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镜与日: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研究

作 者: 徐林祥
导 师: 田汉云
学 校: 扬州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刘熙载 《艺概》 《游艺约言》 文艺美学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49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刘熙载(1813—1881)是晚清著名学者、文艺理论家、教育家。他的著作涉及到文艺学、语言学、教育学,甚至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他在《艺概》和《游艺约言》等著作中阐述的文艺美学思想。刘熙载的《艺概》,通过“举此以概乎彼,举少以概乎多”的方法,分别论述了中国古代散文、诗、赋、词、曲、书法等的历史流变、创作理论和鉴赏方法,提出了不少启人心智的真知灼见。其《游艺约言》,内容与《艺概》相类,以札记形式,谈文论艺。近百年来,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学术界对刘熙载及其文艺美学思想的研究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取得了若干方面的成就:先后标点出版了刘熙载的《艺概》和《古桐书屋六种》、《古桐书屋续刻三种》;据笔者统计,自1935年至2005年发表的专论刘熙载及其文艺美学思想的论文有244篇,其中,大陆地区185篇(含硕士学位论文9篇),台湾香港地区32篇(含硕士学位论文7篇),日本23篇,韩国3篇,新加坡1篇。但总的说来,对刘熙载及其文艺美学思想的研究,还处于对原著的标点注释和主要是对刘熙载的书论、词论、诗论、文论等某一门类的文艺思想研究的阶段,对刘熙载的生平及思想的研究、对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的综合研究、对刘熙载与中外文艺家的文艺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都还比较少。本文在上述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刘熙载及其文艺美学思想。全文由引言、正文(共四章)和结语组成。引言部分,从刘熙载关于“镜”与“日”的辨析谈起,引出关于刘熙载及其文艺美学思想的讨论。刘熙载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出发,视文艺为“天人之合”。他进而认为文艺是“心学”。并且,他还认为:以“镜”喻心,不如以“日”喻心。“镜喻说”把文艺理解成生活的模仿与再现,“日喻说”则把文艺理解成心灵的表现与创造。第一章刘熙载与他生活的时代:介绍刘熙载的生平、刘熙载的著作、刘熙载的思想特点、刘熙载与近代社会变革之关系。他的思想,特别是在其晚年,表现为正(德醇)、通(学硕)、实(力行)的特点。他以其“随在尽所当尽”,融入了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的潮流。第二章刘熙载论审美本质:讨论刘熙载关于文艺本质论的两个重要命题“诗为天人之合”和“不一与一相辅成文”,以及《周易》哲学对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的影响。“以《易》道论诗文”是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的最重要的特征。第三章刘熙载论作家、作品、读者:评述刘熙载在文艺创作论、文艺作品论、文艺接受论方面的论述。在文艺创作论方面:刘熙载提出了“诗品出于人品”的命题,他重视作家的主体修养,要求作家“理性情”、“养气”、有“识”有“力”;他以“中和为美”、“词必己出”、“天工清新”、“不即不离”等为创作的基本原则,对题旨、章法、句法、字法等创作技巧也有所论述;他还讨论了“品格”与“格式”、“阳刚”与“阴柔”、“清空”与“沉厚”、“按实肖象”与“凭虚构象”等创作风格方面的问题。在文艺作品论方面:刘熙载提出了“艺者道之形”的命题,对“道”与“艺”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他持较为宽泛的作品体裁观,主张“文章名类,莫不为艺”;他张扬作品的社会功能,肯定阳刚豪放的精神,并根据词的发展史实,以李白词为奠基之作、以苏辛词为正宗,推翻了以婉约派为正宗、以苏辛为变调的定论;他要求作家“修辞立其诚”、“言内毕足”、“言外无穷”、“用字在当”、“陈言务去”。在文艺接受论方面:刘熙载同样重视读者的主体修养,提出了“持己”与“持世”、“颂其诗贵知其人”、“论词莫先于品”、“识曲宜听其真”等鉴赏原则,他以“诗言志”、“本色”、“是”与“异”为文艺批评的标准,重视历史的观照、异同的比较、对立与统一、概括与举例、继承与创新等批评方法。第四章全球视野中的刘熙载比较刘熙载与王国维、黑格尔、艾布拉姆斯有关文艺的主要观点。首先,从“观物”与“观我”、“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隔”与“不隔”三个方面,揭示王国维与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之间、中国现代美学与古典美学之间的联系。其次,比较黑格尔与刘熙载在对艺术美的限定、艺术的内容与形式、“整一”与“杂多”等方面论述的相同之处,以及二者在审美理论形态方面和艺术发展观方面的差异,并就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揭示中西古典美学的异同。最后,比较艾布拉姆斯的文艺坐标与刘熙载的文艺美学思想构架、艾布拉姆斯的“灯喻说”与刘熙载的“日喻说”的异同,揭示刘熙载的审美理论与思维方式给我们的启示。结语部分,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指出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具有宗经意识、史家意识、现代意识和民族特色等特点。本文认为: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性人物,刘熙载在其《艺概》和《游艺约言》中,从文艺是“心学”出发,考察了文、诗、赋、词、曲、书法等文艺样式的发展史实和重要作家作品,展开了他对文艺诸问题的讨论,提出了“诗为天人之合”、“艺者道之形”、“诗品出于人品”、“论词莫先于品”等一系列重要命题,从而使中国古典美学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与完形,同时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借鉴。本文试图突破以往刘熙载研究认为“刘熙载思想比较保守、狭隘、封闭”的定论,根据他主讲上海龙门书院的史料和新发现的刘熙载的佚文,指出刘熙载已经以其通变务实的思想、怀疑批判的精神、不存门户之见的气度与他在上海龙门书院的教育实践,回应了近代经世致用的时代思潮,进而在公正评价刘熙载其人的基础上探讨其文艺美学思想。本文试图突破以往刘熙载研究认为“刘熙载文艺思想无体系”、“《经义概》今天已没有多大用处”等定论,揭示了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内在的逻辑体系,如刘熙载所说“神仙迹若游戏,骨里乃极谨严”,表面上似乎是“信手拈来”的即兴式的点评,其中却自有其“头头是道”的严密的理论,同时揭示了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与其创作实践、以及全部著作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试图突破以往刘熙载研究主要集中于诗词、散文、书法等某一门类的文艺思想研究的局限,在阅读刘熙载全部著作和查阅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对刘熙载的生平及其思想、对刘熙载的文艺美学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并将刘熙载与王国维、黑格尔、艾布拉姆斯等人的文艺美学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试图综合运用哲学、美学、文艺学、比较文学、历史学、文献学的方法,对刘熙载及其文艺美学思想作出较为了全面系统的研究,阐释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意义。附录的《刘熙载年谱简编》,希望能对全面了解刘熙载的为人与为文有所帮助。近百年的中国美学,受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变革的影响,特别是受西学东渐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似乎不是中国美学在现代合乎逻辑的发展,更像是西方美学在中国的传播,重新审视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对于我们赓续中国美学传统,构建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美学,繁荣当今的文艺创作与批评,都是有意义的。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9
英文摘要  9-14
引言  14-16
第一章 刘熙载与他生活的时代  16-45
  第一节 刘熙载的生平  16-23
    一、早年求学  16-18
    二、中年宦游  18-21
    三、晚年讲学  21-23
  第二节 刘熙载的著作  23-26
    一、《艺概》与《游艺约言》  23-24
    二、《持志塾言》与《古桐书屋札记》  24
    三、《四音定切》、《说文双声》与《说文叠韵》  24-25
    四、《昨非集》与《制义书存》  25-26
  第三节 刘熙载的思想特点  26-31
    一、正:德醇  27-28
    二、通:学硕  28-29
    三、实:力行  29-31
  第四节 刘熙载与近代社会变革  31-45
    一、刘熙载与龙门书院  31-34
    二、刘熙载与龙门弟子  34-45
第二章 刘熙载论审美本质  45-74
  第一节 文艺本质论  45-55
    一、诗为天人之合  45-51
    二、不一与一相辅成文  51-55
  第二节 《周易》哲学与刘熙载的审美理论  55-74
    一、易象与审美形象  56-64
    二、太极阴阳说与审美规律  64-74
第三章 刘熙载论作家、作品、读者  74-142
  第一节 文艺创作论  74-109
    一、诗品与人品  74-80
    二、创作主体  80-86
    三、创作原则  86-94
    四、创作技巧  94-103
    五、创作风格  103-109
  第二节 文艺作品论  109-123
    一、作品价值  109-113
    二、作品体裁  113-119
    三、作品语言  119-123
  第三节 文艺接受论  123-142
    一、接受主体  124
    二、鉴赏原则  124-130
    三、批评标准  130-133
    四、批评方法  133-142
第四章 全球视野中的刘熙载  142-166
  第一节 从刘熙载到王国维  142-149
    一、“观物”与“观我”  143-145
    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145-147
    三、“隔”与“不隔”  147-149
  第二节 刘熙载与黑格尔之异同  149-160
    一、黑格尔与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的相同之处  150-155
    二、黑格尔与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的主要区别  155-160
  第三节 刘熙载与艾布拉姆斯之比较  160-166
    一、艾布拉姆斯的坐标与刘熙载的构架  160-163
    二、艾布拉姆斯的灯喻说与刘熙载的日喻说  163-166
结语  166-171
参考文献  171-187
附录:刘熙载年谱简编  187-195
致谢  195-196
发表论著  196

相似论文

  1. 刘熙载文艺批评思想研究,I206.2
  2. 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研究,I206.2
  3. 刘熙载书学技法理论研究,J292.1
  4. 刘熙载楚辞学研究,I207.239.342
  5. 从刘熙载到王国维——兼论中国传统美学的近代转型,B83-09
  6. 《艺概》文体思想研究,I206.5
  7. 刘熙载《艺概》研究,I207.6
  8. 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研究,I01
  9. 刘熙载艺术史思想研究,J120.9
  10. 试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三分思维方式,B83-092
  11. 论刘熙载书论中文学思想的渗透,I206.5
  12. 刘熙载《艺概·经义概》探微,I206.2
  13. 刘熙载研究,I206.2
  14. 刘熙载散文理论探微,I207.6
  15. 刘熙载书学研究,J292.1
  16. 刘熙载《艺概》及其创作研究,I206.2
  17. 《管子》研究,B226.1
  18. 新时期美学创新的典范,I01
  19. 潘之恒研究,I206.2
  20. 《淮南子》文艺美学观念与散文艺术价值研究,I206.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