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列斯科夫的创作与民间文学
作 者: 汪隽
导 师: 郑体武
学 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专 业: 俄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民间文学 麦克白夫人 俄罗斯民族 认识真理 苏格拉底 俄罗斯人 语体风格 作品 作家 人物形象
分类号: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7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尼古拉·谢苗诺维奇·列斯科夫是备受高尔基和利哈乔夫赞誉的俄罗斯经典作家。他在19世纪下半叶登上俄国文坛,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记录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人民的精神面貌、作家本人对历史、对现实、对未来的思考。他作品的主题和人物似乎是俄罗斯民间文学的延续,他的写作手法也与民间文学有着许多共同点,这些特征让他成为当时文学潮流中的一个特立独行的现象。有关作家与民间文学的关系问题,评论界早有关注和研究。但是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对列斯科夫和民间文学的关系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很多具体部分的论述还存在缺漏。因此,本文的主要任务在于用民间文学作参照,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体裁风格和语体风格等方面对列斯科夫的小说作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论述。本论文的题目是《列斯科夫的创作与民间文学》。全文结构共分四个部分:引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其中,正文分有四章。引言:概述俄中两国列斯科夫小说研究史,其中主要侧重介绍从民间文学角度出发研究列斯科夫作品的文献资料:说明本文选题的动机和必要性、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等。第一章《列斯科夫作品的主题与民间文学》由“义人精神”主题和“认识真理”主题两个部分组成。“义人精神”是基督教的教义与民间思想相结合形成的道德观,是列斯科夫追求的终极道德。“义人精神”在“义人”身上体现为“做实际的善事”和“坚定的信仰”。列斯科夫在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社会的最底层人民身上看到了这种美德,认为他们是民族的希望,因此他不遗余力地记录下“义人精神”,让人民知道“义人”就在自己身边。“认识真理”是列斯科夫的另一个基本主题,它与列斯科夫最喜欢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的思想不谋而合。民间文学中的“假面——揭开假面”是这一主题的具体体现,列斯科夫采用了民间文学这种神话学手法,并把“回忆”作为认识真理的的手段。第2章《列斯科夫作品的人物形象与民间文学》中我们选用了列斯科夫六十、七十、八十年代的三部代表作来谈这个话题,它们分别是《姆岑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着魔的流浪人》和《左撇子》。“姆岑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卡捷琳娜是一名下层俄罗斯妇女,她身上的野性与民间文学的“妖精”极为相似。“着魔的流浪人”伊万·弗利亚金是勇士歌中的勇士在十九世纪的再现。“左撇子”外形邋遏、看似愚昧,却是图拉城最手巧的军械师,他的形象与童话中的傻瓜伊万非常接近。从三种民间文学的人物特点入手,我们可以解读出列斯科夫在人物身上的深层思考。第3章《列斯科夫作品的体裁风格与民间文学》谈列斯科夫对民间文学体裁特点的借鉴,主要是三种体裁:逸闻趣事、恐怖故事和回忆性质的故事。逸闻趣事的特点在于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出人意料的结尾给故事带来喜剧效果。恐怖故事突出对恐怖气氛的渲染,夸大事情的细枝末节,产生让人害怕的效果。回忆性质的故事采用了不同的手法,童年的回忆可以看到妖怪故事的叙事手法,用虚幻的妖怪来解释客观的现象;还有一种是采用行传的写法,突出表现主人公的命运转折与发展。第4章《列斯科夫作品的语体风格与民间文学》论述列斯科夫的语体特色。列斯科夫的语体特色表现在口语化的语体风格,被研究者称为讲述体风格,即引入一个民间讲述人来叙述故事,作家隐身到民间讲述人的身后,不发表自己对故事的看法及态度,让读者自己去进行道德评判。讲述人采用了民间文学的口语特色以及修辞手段,包括夸张、重复、明喻等,以及其他一些民间文学常用的修辞手法。结语:总结全文,列斯科夫立足于民间文学的创作,以及他对民间文学的发展,让他跻身于一流大师的行列。他对世界和人的认识,他的创作理念和风格对后来的俄罗斯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5-7 致谢 7-9 引言 9-17 第1章 列斯科夫作品的主题与民间文学 17-38 1.1 义人精神主题 18-28 1.1.1 做实际的善事 20-24 1.1.2 坚定的信念 24-28 1.2 认识真理主题 28-36 1.2.1 “认识你自己” 28-30 1.2.2 面具—揭开面具 30-32 1.2.3 回忆—认识真理的道路 32-36 1.3 本章小结 36-38 第2章 列斯科夫作品的人物形象与民间文学 38-66 2.1 《姆岑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与妖精形象 39-47 2.2 《着魔的流浪人》与勇士形象 47-56 2.3 《左撇子》与傻瓜伊万形象 56-64 2.4 本章小结 64-66 第3章 列斯科夫作品的体裁风格与民间文学 66-81 3.1 逸闻趣事 68-72 3.2 恐怖故事 72-75 3.3 回忆性质的故事 75-79 3.4 小结 79-81 第4章 列斯科夫作品的语体风格与民间文学 81-95 4.1 讲述体和讲述人 82-87 4.2 讲述人的口语特色 87-89 4.3 民间文学修辞手法的运用 89-93 4.3.1 夸张 90-91 4.3.2 重复 91-92 4.3.3 明喻 92-93 4.4 本章小结 93-95 结语 95-98 参考文献 98-107
|
相似论文
- 论霍达小说的生命意识,I207.42
- 唐传奇与道教,I207.41
- 《我的叔叔于勒》主题及人物形象解读的嬗变,G633.3
- 《世说新语》人物形象分类及其文化意蕴研究,I206.2
- 布里顿教堂寓言剧《麻鹬河》音乐及多元文化的探究,J617
- 冯维辛讽刺喜剧探析,I512
- 《左传》中春秋晋国卿族群体研究,K225
- 中国写实油画中人物精神风貌的演变,J213
- 论《史记》对《左传》中人物形象的重塑,I206.2
- 北村基督教文化小说主题研究,I207.42
- 从非言语行为看“那美”人物形象,I313
- 陈凯歌电影美学初探,J905
- 6.25战争时期朝鲜战争题材小说研究,I207.42
- 论新感觉派笔下的摩登都市人,I207.42
- 独山玉雕中人物艺术性表现探析,K876.8
- “说岳”题材小说研究,I207.419
- 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人物形象,I561.074
- 当下中国谍战剧研究,J905
- 歌剧《太阳雪》文学剧本与音乐创作特色研究,I207.3
- 奴役与反抗,I207.42
- 女画家在油画作品中对人物“个性”的表现特征及寓意,J213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