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脑功能和脑结构的磁共振研究

作 者: 马宁
导 师: 李凌江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关键词: 重性抑郁症 情绪 认知功能 BOLD信号 灰质 白质
分类号: R749.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595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结合血氧依赖水平的功能磁共振(BOLD—fMRI),三维结构磁共振(3D)以及弥散张量成像(DTI)三种不同的磁共振技术,探讨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可能的脑功能和脑结构病理机制。方法:对27例首发未治疗过的年轻成年重性抑郁症患者(同时符合CCMD-3抑郁发作和DSM-Ⅳ重性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和28例正常人,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生活事件量表(LES),以及韦氏记忆量表的理解和再认分测验进行测评,要求HAMD评分患者≥24分,正常人≤7分。研究对象在入组后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依次为BOLD-fMRI(包括情绪计数Stroop(ecStroop)任务、情绪面孔任务、情绪图片任务和情绪图片短时记忆提取任务),3D和DTI。扫描后患者给予文拉法辛治疗并进行半年随访观察,随访结束时再次进行上述量表评定和记忆测验以及核磁共振检查,顺序同前。结果:共22例患者和24例正常人完成了MRI扫描,16例患者完成随访并复查了MRI。排除头动导致的数据质量问题,进入统计分析的fMRI部分治疗前18例(14女4男),治疗后16例(14女4男);3D部分治疗前20例(16女4男),治疗后13例(9女4男);DTI部分治疗前19例(15女4男),治疗后13例(9女4男)。对完成随访的16例患者和16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进行fMRI比较;3D和DTI部分则对治疗前后都包括的13例患者和13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抑郁症患者的HAMD和HAMA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0),但未达正常人水平(P=0.01);患者组治疗前的理解和再认测验分数低于正常人(P=0.001,P=0.04),治疗后接近正常人水平(P>0.05);患者和正常人两组的LES负性分和总分之间差异显著(P=0.000)。2.fMRI(1)ecStroop任务:抑郁症患者负性词汇对双侧扣带回和前额叶、颞叶、顶叶多个区域的激活较中性词汇低,和正常人正相反;两组对双侧小脑的激活都降低。发作期患者右侧扣带回和左侧颞中回激活较正常人低,左侧小脑激活较后者高;患者治疗前后比较,以及治疗后和正常人之间比较未见激活差异显著性的脑区。(2)情绪面孔任务:与高兴面孔比较,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面对悲伤面孔时视皮层和海马旁回的激活都高,右侧前额叶激活都低;抑郁症患者在悲伤面孔刺激时尾状核激活高,和正常人相反。发作期患者右侧后扣带回和左侧岛叶的激活较正常人高,双侧前额叶,左侧顶下小叶和梭状回,右侧钩回和海马旁回激活较正常人低;治疗后右侧前额叶和左侧颞叶,双侧视皮层,左侧基底神经节的激活较治疗前增高;治疗后双侧前额叶,右侧扣带回以及颞叶区域的激活较正常人高。(3)情绪图片任务:负性图片对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双侧视皮层的激活都较正性图片高;患者负性图片较正性图片对双侧杏仁核和左侧钩回激活高,而对左侧额中回,右侧扣带回前部和后部,同侧颞上回和顶叶,双侧岛叶的激活低;正常人负性和正性图片对前额叶均有激活高的区域。发作期患者双侧前额叶和左侧钩回的激活较正常人低;治疗后右侧额中回和同侧后扣带回,双侧颞叶,左侧丘脑的激活较治疗前增高;治疗后右侧额中回和顶下小叶、左侧楔前叶的激活较正常人低。(4)情绪图片短时记忆提取任务:抑郁症患者负性图片较正性图片对双侧前额叶和左侧顶叶,左侧前扣带回和同侧海马、基底神经节以及枕中回激活高,对左侧尾状核头部和双侧岛叶的激活低;正常人仅左侧前扣带回和右侧额内侧回在负性图片时激活稍低;发作期患者双侧前额叶和顶叶,右侧颞中回,双侧枕中回的激活较正常人高;治疗后双侧前额叶,颞叶和视皮层的激活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双侧前额叶,右侧角回和同侧视皮层的激活较正常人高。(5)应激性事件和抑郁症脑功能改变的关系:ecStroop任务中,应激组和非应激组对前额叶都有多个区域的激活,应激组右侧岛叶和左侧颞下回的激活较非应激组低。面孔任务中,应激组对前额叶、右侧海马旁回和尾状核体部、双侧丘脑的激活高,左侧前扣带回的激活较非应激组低。图片任务中,两组对前额叶、右侧颞叶和左侧壳核都有激活,应激组右侧扣带回激活高,非应激组双侧顶叶和枕中回、左侧尾状核体部激活高。提取任务中,应激组左侧中央前回和顶叶,双侧颞叶的激活较非应激组低。(6)症状严重程度和抑郁症脑功能改变的关系:ecStroop任务中,HAMD高分组对双侧额中回、左侧颞上回和同侧岛叶的激活比低分组低。面孔任务中,高分组对前额叶、右侧扣带回、丘脑和尾状核体部的激活比低分组高,两组左侧视皮层均有激活。图片任务中,高分组对左侧钩回、右侧海马旁回和壳核、双侧岛叶的激活高,对前额叶和左侧海马的激活较低分组低。提取任务中,高分组对双侧前额叶和前扣带回,左侧岛叶,右侧楔叶和海马旁回的激活比低分组高。(7)病程和抑郁症脑功能改变的关系:ecStroop任务中,长病程组对右侧额中回、顶下小叶和枕上回的激活比短病程组高,而双侧颞叶、左侧顶上小叶和岛叶的激活低。面孔任务中,长病程组对右侧额上回,同侧丘脑、屏状核和视皮层,左侧楔前叶的激活比短病程组低。图片任务中,长病程组对左侧钩回和尾状核尾部、右侧丘脑的激活高,对前额叶、双侧顶叶和视皮层的激活低。提取任务中,长病程组对双侧前额叶BA10区,右侧枕中回和海马旁回的激活比短病程组高。(8)短时记忆功能(理解测验分数)和抑郁症脑功能改变的关系:ecStroop任务中,理解测验高分组对右侧前额叶,左侧前扣带回和颞中回,顶叶,双侧视皮层,左侧丘脑和尾状核体部的激活比低分组高。面孔任务中,高分组对双侧前额叶、颞叶和视皮层,左侧扣带回,右侧顶叶和岛叶及尾状核体部,及双侧小脑的激活高;对左侧杏仁核和海马旁回,右侧钩回,双侧尾状核的激活低。图片任务中,高分组对双侧前额叶、颞上回和顶叶,左侧岛叶的激活高;对双侧海马旁回,左侧胼胝下回,右侧额内侧回和尾状核及小脑的激活低。提取任务中,高分组对左侧前扣带回,双侧颞上回和右侧枕中回的激活比低分组低。3.3D:发作期抑郁症患者右侧额内侧回和同侧颞极、双侧壳核/苍白球和双侧小脑的灰质密度较正常人低;治疗后右侧额上回、双侧中央前回、双侧颞极、双侧壳核/苍白球和双侧小脑的灰质密度仍较正常人低,未见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的脑区。4.DTI:发作期抑郁症患者左侧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和双侧前扣带回白质的分数各向异性(FA)值较正常人低;治疗后双侧额上回和额中回,右侧额下回白质FA值较治疗前增高,左侧额中回白质FA值仍较正常人低,而右侧颞中回和颞上回白质FA值高于正常人。5.长病程组和短病程组之间,HAMD高分组和低分组之间,应激组和非应激之间均未见灰质密度和白质FA值差异显著性的脑区。结论:1.右侧额内侧回和颞极,双侧壳核/苍白球和小脑的灰质密度降低可能是抑郁症发生的神经病理基础,而非抑郁症的后果。2.首次报道首发未治疗的年轻成年MDD患者存在前额叶和前扣带回白质纤维整合性失常,提示白质病变在抑郁症发病的早期即已存在。3.双侧前额叶和扣带回,顶叶和视皮层功能异常可能是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脑功能病理基础。4.边缘叶功能异常增强和额顶叶功能减退可能是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的脑功能病理基础。5.脑功能异常和白质微结构失常是一种可逆性变化,在药物有效治疗,临床症状缓解后部分恢复。6.发病前存在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患者对难过刺激的感知判断可能存在更大的偏差;应激事件的存在对抑郁症的注意力和执行功能无明显影响,对记忆功能的损害可能较轻。7.抑郁症患者的记忆功能和对情绪性刺激的反应能力可能和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病程呈负相关;执行功能和注意力可能与症状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8.灰质密度下降和白质微结构异常增加抑郁发生的风险,但可能与病程及症状严重程度无关,应激性生活事件在抑郁症的灰质密度下降和白质微结构改变中可能不发挥作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7
英文摘要  7-14
第一章 前言  14-20
  1.研究意义  14
  2.抑郁症的影像学研究现状  14-20
第二章 首发抑郁症患者的脑功能研究—任务状态下fMRI的研究  20-73
  1. 方法  20-26
    1.1 研究对象  20
    1.2 实验流程  20-22
    1.3 BOLD-fMRI检查方法  22-24
    1.4 fMRI任务模式设计  24-26
  2. 结果  26-60
    2.1 ecStroop任务  27-30
    2.2 情绪面孔任务  30-35
    2.3 情绪图片任务  35-38
    2.4 情绪图片短时记忆提取任务  38-43
    2.5 抑郁发作前有无应激性生活事件两组之间的比较  43-47
    2.6 临床症状严重程度高低两组的比较  47-52
    2.7 长病程和短病程两组的比较  52-55
    2.8 韦氏记忆理解分测验高分组和低分组两组的比较  55-60
  3. 讨论  60-73
第三章 首发抑郁症患者的脑灰质密度研究—使用 VBM方法的三维结构磁共振研究(3D)  73-80
  1. 方法  73-74
    1.1 研究对象  73
    1.2 3D检查方法  73
    1.3 统计分析  73-74
  2. 结果  74-76
  3. 讨论  76-80
第四章 首发抑郁症患者的白质完整性研究—弥散张量成像(DTT)  80-87
  1. 方法  80-81
    1.1 研究对象  80
    1.2 DTT检查方法  80
    1.3 统计分析  80-81
  2. 结果  81-83
  3. 讨论  83-87
第五章 结论  87-89
第六章 参考文献  89-103
综述  103-110
致谢  110-112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奖励  112

相似论文

  1. 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社会技能与情绪调节的关系,B842.6
  2. 中学教师情绪劳动问卷的编制与初步应用,B841
  3. 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小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R614
  4.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血浆S-100β蛋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R614
  5. 大学生人际互动性的结构与测量,B841
  6. 大学生愤怒情绪、睡前思维控制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研究,B842.6
  7. 认知行为取向团体辅导对初任教师愤怒情绪的干预研究,B842.6
  8. 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研究,R742.5
  9. 惊恐障碍患者情绪语音信息前注意加工的失匹配负波研究,R749.7
  10. 情绪对视觉工作记忆表征稳定性的影响,B842.3
  11. 社会情绪和社会规范对独裁者博弈中公平行为的影响研究,B842.6
  12. 高中生的教师期望知觉、学业情绪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B842
  13. 大学生抑郁情绪的预测模型研究,B842.6
  14. 他方背信对风险决策的影响,B84
  15. 藁本内酯对抗D-半乳糖和过氧化氢致氧化应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R285.5
  16. 不同级别高血压病住院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R544.1
  17. 情绪调节方式对诱发情绪下A型行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反应的影响研究,R544.1
  18. 合并脑梗死的白质疏松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R743.3
  19. 原发全身强直阵挛型癫痫皮层下结构的体积及与认知的相关性研究,R742.1
  20. 原发全身强直阵挛性癫痫内嗅皮层和嗅周皮质体积与认知的相关性,R742.1
  21. 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事件相关电位N300的临床研究,R749.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精神病学 > 情感性精神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