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菅原道真隐逸汉诗研究
作 者: 赵海涛
导 师: 刘春英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日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菅原道真 隐逸汉诗 精神内涵 艺术特色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在日本隐逸汉诗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中日间两千多年的文学交流追本溯源,结合菅原道真一生经历及其汉诗写作的四个阶段,耙梳并归纳出菅原道真隐逸汉诗的整体概貌。从不同阶段隐逸诗的写作数量来看,四个时期的题材选择亦迥然相异。菅原道真的隐逸汉诗在诗人所有汉诗总数中几占三分之一,伴随着每一个写作阶段的更迭,在创作数量增加的同时,取材也更加宽泛和复杂。本文首先针对菅原道真隐逸汉诗写作的四个阶段来进行考察。在学界对隐逸诗分类先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诗人写作的实际情况及历史背景,将菅原道真的隐逸汉诗划分为四种类别:企慕隐逸类、描绘隐逸生活及情调类、评价隐逸出世类以及背离隐逸、祈望回归官场类汉诗,并逐一进行分析论证。其次,着力探讨菅原道真的隐逸汉诗所包含的精神内涵,即对崇高理想、完美人生矢志不渝的不懈追求,控诉官场的黑暗现实、企图寻求精神的慰藉,以及菅原道真的隐逸汉诗带给现今社会的反思与启示。在上述基础上,本文最后落笔于对菅原道真隐逸汉诗的艺术特色的剖析。对于并非以汉语为母语的日本人,汉学造诣深厚的菅原道真在此表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写作功力。在隐逸汉诗写作过程中,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从起初的模仿、用典到最后造语、炼词的炉火纯青,使其隐逸汉诗最终达到文采和文质的完美结合和统一。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引言 8-17 (一) 日本隐逸汉诗概念界定 8-10 (二) 菅原道真隐逸汉诗创作概况及研究现状 10-14 (三) 本文写作意义及研究方法 14-17 一、菅原道真隐逸汉诗的分期分类 17-25 (一) 菅原道真隐逸汉诗创作的四个阶段 17-20 1. “已谢陶家酒,将随郦水流”——官运亨通、志得意满 17-18 2. “适遇多情垂钓叟,各言其志不言鱼”——赞岐谪迁、坎廪艰难 18-19 3. “樵翁莫笑归家客,王事营营罢不能”——重返官场、扶摇直上 19 4. “依病扶持藜旧杖,忘愁吟咏菊残花”——左迁九州、赍恨而终 19-20 (二) 菅原道真隐逸汉诗的分类 20-25 1. 由于仕途艰险、时局动荡等原因而企慕隐逸类汉诗 20-22 2. 描绘隐士生活中的闲情逸致和文雅情调类汉诗 22-23 3. 评价隐逸出家、抒发个人看法类汉诗 23 4. 背离隐逸生活、祈望回归官场类汉诗 23-25 二、菅原道真隐逸汉诗的精神内涵 25-32 (一) 对崇高理想、完美人生的不懈追求 25-28 1. 假隐言志 25-26 2. 借物抚臆 26-27 3. 以史喻心 27-28 (二) 控诉社会黑暗、寻求心灵慰藉 28-30 1. 控诉社会黑暗 28-29 2. 寻求心灵慰藉 29-30 (三) 隐逸诗带给现世的反思 30-32 三、菅原道真隐逸汉诗的艺术特色 32-42 (一)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32-35 1. 比喻 32-33 2. 比拟 33 3. 对偶 33-34 4. 对比 34-35 5. 其他手法 35 (二) 从模仿、用典到造语 35-38 1. 模仿之始 35-36 2. 用典 36-37 3. 精于造语 37-38 (三) 文采和文质的完美统一 38-42 1. 文采 38-39 2. 文质 39-40 3. 文采和文质的完美统一 40-42 结语 42-44 参考文献 44-46 附录 46-50 后记 50
|
相似论文
- 论河曲民歌的成因及艺术特色,J607
- 记忆与口述:山东鄄城谢家砖塑的艺术特色探究,J314.9
- “剪灯三话”比较研究,I207.41
- 关于保罗·德尔沃绘画中精神内涵的研究,J205
- 定窑瓷器艺术及其精神,K876.3
- 论中央苏区美术宣传形式及精神内涵,K263
- 在诗歌的十字架上,I207.25
- 曾心散文研究,I207.6
- 乌托邦文学的审美特征及精神内涵,I01
- 对武术精神内涵的探析,G852
- 伦勃朗自画像简论,J205
- 汉代马雕塑的造型艺术探究,J306
- 真情美韵写人性,J832
- 论马勒交响乐的创作突破与精神内涵,J614
- 写实油画的精神品格,J205
- 杨万里记体文研究,I207.6
- 先秦寓言故事探微,I206.2
- 现代中国绘本的艺术特色研究,J205
- 朱熹咏物诗研究,I207.22
- “九华四俊”及其诗歌研究,I207.22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