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全球化时代国际体系的演变与转型

作 者: 夏立平
导 师: 余伟民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世界史
关键词: 国际体系 全球化趋势 大国战略关系
分类号: D81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04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国际体系是世界历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对国际体系的演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当前国际体系的转型。古代区域性国际体系各有其自身的特点。从中国西汉时期至清朝后期,东亚的古代区域性国际体系,是当时世界上覆盖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和结构相对稳定的区域性国际体系。由于中国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国家,以及它政治、经济和悠久灿烂文化的巨大影响,使古代东亚地区这一相对独立的国际体系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封贡”体系。17世纪后半期,欧洲建立了近代国际体系。这包括17世纪后半期至18世纪末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1815年至1914年的维也纳体系。由于欧洲列强对亚非拉广大地区的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全球影响,实际上到19世纪40年代以后,欧洲区域性国际体系已发展为世界性国际体系。作者对近代欧洲国际体系与古代东亚国际体系进行了比较,认为二者有一些显著特点:近代欧洲国际体系是以资本主义初期发展为背景的,而古代东亚国际体系是以封建制度为背景的;近代欧洲国际体系是均势和大国协调体系,而古代东亚国际体系是非对称的家庭式体系;近代欧洲国际体系是以体系内民族国家主权平等为基础的,古代东亚国际体系是以在绝大多数时期主导性国家不主动干涉它国内政为基础的;近代欧洲国际体系是以国际法来调整国家之间关系,古代东亚国际体系是以“礼”来约束和调整国家之间关系;近代欧洲国际体系中的国家对体系外国家进行侵略和殖民统治,古代东亚国际体系的中国对体系外国家基本采取争取友善或防御政策。人类已经历过的现代世界性国际体系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雅尔塔体系。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世界正逐渐进入全球化时代,这一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全球化趋势发展对国际体系产生重大影响,促使当前国际体系处于深刻变革之中。当前国际体系转型有一个很长过渡时期,现正处于这一过渡时期的相持阶段。作者在对国际体系的四个主要构成部分,即国际行为体、国际力量结构、国际互动规则和国际机制进行研究基础上,认为当前国际体系转型具有下述特点:国际行为体多元化;国际力量结构多样化;国际互动模式多种共存;国际机制在各方博弈中变革发展。国际力量结构是国际体系的基础,而国际力量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大国战略关系。作者对构成当前国际力量结构和大国战略关系的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些三边关系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以及它们对国际体系转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当前大国战略关系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大国之间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既相互协调又相互防范。为了推进建立互信、互利、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全球安全架构,有必要构建21世纪大国战略稳定框架。当前国际体系向国家之间相互依存为主要特征转型,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期。从长远来说,相互依存状态的国际体系还将再发展到一体化条件下的国际体系,这将为进一步建立和谐世界奠定基础。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6-7
ABSTRACT  7-11
绪论  11-22
  第一节 研究国际体系演变与转型的意义  12-15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20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特色  20-22
第一章 国际体系的历史演变  22-37
  第一节 古代区域性国际体系的特点──以东亚为例  22-25
  第二节 近代欧洲国际体系的形成与特点  25-28
  第三节 近代欧洲国际体系与古代东亚国际体系比较  28-30
  第四节 区域性国际体系发展为现代世界性国际体系  30-35
  第五节 历史演变对当代国际体系转型的若干启示  35-37
第二章 全球化时代国际体系的转型  37-45
  第一节 当代全球化趋势对国际体系的影响  37-38
  第二节 当前国际体系转型的特点  38-43
  第三节 未来国际体系的趋势  43-45
第三章 大国战略关系对国际体系的影响  45-103
  第一节 中美战略关系  45-52
  第二节 中美俄三边关系  52-57
  第三节 中美欧三边关系  57-67
  第四节 美欧俄三边关系  67-73
  第五节 中美日三边关系  73-83
  第六节 中美印三边关系  83-91
  第七节 构建21世纪大国战略稳定框架  91-103
第四章 世界经济体系转型对国际体系的影响  103-112
  第一节 世界经济体系结构转型的特点  103-105
  第二节 世界经济体系转型的主要原因  105-108
  第三节 世界经济体系转型的主要影响  108-112
第五章 新科技革命与新军事变革对国际体系的影响  112-130
  第一节 新科技革命发展对国际体系影响  112-118
  第二节 新军事变革特点及其对国际体系影响  118-122
  第三节 伊拉克战争对国际体系和大国关系的影响  122-130
第六章 国际机制演变对国际体系的影响  130-139
  第一节 国际机制发展进入新阶段  130-131
  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国际机制发展需要新理念  131-133
  第三节 构建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机制  133-135
  第四节 中国在国际机制方面的选择  135-139
第七章 亚欧大陆跨区域合作趋势对国际体系的影响  139-146
  第一节 亚欧大陆跨区域合作趋势的主要特点  139-140
  第二节 亚欧大陆跨区域合作趋势的主要原因  140-142
  第三节 亚欧大陆跨区域合作趋势对国际体系的影响  142-146
第八章 中华文明复兴及其对国际体系影响  146-168
  第一节 世界各种文明之间关系发展趋势  146-149
  第二节 中华文明复兴的内涵与途径  149-150
  第三节 中华文明复兴对国际体系的影响  150-153
  第四节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和平与发展时代潮流  153-160
  第五节 中国特色的国际战略新理念  160-164
  第六节 中国和平发展促进和谐世界的建立  164-168
结论  168-176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176-183
后记  183

相似论文

  1. 从相互依赖理论看中国的经济外交,F125
  2. 后危机时代东亚地区国际秩序的重构,D731
  3. 国际体系与中国和平发展国际环境研究,D80
  4. 和谐世界:胡锦涛学说与中国外交政策,D820
  5. 论日本“争常”的背景、路径和前景,D813.2
  6. 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30年:视角变迁及原因分析,D822.3
  7. 英国的欧陆外交政策(1916-1929),K561.45
  8. 国际法在国际体系中的作用,D99
  9. 试析“中国特色”大国责任的文化基础,G125
  10. 后冷战时期中美中东战略博弈,D822.371.2
  11. 因特网与国际政治传统研究主题的拓展,D815
  12. 围绕主权财富基金规范问题的多方博弈:过程、国际政治动因及影响,F224.32
  13. 萨科齐上台后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能走多远?,D822.3
  14.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研究,G641
  15. 当今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研究,D820
  16. 美国的“中国责任论”与中国的政策选择,D822.371.2
  17. 国际传播视角下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研究,G206
  18.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唯物史观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当代价值,B03
  19. 全球化趋势认识误区的理性思考,F113
  20.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及其对尼克松政府对华政策的影响,D871.29
  21. 西方文化产业扩张与当前中西文化关系,G1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外交、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 > 国际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