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板料冲压成形回弹理论及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

作 者: 张冬娟
导 师: 阮雪榆;崔振山
学 校: 上海交通大学
专 业: 材料加工工程
关键词: 回弹 实体壳单元 屈服准则 反向加载 非线性混合强化 材料波动性
分类号: TG38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320次
引 用: 1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回弹是板料冲压成形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它直接影响着冲压件的尺寸精度。板料回弹量是整个成形历史的累积效应,它与成形过程中模具几何形状、材料性能、板料初始形状、工艺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特别是在有反复加载的情况下,材料的Bauschinger效应及其强化规律对于回弹计算精度有重要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板料回弹量的预测精度目前还难以达到工业应用的要求。高精度的回弹预测一致是工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旨在从理论模型和有限元数值方法方面探讨影响板料回弹量的主要因素和提高回弹预测精度的途径。另外,也将本文方法应用于高强钢回弹能力的评价,为企业制定相关评价体系提供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平面应变假设和Hill’48各向异性屈服准则,建立了不同材料强化模式下的板料V形弯曲、拉弯成形和U形弯曲的解析计算模型。基于这些模型,分析了材料强化模式和工艺参数对板料回弹量的影响规律,对于U形弯曲和拉弯成形,还建立了压边力和拉伸力等的极限成形条件。计算结果表明,解析模型给出的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与有限元数值方法相比,不仅提高了精度,缩短了计算时间,而且更有利于探讨板料回弹的机理。2)为解决反向弯曲回弹问题,提出了考虑材料包申格效应的非线性混合强化材料模型,推导了不同屈服准则下,非线性混合强化材料模型的弹塑性本构关系矩阵,给出了应力应变更新计算公式,分析了屈服准则和材料强化模式对板料回弹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具有反向加载特征的问题,基于Hill’48或Barlat’89屈服准则的非线性混合强化模式预测回弹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3)基于Mindlin壳理论和实体单元理论,推导了实体壳单元有限元列式,分析了实体壳单元的体积锁死和剪切锁死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数值模拟了NUMISHEET’93板料U形弯曲、NUMISHEET’2002无约束柱面弯曲、盒形件拉深切条回弹等考题。与试验值的对比表明,实体壳单元能有效提高回弹预测精度。4)分析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参数对板料回弹预测精度的影响,从理论上推导了虚拟动能与板料回弹预测精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显式算法因采用虚拟动能使回弹预测精度不高,隐式算法能有效提高回弹预测精度。在保证数值模拟精度的前提下,应采用较大的单元尺寸。实体壳单元因综合了壳单元和实体单元的特征并与模具表面直接接触使回弹预测精度最高。对于Mindlin壳单元或实体壳单元,在板厚方向采用7个高斯积分点,大于7的积分点数对回弹预测精度影响不大。5)针对板料普遍存在的材料性能参数波动问题,基于正交试验设计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材料参数波动性对板料回弹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杨氏模量的波动对板料回弹量的影响最大,其次分别为硬化系数、初始屈服应力、硬化指数及各向异性系数r0的波动,而各向异性系数r4 5及r9 0的波动对板料回弹量的影响可忽略,且数值模拟分析材料参数对板料回弹量的影响趋势与理论分析一致。6)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了工艺参数对高强钢板料回弹量的影响规律,为制定高强钢板料回弹特性评价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预测回弹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能有效地代替试验预测板料回弹量。对于不同强度同一类型板料,回弹量随其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板料回弹量随凸凹模间隙、凸模圆角半径、拉深深度和板料与凸模间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凹模圆角半径及板厚的增加而减小。增大压边力或板料与凹模间摩擦系数到一定数量后能有效控制板料回弹量,但过大的压边力或板料与凹模间摩擦系数会导致板料破裂。基于数值模拟和试验的工艺参数对板料回弹量的影响规律与本文的理论分析一致。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绪论  12-26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13
  1.2 板料冲压成形回弹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13-19
    1.2.1 理论解析法研究现状  13-16
    1.2.2 有限元数值模拟预测回弹研究现状  16-19
  1.3 板料回弹控制研究现状  19-21
    1.3.1 成形工艺控制方面的研究  20
    1.3.2 模具补偿板料回弹量的研究现状  20-21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1-22
  本章参考文献  22-26
第二章 平面应变板料弯曲回弹理论分析模型  26-60
  2.1 引言  26-27
  2.2 板料V 形弯曲回弹理论模型  27-38
    2.2.1 板厚及中性层弯曲半径计算  27-29
    2.2.2 横截面内应力应变分布及弯矩计算  29-31
    2.2.3 凸模与板料间接触压力计算  31-32
    2.2.4 回弹计算  32
    2.2.5 应用实例  32-38
  2.3 板料拉弯成形回弹理论分析模型  38-46
    2.3.1 拉弯成形板料厚度计算  39
    2.3.2 面内拉力在接触弧长内的变化  39-40
    2.3.3 横截面应力应变分布及弯矩计算  40-42
    2.3.4 拉弯成形板料回弹量计算  42
    2.3.5 极限切向拉力计算  42-43
    2.3.6 应用实例  43-46
  2.4 板料U 形弯曲回弹理论分析模型  46-59
    2.4.1 考虑加载历史的材料应力应变关系  46-48
    2.4.2 板料反弯曲拉伸理论分析  48-50
    2.4.3 基于平面应变的板料U 形弯曲成形分析  50
    2.4.4 第Ⅳ部分面内拉力在凹模接触弧长内的变化  50-51
    2.4.5 第Ⅱ部分面内拉力在凸模接触弧长内的变化  51-52
    2.4.6 板料U 形弯曲回弹分析  52
    2.4.7 极限压边力计算  52-53
    2.4.8 应用实例  53-59
  2.5 本章小结  59
  本章参考文献  59-60
第三章 非线性混合强化材料本构关系及其在板料回弹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  60-91
  3.1 引言  60-61
  3.2 材料屈服准则及其参数确定  61-65
    3.2.1 服从Hill’48 屈服准则的材料常数确定  61-63
    3.2.2 服从Barlat’89 屈服准则的材料常数确定  63-65
  3.3 塑性强化模型  65-68
    3.3.1 各向同性强化准则  65
    3.3.2 随动强化准则  65-67
    3.3.3 混合强化材料模型  67-68
  3.4 非线性混合强化弹塑性本构关系  68-74
    3.4.1 服从Mises 屈服准则的非线性混合强化本构关系  68-70
    3.4.2 服从Hill’48 屈服准则的非线性混合强化本构关系  70-72
    3.4.3 服从Barlat’89 屈服准则的非线性混合强化本构关系  72-74
  3.5 应力应变更新计算  74-81
    3.5.1 非线性混合强化下的显式图形返回算法  75
    3.5.2 非线性混合强化下的完全隐式图形返回算法  75-77
    3.5.3 J_2 流动理论径向返回算法  77
    3.5.4 不同屈服准则非线性混合强化材料模型应力更新计算  77-81
  3.6 非线性混合强化材料本构关系在ABAQUS 软件中的实现  81-84
  3.7 基于非线性混合强化材料本构关系的板料回弹有限元分析  84-89
  3.8 本章小结  89-90
  本章参考文献  90-91
第四章 实体壳单元理论及其在板料成形回弹中的应用  91-110
  4.1 引言  91-92
  4.2 非线性大变形壳单元所涉及的坐标系  92
  4.3 Mindlin 退化壳单元非线性大变形有限元理论  92-97
    4.3.1 Mindlin 退化壳单元非线性大变形位移场  92-93
    4.3.2 Mindlin 退化壳单元应变场计算  93-97
  4.4 实体壳单元非线性大变形有限元理论  97-108
    4.4.1 实体壳单元非线性大变形位移场和应变场计算  97-99
    4.4.2 实体壳单元不同积分方案体积锁死分析  99-101
    4.4.3 实体壳单元不同积分方案剪切锁死分析  101-104
    4.4.4 实体壳单元应用实例  104-108
  4.5 本章小结  108-110
第五章 数值模拟参数和材料参数波动性对板料回弹量的影响  110-129
  5.1 引言  110
  5.2 数值模拟参数对板料回弹量的影响  110-120
    5.2.1 有限元算法对板料回弹量的影响  110-118
    5.2.2 单元技术对板料回弹预测精度的影响  118-120
  5.3 材料波动性对板料回弹量的影响  120-128
    5.3.1 材料性能参数的测定  121-123
    5.3.2 材料性能参数对回弹量影响的理论分析  123-125
    5.3.3 材料参数波动性对回弹量影响的灵敏度分析  125-128
  5.4 本章小结  128-129
第六章 基于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的高强钢回弹量工艺参数分析  129-138
  6.1 引言  129
  6.2 实验方案  129-132
  6.3 工艺参数对板料U 形弯曲回弹量的影响  132-137
  6.4 本章小结  137
  本章参考文献  137-138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38-140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40-141
致谢  141

相似论文

  1. 高强度钢板冲压件回弹的研究,TG386
  2. 大型U形板材工件渐进滚弯成形数值模拟,TG386
  3. 吉安地区预拌混凝土回弹测强曲线的研究,TU528
  4. 旋转机头式数控弯丝机的设计与研究,TG305
  5. 考虑模具弹性变形的先进高强钢冲压回弹控制与结构拓扑优化,TG386
  6. 基于离散单元法的沥青混凝土力学参数分析,U414
  7. 衡大高速公路路基填料标准研究,U414
  8. 基于PFWD的土石混填路基压实质量快速检测方法研究,U416.1
  9. 水泥稳定基层材料疲劳性能研究,U414
  10. 石场废弃物在道路工程上的利用与路面结构优化,U414
  11. 回弹式眼压计与非接触眼压计眼压测量的临床对比研究,R770.4
  12. 地壳垂直运动参考基准研究,P228.4
  13. 多角弯曲件冲压回弹预测研究,TG386
  14. 基于ANSYS的线材滚弯过程的数值分析及优化设计,TG386
  15. 板材卷曲过程的动态模拟与回弹研究,TG335.5
  16. 先进高强度钢扭曲回弹研究,TG386
  17. 汽车连续变截面横梁板厚优化及回弹研究,TG386.41
  18. 卸荷作用下软土回弹变形及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TU470
  19. 汽车覆盖件模具修边关键问题的研究及其应用,U468.22
  20. 小间距加筋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TU43
  21. 板材渐进成形失稳及回弹的有限元分析,TG38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 金属压力加工 > 冷冲压(钣金加工) > 冷冲压工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