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在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动力特性研究

作 者: 田锦邦
导 师: 赵隆茂
学 校: 太原理工大学
专 业: 固体力学
关键词: 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 动力特性 爆炸冲击载荷 塑性变形模态 数值模拟
分类号: O38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6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是一种新型压力容器,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和机械等工业领域。许多学者对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的静态力学性能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在石油化工这一特殊行业中,这一类型的压力容器往往处于高温和高压下运行,在突发故障下可能引起的爆炸是不可避免的。其次,目前广泛使用的整体式高压容器,其难以克服的固有缺陷逐渐显露,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有望解决这类缺陷问题而被开发为新型高压容器。在公共安全方面,自美国发生9·11恐怖爆炸事件以来,国际上恐怖爆炸犯罪活动日益猖獗,为防止类似突发事件的发生,国家有关重要和安全部门以及人员高度集中或流动频繁的公共场所也需配置制造简便、体积较小和造价较低的爆炸容器以备紧急处理可疑爆炸物品,设计灵活、材料质量可靠和制造简便以及成本低的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具有被开发为此类爆炸容器的潜在前景。但是,对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在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动力特性问题研究的公开文献报道几乎没有。为了揭示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的动力特性,建立有关参量之间的关系,本文从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以下重要结果:1)本文对钢带缠绕角度分别为10°、15°、20°的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和相同厚度相同长度的整体式圆柱形压力容器在其内腔中心位置安放TNT炸药进行了爆炸加载实验。实验研究发现,在大于100gTNT当量的爆炸下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产生明显的残余变形,主要集中在爆心附近且最大值在爆心横截面上。钢带缠绕角度为10°的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在500g TNT当量的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爆破,钢带缠绕角度为20°的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在450g TNT当量的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爆破,表明钢带缠绕倾角较小的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能够承受较大TNT当量的爆炸冲击载荷作用。钢带长度方向以拉应变为主、宽度方向以压应变为主,最大应变值出现在爆心横截面处,封头上的应变值是一个比爆心横截面处应变值小一个数量级的值。在相同TNT当量的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的塑性变形大于整体式圆柱形压力容器的塑性变形。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爆破前有明显的前兆,破裂位置在爆心附近,爆破后产生的碎片极少,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较小。2)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刚塑性理论,简化载荷形式,对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的动力响应问题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容器在矩形脉冲载荷和三角脉冲载荷作用下的塑性变形模态,推导出了容器的静态极限载荷、残余变形和响应时间的计算式。在矩形脉冲载荷作用下,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能够承受的静态极限载荷低于相同壁厚和相同长度的整体式圆柱形压力容器的静态极限载荷,钢带缠绕层数较多的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承受的静态极限载荷较大。在三角脉冲载荷作用下,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的塑性变形模态与实验得到的变形形状基本吻合,残余变形发生在爆心附近区域。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在较大三角脉冲载荷作用下的内壳和钢带缠绕层间分离,离内壳越远的钢带缠绕层其残余变形越大;绕带残余变形与实验值相比较偏大,这可能是由于忽略钢带缠绕预应力、层间摩擦力作用和材料应变率效应而造成的。在相同TNT当量的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钢带缠绕倾角较小的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的塑性变形较小。3)采用双线性弹塑性本构模型,运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程序LS—DYNA对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绕带式压力容器进行了数值模拟。有限元模型的几何尺寸和材料参数与实验容器的相同,通过Cowper-Symonds模型描述应变率效应。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在大于100gTNT当量的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存在明显的残余变形,最大残余变形出现在爆心横截面处,残余变形由爆心处向远爆处方向迅速减小,与实验观察的现象相吻合。在相同TNT当量的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钢带缠绕层的残余变形大于内壳的残余变形,越靠外的缠绕层,其残余变形越大,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不考虑层间摩擦力作用的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内壳和最外层钢带的残余变形模拟值分别是考虑摩擦力作用的1.3倍和1.4倍左右,表明钢带层间摩擦力对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的塑性变形起着显著的抑制作用,说明在理论分析中没有考虑摩擦力作用的影响也是导致钢带缠绕层残余变形偏大的原因之一。在相同TNT当量的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缠绕倾角越小的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其相应的残余变形也越小,表明缠绕角度较小的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其抗塑性变形能力较强。在100gTNT当量以上的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的残余变形大于整体式圆柱形压力容器的残余变形,这是由于钢带材质比整体式圆柱形压力容器材质较软、两种容器结构的能量吸收和耗散机理不同而造成的。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具有较强的塑性变形能力和较好的能量耗散机理,在发生爆裂时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较小,可以开发为单次使用的反恐和公共安全领域运用的爆炸容器。本课题的研究在国内外尚属首次,研究结果对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抗爆设计和工程应用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3-7
ABSTRACT  7-14
第一章 绪论  14-38
  1.1 引言  14-15
  1.2 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结构组成与特点  15-17
  1.3 球形和圆柱形压力容器的研究  17-24
    1.3.1 国外研究进展概况  17-21
    1.3.2 国内研究进展概况  21-24
  1.4 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力学行为的研究进展  24-35
    1.4.1 不计层间摩擦力时容器的力学性能分析研究  25-27
    1.4.2 考虑层间摩擦力时容器的力学性能分析研究  27-30
    1.4.3 容器失效机制的分析研究  30-34
    1.4.4 其它方面的分析研究  34-35
  1.5 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动力特性研究的必要性  35-36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36-38
第二章 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抗爆性能的实验研究  38-60
  2.1 引言  38-39
  2.2 爆炸加载实验  39-44
    2.2.1 实验用容器  39-42
    2.2.2 实验测试装置  42-43
    2.2.3 应变片布置位置  43-44
  2.3 实验研究  44-58
    2.3.1 实验顺序和装药量  44-45
    2.3.2 实验结果与现象  45-51
    2.3.3 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的抗爆特性  51-53
    2.3.4 应变数据与分析  53-56
    2.3.5 爆炸冲击载荷峰值与作用时间  56-58
  2.4 本章结论  58-60
第三章 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的刚塑性动力响应分析  60-98
  3.1 引言  60
  3.2 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结构  60-61
  3.3 载荷形式  61
  3.4 矩形脉冲载荷作用下的刚塑性动力响应分析  61-82
    3.4.1 基本假设及控制方程  62-64
    3.4.2 屈服条件  64
    3.4.3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64-65
    3.4.4 静态极限载荷  65-66
    3.4.5 “短”容器受中等载荷作用  66-68
    3.4.6 “短”容器受高等载荷作用  68-72
    3.4.7 “长”容器受中等载荷作用  72-74
    3.4.8 “长”容器受高等载荷作用  74-78
    3.4.9 “长”容器受极高载作用  78-79
    3.4.10 数值算例分析  79-82
  3.5 三角脉冲载荷作用下的塑性动力响应分析  82-94
    3.5.1 三角脉冲载荷的等效简化  82-85
    3.5.2 等效载荷作用下容器的塑性动力响应  85-89
    3.5.3 数值算例分析  89-94
  3.6 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94-96
  3.7 本章结论  96-98
第四章 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  98-130
  4.1 引言  98
  4.2 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98-106
    4.2.1 LS-DYNA3D程序简介  98-99
    4.2.2 材料模型  99-101
    4.2.3 有限元网格划分  101-103
    4.2.4 模型验证  103-106
  4.3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106-122
    4.3.1 层间摩擦力影响分析  106-107
    4.3.2 容器应力分布与变形  107-110
    4.3.3 容器变形时程曲线与分析  110-115
    4.3.4 容器残余变形分析  115-120
    4.3.5 不同种类容器的变形分析比较  120-122
  4.4 非线性有限元LS-DYNA3D程序的算法讨论  122-128
    4.4.1 时间积分格式  122-124
    4.4.2 单元临界时间步长  124-125
    4.4.3 数值模拟中Hourglass现象  125-126
    4.4.4 接触—碰撞界面算法  126-127
    4.4.S LS—DYNA3D爆炸模拟方法  127-128
  4.5 本章结论  128-130
第五章 全文总结和工作展望  130-134
  5.1 全文总结  130-132
  5.2 工作展望  132-134
参考文献  134-142
致谢  142-14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43-144

相似论文

  1. LNG系统中工作压力设定依据与换热器正交试验设计,TQ051.5
  2. 高强度钢板冲压件回弹的研究,TG386
  3. 筒形件可控径向加压充液拉深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TG386
  4. 硬质合金与钢连接工艺及机理研究,TG454
  5. 具有非对称端壁的涡轮叶栅气膜冷却数值研究,V231.3
  6. 复杂形体的高速气动对流及耦合换热研究,V215.4
  7. 轨道交通引起周围环境竖向振动的振源特性分析,U211.3
  8. 循环流化床内颗粒聚团的传热特性研究,TK124
  9. 生物质直接再燃的数值模拟,TK16
  10. 670t/h四角切圆锅炉炉内煤粉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11. 1000MW超超临界褐煤锅炉炉内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12. 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研究,TK173
  13. 周向浓淡旋流燃烧器空气动力场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TK223.23
  14. 中心回燃式燃烧室燃烧特性研究,TK223.21
  15. 迷宫式汽封和薄叶式汽封的数值模拟与对比分析,TK263.2
  16. 基于时程分析法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抗震稳定性分析,TV642.2
  17. 三峡库区水环境中营养盐磷分布规律的数值研究,X832
  18. 阀外置式小排量抽油泵的设计及性能仿真分析,TE933.3
  19. 渗流对尾矿坝稳定性影响的分析,TV649
  20. 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研究,P618.13
  21. 采油中心的动力特性分析及结构优化改进,TE933.1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力学 > 爆炸力学 > 爆炸波与物体的相互作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