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信息可视化设计方法研究

作 者: 覃京燕
导 师: 鲁晓波
学 校: 清华大学
专 业: 设计艺术学
关键词: 信息可视化 数字化文化遗产 信息理解 信息设计
分类号: J52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402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数据收集、存储和管理能力的迅速提高,使得信息处理手段发生急剧变化;而我们理解信息的能力却没有在行为上(对待数据的方式)、思维上(寻找数字背后的意义)和技术上(提供更简便的工具使我们控制数字)得到相应提高。信息可视化、数据挖掘和图形设计已经成为人类提高认知和理解信息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它们只是解决了孤立的单个特定问题,在更高层的策略理论及更宽广的应用层面上还存在很多难题,以致出现“信息饥渴”与“信息焦虑”的现象。另一方面,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不仅涉及国家经济发展,还关系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作为信息可视化的重要应用方面——数字化文化遗产领域,信息设计、文博事业及计算机科学领域目前“各自为政”,以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为导向的多学科协同合作往往缺乏有效的、系统性的方法与操作原则。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提出运用信息思维方法指导数字化文化遗产项目的整体策划,采用信息可视化模型和信息可视化设计原则进行数字化文化遗产中信息管理、信息呈现和信息传播的设计。本文首先从信息理解与认知的角度提出本研究的必要性;其次剖析其可行性与复杂性。将信息可视化运用于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信息的采撷、阐释以及重新构想和重新建构。信息可视化过程是由决定构筑信息设计语境资源的“外部限定因素”与重新建构消失的时代氛围和精神的“内部构成因素”共同组成的关联性复杂系统。外部限定因素的不明确以及内部构成因素的缺乏联系(文化发展脉络)是本研究难点,对此笔者提出通过对时间信息的阐释与解读,再经过人的认知逻辑与信息理解的空间重构,揭示文化遗产与信息可视化之间的“显性关系”与“隐藏的逻辑”。信息可视化也由此体现出数字化文化遗产的理性智慧的真、感性智慧的善与知性智慧的美。通过信息可视化的设计方法研究使文化遗产的保护变成一种系统的保护,一种文化脉络的可持续性延续,一种文明精神的有效传播。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2
第1章 引言  12-42
  1.1 选题背景  14-34
    1.1.1 课题源起  14-15
    1.1.2 海量数据引起的“信息饥渴”和“信息焦虑”  15-25
    1.1.3 “各自为政”的数字化文化遗产(DCH)现状  25-30
    1.1.4 信息设计在多学科合作领域的意识和方法  30-34
  1.2 研究意义  34-36
    1.2.1 信息可视化设计方法研究的体系化  34
    1.2.2 对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现实意义  34
    1.2.3 对我国设计人才培养方向的借鉴作用  34-36
  1.3 研究方法  36-39
    1.3.1 比较研究方法  37
    1.3.2 文献研究方法  37
    1.3.3 模型研究方法  37-38
    1.3.4 逻辑研究方法  38
    1.3.5 访谈研究方法  38-39
  1.4 研究内容  39-40
  1.5 研究流程  40-42
第2章 DCH 中的信息理解与信息可视化  42-79
  2.1 关于信息可视化  43-55
    2.1.1 信息的词源学考证  43-45
    2.1.2 信息可视化(IV)的概念  45-47
    2.1.3 信息可视化的基本研究现状  47-55
  2.2 信息理解与信息可视化  55-73
    2.2.1 信息理解的含义  55-57
    2.2.2 信息理解的相关研究  57-65
    2.2.3 信息理解与信息可视化的关系  65-73
  2.3 DCH 中的信息理解与信息可视化  73-78
    2.3.1 关于DCH 中的信息理解  73-74
    2.3.2 DCH 中的信息理解与信息可视化的关系  74-78
  2.4 本章小结  78-79
第3章 DCH 中信息可视化的内容与管理流程  79-118
  3.1 信息可视化的深入研究  79-90
    3.1.1 信息可视化的概念辨析  79-83
    3.1.2 信息可视化的应用对象  83-85
    3.1.3 信息可视化的特点和趋势  85-90
  3.2 信息可视化与数字化文化遗产(DCH)的关系  90-103
    3.2.1 数字化文化遗产的相关概念  91-95
    3.2.2 考古中的信息可视化  95-99
    3.2.3 博物馆中的信息可视化  99-103
  3.3 DCH 中信息可视化的管理流程  103-106
  3.4 DCH 中信息可视化的构建  106-117
    3.4.1 概念设计  106
    3.4.2 信息数据内容的组织  106-110
    3.4.3 信息结构的建立  110-112
    3.4.4 信息界面的设计  112-114
    3.4.5 信息导航的编排  114-116
    3.4.6 信息呈现和信息发布  116-117
  3.5 本章小结  117-118
第4章 DCH 中信息可视化的模型构建  118-156
  4.1 模型构建的意义  118-122
    4.1.1 模型的作用  118-119
    4.1.2 模型构建的要素  119-120
    4.1.3 现有模型的局限性  120-122
  4.2 现象中的数据结构关系分析  122-138
    4.2.1 现象的结构分类  122-123
    4.2.2 数据关系的结构分类  123-124
    4.2.3 现象与数据的对应关系  124-138
  4.3 DCH 中现象的结构关系分析  138-141
  4.4 案例分析——穴居人研究数字工具  141-155
    4.4.1 案例背景  141
    4.4.2 设计目标  141-146
    4.4.3 模型应用  146-154
    4.4.4 效果评估  154-155
  4.5 本章小结  155-156
第5章 DCH 中信息可视化的设计思想特征与设计指导原则  156-194
  5.1 DCH 中信息可视化的设计思想特征  156-172
    5.1.1 信息思维层面  157-160
    5.1.2 文化认知层面  160-164
    5.1.3 经济创意层面  164-167
    5.1.4 设计技巧层面  167-168
    5.1.5 媒介传播层面  168-170
    5.1.6 技术美学层面  170-172
  5.2 DCH 中信息可视化的设计原则  172-185
    5.2.1 系统关联原则  173-174
    5.2.2 功能交互原则  174-177
    5.2.3 界面体验原则  177-179
    5.2.4 网络维基(Wiki)原则  179-182
    5.2.5 通用设计原则  182-184
    5.2.6 结构导航原则  184-185
  5.3 案例分析——“皮影”艺术互动演示设计  185-193
    5.3.1 案例背景分析  185-188
    5.3.2 设计目标设定  188
    5.3.3 设计结构创建  188-190
    5.3.4 设计原则应用  190-192
    5.3.5 设计效果评估  192-193
  5.4 本章小结  193-194
第6章 DCH 中信息可视化的应用前景与问题分析  194-211
  6.1 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194-197
    6.1.1 信息可视化的网络体验积累“社会资本”  194-196
    6.1.2 信息可视化的设计带动文化创意产业  196-197
  6.2 推动文博教育的发展  197-200
    6.2.1 “寓教于乐”的可视化体验式教育  197-199
    6.2.2 信息可视化推进文博事业可持续发展  199-200
  6.3 从信息可视化到思维可视化  200-208
    6.3.1 对“所见即所得”的剖析  201-205
    6.3.2 信息可视化引发的信息安全问题  205-206
    6.3.3 信息可视化引发的信息伦理问题  206-208
  6.4 本章小结  208-211
第7章 结论  211-221
  7.1 本研究的成果  211-215
    7.1.1 从“零”到“整”  212-213
    7.1.2 从“静”到“活”  213
    7.1.3 从“隐”到“显”  213-215
  7.2 针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建议  215-217
    7.2.1 理性数据与感性视觉适当结合  215
    7.2.2 交互界面的多维无缝连接  215
    7.2.3 设计效果的直观实时评估  215-216
    7.2.4 小结  216-217
  7.3 结束语  217-221
    7.3.1 理解过去  217-218
    7.3.2 创造未来  218-221
参考文献  221-240
致谢  240-241
附录 A 台湾数字典藏内容管理系统  241-246
附录 B 柏林开放存取宣言  246-248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48-249

相似论文

  1. 网页主题概念的抽取处理及可视化实现,TP393.092
  2. 云南沧源岩画数字化传承与应用研究,G122
  3. 信息可视化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G250.76
  4. 基于用户体验的网站多面搜索导航研究,TP393.092
  5. 管道损伤检测多信息源可视化方法研究,TP391.41
  6. 基于Flex平台的信息可视化开发工具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7. 时尚品牌传播中的信息设计,F273.2
  8. 视频关键帧可视化表现研究,TP391.41
  9. 基于元数据的油田信息可视化模型研究与设计,TP311.52
  10. 中老年移动通信产品的设计信息架构研究,TN929.5
  11. 信息可视化的界面设计研究,TP391.41
  12. 基于.NET的冻结法凿井安全信息可视化技术研究与应用,TP311.52
  13. 多模态医学图像配准研究与实现,TP391.41
  14. 大规模网络拓扑可视化工具的研究与实现,TP393.02
  15. GUI设计研究—武汉地铁公共导航系统信息设计,TN966
  16. 溃坝灾害数据库系统和信息可视化分析研究,TV122.4
  17. 信息可视化技术在DDoS攻击检测中的应用研究,TP393.08
  18. 基于改进小波检测的可视分析,TP393.08
  19. 海量数据可视化方法的研究,TP391.41
  20. 基于B/S架构的民航气象信息综合服务系统,P409
  21. 基于关联的情报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TP311.52

中图分类: > 艺术 > 工艺美术 > 中国工艺美术 > 工商工艺美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