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含钒低碳低硅相变诱发塑性钢的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作 者: 史文
导 师: 李麟
学 校: 上海大学
专 业: 材料学
关键词:   TRIP钢 冲击拉伸 残余奥氏体 转变动力学 热分解 DSC JMA 热镀锌
分类号: TG142.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680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在研究含TRIP钢的处理工艺、组织和力学性能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成功地开发了低碳、低硅、含钒、含TRIP钢,该钢的最高强塑积可达22000MPa%,与传统的低碳高硅TRIP钢的性能相当。论文对新TRIP钢的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残余奥氏体在静态和动态载荷下的转变动力学、残余奥氏体热稳定性、可镀锌性能进行了研究。论文主要内容描述如下。为了了解钒对TRIP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研究了含钒TRIP钢和无钒TRIP钢的显微组织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规律。发现钒的添加,可以有效的提高TRIP钢的残余奥氏体相对量,无钒钢经780℃×5min+400℃×5min处理后可以获得最高的残余奥氏体量,为10%;含钒钢经740℃×5min+400℃×5min和800℃×5min+400℃×5min处理后可以获得最高的残余奥氏体量,为近15%。比较研究了含钒TRIP钢和无钒TRIP钢的力学性能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规律。发现,钒提高了TRIP钢的强度,0.1wt%V的添加,可以使TRIP钢的强度提高60MPa;但是,钒的添加,损害了TRIP钢的塑性,0.1wt%V的添加,可以使TRIP钢的均匀延伸率下降0.1。研究还发现,TRIP钢的应力应变曲线都符合幂函数σ=Kεn规律。无论是含钒钢还是无钒钢,经相同退火温度处理的TRIP钢的强塑积都高于DP钢的强塑积,说明残余奥氏体对于提高钢的强塑积有重要的作用。在上述研究含钒TRIP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基础上,成功开发了低碳、低硅、含钒、含铝TRIP钢,新TRIP钢的具体成分是C:0.11%,Mn:0.8%,Si:0.55%,Al:1.0%,V:0.1%。论文研究了新TRIP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随两相区退火温度的变化规律。发现,新TRIP钢含有较高的残余奥氏体量,最大值可达18%。说明钒和铝的复合添加,可以有效的提高TRIP钢的残余奥氏体量。新TRIP钢经760℃×5min+400℃×5min处理后可以获得最高的强塑积,达到22000MPa%,与传统的低碳高硅TRIP钢的性能相当。新TRIP钢具有高的n值,达到0.24,说明新TRIP钢有好的加工硬化性能,这对于汽车用钢是非常重要的。在动态冲击拉伸试验机上,研究了新TRIP钢在动态载荷下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试验的应变率变化范围为400/s-1500/s。发现,新TRIP钢具有应变率敏感性。随应变率提高,新TRIP钢的强度、延伸率都提高,最大动态强塑积为近30000MPa%,远高于静态性能。研究了新TRIP钢中残余奥氏体在静态和动态载荷下的转变动力学。发现,方程v=1-e-Ax可以表征残余奥氏体在静态和动态载荷下的转变动力学,其中的A表征残余奥氏体随应变发生转变的速率。A越小,转变速率越慢,表示有更多的残余奥氏体可以留在变形的后期发生转变,进而可以提高TRIP钢的强塑性。与残余奥氏体量相比较,A值是影响新TRIP钢强塑积的更重要因素。不同的两相区热处理可以改变A值的大小,进而改变TRIP钢的力学性能。论文用DSC方法研究了新TRIP钢残余奥氏体的热稳定性。通过比较含残余奥氏体和不含残余奥氏体试样的DSC曲线,确定了TRIP钢残余奥氏体的热分解峰。新TRIP钢的残余奥氏体热分解温度范围为400~600℃,明显高于淬火碳钢中残余奥氏体的热分解温度。论文用Kissinger方法计算了新TRIP钢残余奥氏体热分解的激活能,其值变化范围为120-137KJ/mol。用JMA方程拟合获得了新TRIP钢残余奥氏体热分解动力学因子,据此计算的残余奥氏体热分解曲线与从DSC获得的实验结果有较好的吻合。本工作为研究TRIP钢残余奥氏体热稳定性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在实验室的热镀锌试验机上进行了TRIP钢的热镀锌试验研究,通过选定合适的气氛露点控制等工艺条件,对含硅量达0.55wt%的新TRIP钢,成功的实现了热镀锌,并研究了不同的锌液成分对新TRIP钢镀锌层的表面形貌和构成组织的影响。发现,镀锌液的成分对TRIP钢锌层的表面形貌和构成有重要的影响,经0.5%Al+Zn热镀锌后,锌层的表面为50μm左右的等轴晶粒,锌层中组织主要由纯锌、Zn+Al+Fe和Zn+Fe组织构成;经5%Al+Zn热镀锌后,锌层的表面为1~3mm的树枝晶,锌层中组织主要由Zn+A1、Zn+Al+Fe组织构成,没有Zn+Fe组织,说明锌液中的铝抑止了Zn+Fe组织的形成。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5
第一章 引言  15-33
  1.1 先进高强度钢在汽车中的应用  15-18
  1.2 相变诱发塑性  18-21
  1.3 TRIP钢生产过程中的相变  21-25
  1.4 成分对TRIP钢的影响  25-28
  1.5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28-33
第二章 试验方法  33-43
  2.1 引言  33
  2.2 材料制备  33
  2.3 热处理  33-34
  2.4 TRIP钢显微组织测试  34-35
  2.5 TRIP钢静态力学性能测试  35
  2.6 TRIP钢动态力学性能测试  35-38
    2.6.1 冲击拉伸试验机  35-37
    2.6.2 测试原理  37-38
  2.7 热分析  38-39
  2.8 热镀锌  39-43
    2.8.1 热镀锌模拟试验机  39
    2.8.2 热镀锌试验过程  39-43
第三章 含TRIP钢的显微组织  43-61
  3.1 引言  43-44
  3.2 实验方法  44
    3.2.1 材料制备  44
    3.2.2 显微组织检测  44
  3.3 试验结果  44-53
    3.3.1 显微组织的光镜形貌  44-49
    3.3.2 显微组织的TEM形貌  49-51
    3.3.3 组织相对量  51-53
  3.4 讨论  53-57
    3.4.1 两相区退火温度对铁素体相对量的影响  53-55
    3.4.2 钒碳化物的低温溶解  55-56
    3.4.3 钒对残余奥氏体相对量的影响  56-57
  3.5 结论  57-61
第四章 含钒TRIP钢的静态拉伸性能  61-85
  4.1 引言  61
  4.2 试验过程  61
  4.3 结果和讨论  61-82
    4.3.1 退火温度和钒对屈服行为的影响  61-65
    4.3.2 退火温度和钒对试验钢屈服强度的影响  65-68
    4.3.3 退火温度和钒对试验钢抗拉强度的影响  68-71
    4.3.4 退火温度和钒对试验钢延伸率的影响  71-76
    4.3.5 退火温度和钒对试验钢强塑积的影响  76-77
    4.3.6 退火温度和钒对试验钢加工硬化率(n值)的影响  77-80
    4.3.7 试验钢应力应变曲线的拟合  80-82
  4.4 结论  82-85
第五章 热处理对含钒、TRIP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85-102
  5.1 引言  85
  5.2 试验钢的化学成分和热处理  85-86
  5.3 试验结果和讨论  86-99
    5.3.1 TRIP钢相变临界点的测定  86
    5.3.2 热处理对TRIP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86-88
    5.3.3 热处理温度对TRIP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88-94
    5.3.4 试验钢的动态力学性能  94-99
  5.4 结论  99-102
第六章 残余奥氏体转变动力学测试和分析  102-111
  6.1 引言  102
  6.2 试验过程  102
  6.3 试验结果  102-109
    6.3.1 残余奥氏体转变动力学测试结果  102-104
    6.3.2 残余奥氏体转变动力学拟合  104-105
    6.3.3 残余奥氏体转变动力学分析  105-108
    6.3.4 试验钢的动态残余奥氏体转变规律  108-109
  6.4 结论  109-111
第七章 TRIP钢中残余奥氏体的热稳定性  111-136
  7.1 引言  111-112
  7.2 实验方法  112-113
    7.2.1 试样制备  112-113
    7.2.2 DSC测试和分析方法  113
  7.3 试验结果和讨论  113-133
    7.3.1 残余奥氏体热分解峰的判断  113-114
    7.3.2 A3钢的残余奥氏体热分解动力学  114-125
    7.3.3 高碳FeMnSi合金的奥氏体热分解动力学  125-130
    7.3.4 有关TRIP钢中残余奥氏体热分解动力学的一些讨论  130-133
  7.4 结论  133-136
第八章 TRIP钢的热镀锌试验  136-150
  8.1 引言  136-137
  8.2 实验过程  137-138
    8.2.1 试验钢的成分和热镀锌试样制备  137
    8.2.2 热镀锌工艺  137-138
  8.3 试验结果  138-147
    8.3.1 热镀锌层的表面宏观形貌  138-140
    8.3.2 镀锌层厚度  140-141
    8.3.3 镀锌层的显微组织形貌  141-143
    8.3.4 镀锌层SEM观测结果  143-147
    8.3.5 初步的讨论  147
  8.4 结论  147-150
第九章 总结  150-152
本文的创新点  152-15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153-156
致谢  156-157

相似论文

  1. 含苯并噁唑新型半芳香聚酰胺的合成与表征,O633.5
  2. 铝阳极在NaCl溶液中的缓蚀剂的研究,TG174.42
  3. 筒形件可控径向加压充液拉深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TG386
  4. 铝胁迫下小黑豆的红外光谱特征分析及其铝胁迫响应基因的鉴定,S529
  5. 工程陶瓷的激光热裂法切割技术研究,TQ174.62
  6. 凝胶—发泡法制备多孔氧化铝隔热材料的研究,TQ174.1
  7. 铝铵基阳离子淀粉的制备及其在造纸中的应用,TS727
  8. 废弃氟石膏改性利用及高含氟废水处理研究,X703
  9. 从硫化锌加压酸浸渣中提取硫磺的工艺研究,X751
  10. 生鲜鸡肉保水机制及控制技术研究,TS251.55
  11. 耐铝毒水稻(Oryza sativa L.)种质资源的筛选及不同形态N素对水稻幼苗耐铝性的影响,S511
  12. 基于TWC脱除垃圾焚烧烟气中NOx实验研究,O643.36
  13. 反应烧结多孔钛酸铝材料的研究,TQ133.1
  14. 膨松剂在食品中应用的调查与研究分析,TS202.3
  15. 重金属离子和无机阴离子化学探针的设计与识别机制研究,O621.3
  16. 锂电池负极材料烧成用氧化铝坩埚的开发研究,TQ174.6
  17. 咪唑类离子液体的热分析研究,O626.23
  18. 近紫外光激发下白光发射的镝掺杂七铝酸十二钙粉体制备及光学特性研究,O482.3
  19. 二维晶格失配外延铝薄膜结构弛豫的分子动力学模拟,O484.1
  20. 隔热保温多孔陶瓷材料性能研究,TQ174.1
  21. 复合纤维BiVO4的制备及其对印染废水的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X79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 金属学与热处理 > 金属材料 > > 钢的组织与性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