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含细粒砂土的强度特征与稳态性状研究

作 者: 朱建群
导 师: 孔令伟
学 校: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专 业: 工程力学
关键词: 含细粒砂土 细粒含量 强度特征 稳态 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
分类号: P642.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546次
引 用: 8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纯净砂在自然界中并不多见,而含细粒砂土却广泛分布,尤其是水力冲积填土和海底沉积土。迄今为止,细粒含量对砂土的强度特性和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在岩土界尚未形成共识。故而,本论文以此为研究背景,以具有片状颗粒特征的南京砂为主要研究介质,围绕细粒含量对砂土工程性状的影响和规律深入探讨,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对具有片状颗粒特征的南京粉细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发现在低应力水平下随着相对密实度增大,南京砂残余偏应力逐渐增大;相同密实度的砂土在低围压(<100kPa)下表现出不稳定,但随着围压的增大而进入稳定阶段,在高围压下又进入不稳定阶段。极松散南京砂在剪切过程中出现了完全静态液化现象,初始孔隙比e 0为1.075,其“亚稳定”结构是其在低围压下产生静态液化现象的主要原因。通过应力路径修正的方法,建立了南京砂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间的关系:2.通过测定10种不同细粒含量的砂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把握不同细粒含量砂土的颗粒级配特征。细粒对含细粒砂的干密度、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孔隙比等物理状态指标均存在影响,且随细粒含量的增加,含细粒砂土级配由不良变为良好。3.系统开展了低围压下不同细粒含量砂土的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认为在峰值强度之前,细粒含量对其应力应变关系影响不大,但在峰值之后受细粒含量的影响程度明显加强;细粒含量对砂土的稳态线位置和斜率均有显著影响,且在细粒含量小于25%范围内,砂土稳态线随细粒含量增加而下移,当细粒含量超过25%时,砂土稳态线随细粒含量增加而上移,该砂土的临界粉粒含量为25%。4.利用粒间状态参量e s、e f和D rs论证含细粒砂土的力学性状机制,分析出其随细粒含量变化的演化规律。当砂粒占控制优势时,围压对砂土力学性状的影响不大,且粉粒含量对残余强度的影响也不大;当粉粒占控制优势时,围压对砂土的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的影响均十分明显;在试验范围内围压的增大使砂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剪胀,土体的稳定性有所增强;当砂粒和粉粒共同承担土体颗粒间力链的传递时,砂土强度特性受控于细粒含量和围压大小,其剪切强度均随细粒含量的增加和围压增大而增大。5.利用标贯击数与相对密实度、平均粒径的经验公式,探讨了细粒含量对砂土流滑失稳的影响,初步确定了各含细粒砂土处于稳态线上的临界标贯击数,并验证了其他研究者关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过高估计了南京砂的抗液化能力的结论。6.利用优势砂模型(superior sand model)对三轴压缩条件下南京砂的力学性状进行模拟。与试验结果对比可知,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中等围压下南京砂的力学性状,但对极松散南京砂在低围压下的模拟结果却不理想,这反映了模型对砂土结构性参数的具有较高敏感性。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第一章 绪论  11-18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5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7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7-18
第二章 基于稳态理论的土体液化研究方法  18-34
  2.1 引言  18-19
  2.2 稳态理论的基本概念  19-21
  2.3 稳态理论与临界状态理论  21-22
  2.4 稳态线  22-25
  2.5 稳态强度  25-27
  2.6 稳态理论在液化分析中的应用  27-29
  2.7 静态液化现象  29-32
  2.8 稳态理论中有待深入的问题  32-33
  2.9 小结  33-34
第三章 南京砂不排水强度特性与静态液化  34-65
  3.1 引言  34-36
  3.2 试样与试验方案  36-39
  3.3 应力应变关系和强度指标  39-48
  3.4 南京砂的稳态强度特征  48-57
  3.5 南京砂的静态液化现象  57-63
  3.6 小结  63-65
第四章 粉粒含量对砂土强度特性的影响与机制分析  65-112
  4.1 引言  65
  4.2 颗粒级配特征分析  65-70
  4.3 试验方案  70-71
  4.4 基于相同孔隙比的试验结果分析  71-76
  4.5 细粒含量对剪切过程中强度变化的影响分析  76-79
  4.6 颗粒级配对强度的影响分析  79-81
  4.7 细粒含量对稳态线的影响分析  81-85
  4.8 基于粒间状态参量的强度特征分析  85-104
  4.9 含细粒砂的临界标贯击数  104-109
  4.10 小结  109-112
第五章 砂土弹塑性本构模型与适宜性分析  112-127
  5.1 引言  112
  5.2 模型理论  112-120
  5.3 数值模拟的迭代过程  120-122
  5.4 三轴试样的模拟结果与分析  122-126
  5.5 小结  126-127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127-131
  6.1 结论  127-129
  6.2 展望  129-131
参考文献  131-139
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发表论文  139-140
致谢  140

相似论文

  1. 空心阴极特性及对霍尔推力器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V439.2
  2. 稳态等离子发动机器壁腐蚀的光谱诊断,V433.9
  3. 三维非稳态热传导边界元方法研究及数值系统开发,O241.82
  4. 基于肤色分割与AdaBoost算法的人脸检测研究,TP391.41
  5. 铁路站房动态热舒适性模拟研究,TU831
  6. 热泵系统节流装置制约特性研究,TU831.3
  7. 透平机械叶轮偏心汽流激振不均匀流场研究,TK261
  8. 太阳能热水器—空调复合系统中换热器的模拟研究,TK172
  9. 高锌摄入导致AD样病理改变及记忆障碍,R749.16
  10. 基于广义预测控制的超临界参数单元机组负荷控制与优化研究,TM621.6
  11. 再生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启动阶段的传热特性研究,V231.1
  12. 大功率行星减速器行星架特性分析及结构优化,TH132.46
  13. 糖克煎剂对2型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及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R285
  14. 高寒地区引水渠道水内冰演变的数值模拟及应用,TV134.9
  15. 单原子光子晶体激光的量子理论研究,O431.2
  16.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电能质量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TM711
  17. 城市配电网不停电倒负荷措施的研究与实现,TM75
  18. 乌司他丁对胃肠肿瘤手术后胰岛素抵抗的调节作用,R735.3
  19. 盐酸罂粟碱—卵磷脂微乳的制备及透皮吸收的初步研究,R622
  20. 基于一类复杂工业过程的稳态优化控制研究,TP183
  21. 弱信号检测随机共振机制的网络模型及应用研究,TN911.2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 > 工程地质学 > 土力学及岩石力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