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元代诗学研究

作 者: 云国霞
导 师: 周裕锴
学 校: 四川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元代 诗学 诗歌本体 诗格诗法 诗歌风格 宗唐复古 遣兴娱情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800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诗学”是贯穿本文始终的一个概念,所以有必要对其作一定的说明。“诗学”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指所有文体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至今仍相沿未改,我国学者有的也沿用这一说法。如李凯《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说:“使用中国古代‘诗学’来言指中国古代对文学的理论认识是可以的。”但是这种用法不太普遍。在多数情况下,“诗学”主要专指与诗歌有关的理论与批评,不包括散文、词、小说、戏曲等的理论。如陆耀东主编的《中国诗学丛书》就是专门研究诗歌理论的一系列著作。他在《总序》中说:“这套《中国诗学丛书》的诗学概念系取狭义”,即主要讨论诗歌理论及批评。陈伯海、蒋哲伦主编的《中国诗学史》亦是讨论诗歌理论演进和诗歌各类活动的丛书。此外,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张伯伟《中国诗学研究》、张健《清代诗学研究》、陈良运《中国诗学体系论》等都是讨论诗歌原理的著作。本文拟采用现今通行即狭义的诗学概念,特指与诗歌有关的原理与观点。本文所讨论的范围主要包括论诗的单篇文章、论诗的诗歌、论诗的专门著作,如诗话、诗格、诗法等。不过,中国古代大文学的观念特别严重,古人往往将论诗与论文混同在一起,因此我们在解读元代诗学时,又不能不偶尔逾越狭义诗学的范围,而与文并论。总体言之,本文主要围绕元代诗歌理论与批评展开研究,有时不免会涉及到其它文体的理论与批评。绪论部分首先交待了本论文的写作缘由。接着从各文学批评史、元代诗学的研究专著、单篇论文三个方面对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初元代诗学的研究状况进行概述,并指出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然后简单梳理本文的写作思路,分七大板块对元代诗学作全面展示。最后就所采用的写作方法作说明,其中以横向论证法和纵向比较法为主,在力图说清每个诗学观念内涵的同时,与唐宋两代的观念进行比较,有利于深化主题和突显特色。第一章首先对元代诗学产生的社会背景作全面的勾勒,特别突出汉法、科举、理学、元人心态等对元代诗学影响重大的因素。接着对在这种环境中形成的诗学观念及其地位、影响等作大致的概括,说明元诗学继承了唐宋诗学的某些精华,同时又有自身的独特性,是唐宋向明清诗学过渡的有益桥梁。第二章结合当时的思想、学术背景,对元代的诗歌本体论进行考察。元人认为诗歌的哲学本体大致有三种:“气”、“理”、“心”。这三种理论分别与张载、朱熹、陆九渊的哲学思想有很深的渊源。元人在理论方面并无大的建树与推进,只是对诗歌本体的认识更趋于细致化、系统化。在本体论的基础上,对“理”、“气”的其它内涵进行分析与总结。第三章探讨在本体论指导下的诗歌创作论。分创作主体论、构思论、表达论三大部分对元人的诗歌创作观作详细观照。元人对创作主体所应具备的条件的认识基本与宋代相同,是传统儒学及理学影响下的产物。构思论则主要吸收了唐诗的形象思维和禅宗的思维方式,理性思维的成分则相对较少。表达论集中体现了元人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倾心于唐诗浑然天然、含蓄蕴藉的表达效果,反对以江西诗派为代表的宋诗的雕琢。总体上讲,元代创作论是对唐、宋两代创作观的扬弃。第四章把本属于创作论的诗格、诗法分离出来独立成为一章。因为元代诗格、诗法类著作是元代专门论诗的主要著作,且数量较大,所以有必要独立进行讨论。再者,诗格、诗法论是元代诗学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深邃的诗学理念。从诗格、诗法的角度讲,元代在一定程度上是诗歌创作理论的总结期。元代诗论家对诗歌创作中所应该注意的内容、形式方面的问题都作了详细的规定与说明。本文从元代诗格、诗法中提炼出五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分节进行细致讨论。一为诗格、诗法略论,二为体裁与诗格、诗法,三为题材与诗格、诗法,四为诗格、诗法所透视出的唐宋诗观,五为对明代诗学的影响。元人认为不同的诗歌体裁、题材应有不同的内容与形式方面的要求,包括音韵、格律、对偶、字法、句法、篇法、意蕴、风格等都有不同的要求。通过对诗格、诗法的分析,可以看出元代有宗唐、宗宋两种复古观,宗唐是主流,宗宋以方回为代表。元代诗格、诗法不仅在内容上相当全面、细密,而且理论性也有所加深。从诗格、诗法中可以了解元人重要的诗学观念,诗格、诗法对诗歌创作也有极强的指导作用。第五章讨论元诗风格。首先说明元初的诗风来源于金代与南宋,江西、理学、四灵、江湖、宗唐复古诗风并存于诗坛。此时,南北诗风有很大的差异。其次对典型诗风进行详细描述并挖掘其形成的根源。一为雍容雅正。中期,国家承平日久,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中,迥然不同的多种风格逐步走向融会,同时为适应统治的需要,形成了元代最具典型性的雅正诗风。二为怪丽纤秾。后期,以杨维桢等为代表的怪丽诗风横扫诗坛。这两种诗风在当时或后世都引起了巨大的关注与反响。三为冲淡萧散。这种诗风虽然没有形成与前两者相同的影响,但是它仍不失为元代典型诗风之一,受到了元人的普遍喜爱。特别是这种诗风的形成与元代文人画的成熟,隐逸的盛行等有密切联系。第六章是对宗唐复古问题的阐述。宗唐复古是元诗坛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元诗学发展的主弦律,伴随着元朝的始末。第一节就元好问、严羽影响下的元代初期北方、南方不同的宗唐复古观作一些说明。北方主要盛行的是宗古观念,特别对《诗经》以来形成的风雅美刺精神颇为倾心。南方主要强调从诗歌内容与形式方面全面学唐。第二节对中期宗唐观进行剖析。中期宗唐复古的核心是诗歌风雅、雅正观念、唐诗诗格诗法等。第三节概述后期的宗唐复古论。主要内容包括美刺政教、诗歌格律、怪丽诗风及恬淡诗风等。元代宗唐复古的目的并不是刻板地拟古,并不是对唐诗的简单回归,而是带着新的文化积淀,希望在复古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事实上,在有所突破的同时也滋生了盲目拟古的弊病。第四节元代诗学家对剽窃式的模拟给予了强烈的批判,并提出师心、尚今的观点来救治出现的问题。师心的观点很大程度上纠正了复古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倾向,促进了元诗的健康发展。总之,在这章要力图勾画出一个较为清晰的框架,理清元代宗唐复古的整个过程,并说明弥漫于明代的复古、反复古思潮与元代师古、师心论有极为深刻的关系。第七章梳理元人对诗歌功能的看法。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化、言志抒情功能外,主要对元人一致推崇的诗歌娱情遣兴的作用进行详细考察。这一点是元代诗坛倍受后人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元代诗学特色之所在。娱情作用的膨胀与诗社的发达有关,也与宽松的政治环境有关。娱情作用又直接推动了元代诗歌创作的繁荣。结语部分首先补充说明少数民族诗歌创作及文学思想的大体情况。少数民族诗人创作的汉诗既吸收了汉文化的营养,又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他们的文学思想大多与汉族无异,这主要是因为久居汉地深受儒家文化及文论影响的结果。其次总体概括元诗学的主要特点。认为元诗学为元诗回归唐诗提供了理论支持。最后交待元诗学地位及影响,元诗学是唐宋向明清诗学过渡的重要环节。

全文目录


摘要  3-7
Abstract  7-13
绪论  13-24
  一、选题缘起  13-14
  二、元代诗学研究状况述评  14-22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22-24
第一章 元代诗学思想概说  24-54
  第一节 元代社会背景概述  24-48
  第二节 元代诗学总体风貌  48-54
第二章 气、理、心的对立与统一  54-91
  第一节 诗歌本体:清灵秀淑之气、真实正大之理、心即理  55-68
  第二节 “气”的涵义:治心养气与天地气运等  68-81
  第三节 “理”的涵义:以理为主与六经之理等  81-91
第三章 诗歌创作阐释  91-132
  第一节 创作主体应具备的条件:外在磨砺与内在提升  91-115
  第二节 诗歌构思:“日炼月锻”与“悟识其妙”  115-127
  第三节 语言表达:“无迹之迹”与“含蓄蕴藉”  127-132
第四章 诗格、诗法辨析  132-168
  第一节 诗格、诗法略论  132-135
  第二节 从诗歌体裁论诗格、诗法  135-142
  第三节 从诗歌题材论诗格、诗法  142-150
  第四节 从诗格、诗法看元人的唐宋诗观  150-158
  第五节 对明代诗学的影响  158-168
第五章 诗歌风格探讨  168-200
  第一节 异彩纷呈的元诗风格  168-178
  第二节 元诗典型风格  178-200
第六章 宗唐复古与师心尚今  200-238
  第一节 前期南北不同的宗唐复古论  201-213
  第二节 中期宗唐复古论的高涨  213-220
  第三节 后期宗唐复古论的继续发展  220-228
  第四节 师心尚今以及对师古的批判  228-238
第七章 诗歌功用解读  238-261
  第一节 教化讽谏:有补于治道  238-247
  第二节 言志抒怀:得性情之正  247-252
  第三节 遣兴娱情:自娱与娱人  252-261
结语  261-268
参考文献  268-277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277-279
后记  279-280

相似论文

  1. 元代散曲套数叙事艺术研究,I207.24
  2. 张嵲及其诗歌研究,I207.22
  3. 元代广西对外交通研究,F512.9
  4. 元代少数民族科举政策研究,K247
  5. 中国古代绘画的隔代继承现象,J209.2
  6. 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论诗歌的风格翻译,I046
  7. 诗学视域下《洛丽塔》中陌生化手法在汉译中的再现研究,I046
  8. 洪亮吉诗学思想研究,I207.22
  9. 顾起元及其诗文研究,I206.2
  10. 追求“艺术空间无限可能性”的双子星座,I207.42
  11. 元代江西地区灾荒和赈恤资料汇编,K247
  12. 霍克斯英译本《柳毅传书》中的操纵性,H315.9
  13. 翻译诗学与汉语新格律诗,I046
  14. “改写理论”视角下《汤姆叔叔的小屋》三个中译本语言多样性的研究,H315.9
  15. 从Lefevere的操纵理论评《傲慢与偏见》的两个中文译本,H315.9
  16. 生命·诗与思·真,I207.25
  17. 吴淇《六朝选诗定论》研究,I207.22
  18. 论新时期政治抒情诗,I207.25
  19. 现代安徽诗人诗学批评,I207.25
  20. 新时期先锋诗人诗论研究,I207.25
  21. 黄任研究,I207.2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