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网络民意与网络问政
作 者: 王夏露
导 师: 芮必峰
学 校: 安徽大学
专 业: 新闻传播学
关键词: 网络问政 网络问政平台 公共决策 民意表达 政府回应
分类号: D63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9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渠道和空间,而且为党和政府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提供了更直接、更便捷的平台。近年来,网络民意沸腾不止,折射出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过程中的真实写照。在矛盾和问题日益通过网络凸显出来的情况下,必须要求党和政府拿出一个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网络民意汹涌的今天,中央及地方政府官员越来越重视网络民意的作用,纷纷“触网”,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问政于民,倾听网民的意见和建议,开创了网络问政的新风。为了进一步把原来民间声音的无序状态引导为有序的、有组织地获取民意的形式,并将之制度化,各种形式的网络问政平台纷纷建立。这些网络问政平台如何运作?它们的出现对地方政府公共决策带来哪些影响?民意通过这些平台表达情况如何?表达是否受限制?限制因素又是哪些?政府对民意的回应情况如何?回应情况又受制于哪些因素?如何克服网络问政的障碍因素,使网络问政在现有体制下做得更好,走得更远?本文把芜湖“市民心声”网络问政平台作为地方政府实施网络问政的一个微观缩影,通过对其进行个案研究,试图回答以上问题,以期为我国地方政府实施网络问政提供一些启示。本文分七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选题来源,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针对网络问政现有研究进行梳理。第二章概述了中国式网络问政的兴起与发展,并把中国网络问政划分为电子政务、官员触网、制度化网络问政平台三种形式。重点梳理分析了官员触网以及制度化网络问政平台两种形式。相比于官员触网,认为制度化网络问政平台形式的网络问政更优越,是中国网络问政的发展方向。第三章介绍了芜湖“市民心声”网络问政平台运作机制。具体包括“市民心声”运作模式各要素分析、运作流程以及各项问政机制。第四章通过对两个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了网络问政与地方政府公共决策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肯定网络问政平台对地方政府公共决策的积极影响,即网民的意见成为决策的重要参考,另一方面分析了网络问政影响公共决策过程中存在的负面问题。第五章通过田野考察,考察了芜湖“市民心声”网络问政平台的民意表达情况,认为网络问政平台渠道的民意表达仍然是有限制的,限制因素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网站自身的审帖标准。二是人情公关删帖现象存在。三是权力部门的介入。第六章考察了“市民心声”平台政府回应网民情况,回应情况分回复情况和解决情况两部分考察。其中回复情况又分为回复时间和回复质量两方面;解决情况概括为以下四种情形:一、各政府部门积极主动解决情形;二、网民与政府部门不断博弈解决情形;三、市长重视通过批示得以解决情形;四、市政府管辖之外的事情无法解决。第七章笔者针对地方政府实施网络问政的具体实践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以期网络问政在中国现行行政体制下能够最大程度发挥作用。具体对策如下:加强网络问政平台与其它机构联动;完善网络问政各项制度建设;提高公民网络问政水平。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10 第一章 绪论 10-21 第一节 选题来源 10-12 第二节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13 第三节 研究综述 13-19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9-21 第二章 中国式网络问政的兴起与发展 21-28 第一节 "官员触网"奏响中国网络问政序曲 22-25 第二节 各地纷纷搭建制度化网络问政平台 25-28 第三章 芜湖"市民心声"平台运行机制 28-36 第一节 "市民心声"运作模式各要素分析 29-31 一、网民 29-30 二、政府部门和窗口单位 30 三、网站编辑部 30-31 第二节 "市民心声"运作流程 31 第三节 "市民心声"各项问政机制 31-36 一、建立部门反馈的在线回复机制 32-33 二、建立直接沟通的在线访谈机制 33 三、建立汇聚民智的在线谋划机制 33 四、建立覆盖全市的媒体联动机制 33-34 五、建立重在执行的政府督办机制 34-36 第四章 网络问政与地方政府公共决策——以两个个案为例 36-53 第一节 个案一:芜湖市九华山路高架建设方案公布引发网民热议 36-43 第二节 个案二:芜湖一中缓迁风波 43-48 第三节 案例分析小结 48-53 第五章 "市民心声"平台民意表达情况 53-64 第一节 网站自身审帖标准 53-55 第二节 人情公关删帖现象 55-57 第三节 各方权力部门介入 57-64 第六章 "市民心声"平台政府回应网民情况考察 64-76 第一节 回复情况考察 64-70 一、回复时间考察 64-66 二、回复质量考察 66-70 第二节 解决情况考察 70-76 一、各政府部门积极主动解决情形 71 二、网民与政府部门不断博弈解决情形 71-72 三、市长重视通过批示得以解决情形 72-74 四、市政府管辖之外的事情无法解决 74-76 第七章 地方政府实施网络问政对策分析 76-86 第一节 加强网络问政平台与其它机构联动 76-78 一、不同层级网络问政平台实行联动 76-77 二、网络问政平台与传统媒体实行联动 77 三、网络问政平台与人大、政协机制联动 77-78 第二节 完善网络问政各项制度建设 78-80 一、各政府部门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 78-79 二、建立对网络问政平台工作人员的监督制度 79-80 三、建立网络问政考核及奖惩制度 80 第三节 提高网民网络问政水平 80-86 一、激活网民问政热情 80-83 二、提高网民整体素质 83-86 参考文献 86-89 致谢 89-9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1
|
相似论文
- 服务型政府决策机制初探,D035
- 网络问政视野下我国政府治理优化研究,D630
- 我国地方听证制度完善研究,D922.1
- 公共领域内网络问政的互动反馈模式构建,D630
- 基层政府回应力研究,D630
- 网络问政初探,D630
- 网络社群参与公共决策的群体极化效应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G206
- “围脖”·围观·围堵,G206
- 地方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630
- 公众网络参与公共决策有效机制探析,D630
- 从政府公共决策视角探析网络民意,D630
- 我国基层政府回应能力研究,D625
- “网络问政”:协商民主理论视域下的中国网络政治景象,D621
- 我国政府回应问题研究,D630
- 我国政府公共决策过程中回应机制的建构研究,D630
- 我国政府回应机制建设研究,D630
- 枣庄市政府回应制度研究,D630
- “网络问政”研究,G206
- 华侨投资的公共决策支持系统构建,D634
- 网络问政与民主政治的关系研究,G20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国家行政管理 >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