空发生改变。进一步深入研究这种解除了禁闭的夸克胶子系统的性质,特别是它和通常强子系统之间的转变,即:QCD的微扰真空和物理真空之间的转变,是当前乃至今后物理学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格点规范理论给出的QCD相图是:在低温高密区,QGP和通常强子物质之间是一级相变;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重子数密度的降低,相变曲线在临界点终止;在更高温度和更低密度下,QGP和通常的强子物质之间平滑过渡(cross over)。在目前的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实验中,虽然已经观察到解除禁闭的夸克-胶子自由度,但还未能看到它和强子物质之间的转变过程,特别是没有能找到临界点和在临界点之下的一级相变。RHIC实验正在调低碰撞能量,进行能量扫描,希望找到临界点。德国核物理研究所GSI也在建造新的强流环来研究低温时的相变。对于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的时空演化,常常采用输运模型做蒙特卡罗模拟研究。输运模型是输运方程的数值解。它通过输入核几何和反应截面来追踪碰撞的过程。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的多相输运模型AMPT中包含有部分子相和强子相,比较适合于研究两相之间的转变。这一模型在给定散射截面后,让每个部分子一直演化下去,直到它和其它部分子的相互作用停止为止。这种办法使得部分子到强子之间的转变成为单个部分子的个体行为,而不是整个系统的集体行为。每个部分子有自己的强子化时间,而整个部分子系统没有统一的强子化时间。这样,部分子相和强子相之间如何转化(相变或平滑过渡)的问题被回避了。而由此就出现了在绝大多数部分子都已强子化,系统已回到物理真空后,还有少数部分子在强子系统(物理真空)中自由运动的不合理情况。为了解决输运模型中存在的这一问题,必须考虑如何在现有的输运模型中实现相变的物理过程。在这篇论文中,我们以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的两相输运模型为例,研究了模型中各个物理量的时间演化。在假设系统达到局域热平衡的条件下,我们采用考虑了流效应的热模型,拟合各个时刻粒子不变横质量分布,得到部分子和强子系统在各个时刻的温度。根据部分子和强子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我们引入包含过冷态的相变的物理图像,要求输运模型中所有部分子在达到过冷后发生突然相变,一起强子化。在模型中加入包含过冷态的相变后,我们发现,与原始模型相比,有相变的模型不仅保持了原始模型很好地符合椭圆流强度的实验数据的优点,同时还能更好地描述末态带电粒子的纵向快度分布。我们的尝试说明,为了更好地描述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的过程,在重离子碰撞的输运模型中引入对相变动力学的模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粒子物理实验中,如何更准确地鉴别粒子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当前的重离子碰撞实验中,提高奇异重子Ξ和Ω的鉴别效率对它们的椭圆流的测量精度有重要影响,同时也能为实验上发现的夸克胶子自由度给出更确凿的证据。理论预言在重离子碰撞所形成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环境下极有可能生成由六个奇异夸克组成的(ΩΩ)反常态。为了找到这类产额很小粒子,有必要研究更有效的粒子鉴别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系统的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信息处理系统,在模式识别、自动控制、图象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90年代初期,神经网络方法被用到高能物理实验中处理径迹重建、能量团重建和粒子识别等问题并展示了一定的优越性。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研究利用神经网络如何提高粒子鉴别效率。首先我们利用神经网络来识别蒙特卡罗产生的正负电子在91.2GeV碰撞下生成的夸克喷注和胶子喷注,考察了一些影响神经网络判别性能的因素,以获得关于应用神经网络的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然后神经网络方法被用来重建RHIC上的STAR探测器收集到的氘核-金核在(sNN)1/2=200GeV碰撞下的数据中的Λ粒子。神经网络方法重建Λ粒子的效率比参量截断法高29%,但信噪比比参量截断法低。最后我们讨论了将自适应增强算法应用于神经网络,提高神经网络性能的可能性。我们考虑了两种样本集,第一种是信号和背景可分但两者边界不规则的简单二维模型,第二种是信号和背景间有重叠的蒙特卡罗夸克胶子喷注。我们发现增强法能提高第一种样本集的判别效率和信噪比,但不能改善第二种样本集的判别性能。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英文摘要  7-10
目录  10-12
第一章 引言  12-16
第二章 强作用物质的相  16-32
  2.1 QCD真空的唯象理论  16-18
  2.2 格点QCD  18-22
    2.2.1 格点QCD数值方法  18-20
    2.2.2 格点QCD计算结果  20-22
  2.3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  22-32
    2.3.1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的时空演化图像  22-23
    2.3.2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的实验结果  23-32
第三章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的输运模型  32-40
  3.1 核-核碰撞输运方程的求解方法  32-36
  3.2 多相输运模型  36-40
第四章 在多相输运模型中引入相变机制  40-48
  4.1 多相输运模型中的时间演化  40-42
  4.2 出现过冷过程的相变  42-44
  4.3 相变机制的引入对末态物理量的影响  44-46
  4.4 讨论  46-48
第五章 人工神经网络粒子鉴别中的应用  48-80
  5.1 人工神经网络原理与模型  49-59
    5.1.1 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组成的网络  49-50
    5.1.2 人工神经网络基本原理与特点  50-52
    5.1.3 BP神经网络模型  52-58
    5.1.4 自适应增强算法简介  58-59
  5.2 人工神经网络在高能物理中的应用简介  59-61
  5.3 工作之一:人工神经网络对夸克胶子喷注的识别  61-67
  5.4 工作之二:人工神经网络对Λ粒子的重建  67-74
  5.5 工作之三:自适应增强算法在神经网络中的应用  74-80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80-82
附录A BP网络中权值更新公式的推导  82-84
参考文献  84-92
发表论文列表  92-94
致谢  94

相似论文

  1. 天然气脱酸性气体过程中物性研究及数据处理,TE644
  2. 新型银基无镉中温钎料组织性能的研究,TG425.2
  3. 压气机优化平台建立与跨音速压气机气动优化设计,TH45
  4. 调频式电容位移传感器高速测频与非线性校正技术研究,TH822
  5. 半透明材料辐射与相变耦合换热研究,V259
  6. 基于多Agent理论的卫星协同定轨技术研究,V474
  7. 粒子雾辐射散热特性的研究,TK124
  8. 基于VRPF的机动目标跟踪的研究,TN957.52
  9. 中医舌诊中舌形与齿痕的特征提取及分类研究,TP391.41
  10. 红外超光谱图像的虚拟探测器研究,TP391.41
  11. 有标记点的人体三维运动数据获取方法的研究,TP391.41
  12. 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在平面二级倒立摆中的应用,TP273.4
  13. 基于神经网络的水厂投药预测控制研究,TP273.1
  14. 视觉伺服四自由度机械臂的研究,TP242.6
  15. 机械臂视觉伺服系统的研究,TP242.6
  16. 压电驱动微工作台的控制与校正技术研究,TP273
  17. 某武器检测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TP183
  18. 基于电穿孔技术的活细胞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R318.51
  19. 基于粒子群算法求曲线/曲面间最小距离方法,O182
  20.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21. 珠三角地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智能化系统,TU528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物理学 > 原子核物理学、高能物理学 > 原子核物理学 > 重离子核物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