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理性的小农:农民对土地流转模式的选择
作 者: 曾学政
导 师: 罗兴佐
学 校: 西南政法大学
专 业: 政治学理论
关键词: 土地流转模式 行为取向 养老保障 劳动力转移
分类号: F32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3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民群体是中国最庞大的群体,准确理解这个群体的行为十分重要。要理解农民的行为,首先应该对农民的行为取向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本文即从农民视角出发,以农民土地流转模式选择行为为载体,探讨当今中国农民的行为取向。本文共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本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对本文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对相关理论作简单梳理。第三部分为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及农民的选择,介绍重庆市和相关区县的土地流转状况、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各行为主体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作用及农户的选择,研究农民关于土地流转模式的评价标准及其考虑。第四部分为农民养老保障与土地流转,梳理新中国农民养老保障发展历程,分析重庆市农民养老保障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探讨农民在土地流转模式选择过程中的首要考虑及其必要性。第五部分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对农民的农业收入、非农产业收入、土地流转收益三者作比较分析,探讨农民在土地流转模式选择过程中的主要考虑及其必要性。第六部分为结语。当前,土地流转主要有转包、出租、转让、互换和入股等模式。农户总体上偏向于选择转包和出租,但转包几乎不能带来经济收益,出租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也不如入股。另一方面,政府和学者却强调土地流转本身给农户带来的收益,似乎认为这就是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主要动力,也是农民在选择土地流转模式时的重点考虑对象。实际上,农民评价土地流转模式的主要标准并不是其本身所能带来的收益,而是以下三条:即流转模式是否会导致农民丧失在村集体的土地承包权;流转模式所要求的流转期限的长短;流转模式能否让农民轻松方便地外出从事非农产业。之所以如此,主要源于农民的两点考虑,一是稳定的养老保障问题;二是向非农产业进行劳动力转移以促进增收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农民都是以家庭养老为主,集体养老和社会养老作用不大;而现在,包括家庭养老在内,各种养老模式都存在问题,农民养老保障水平不高,土地的养老保障作用依然突出。因此,农民在选择土地流转模式时,会首先考虑能否持续拥有稳定的土地承包权,除非他们拥有可以预期的、稳定的、较高水平的养老保障。同时,农民的农业收入增长缓慢,所占比例越来越低,而非农收入增长较快,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动力;相对于非农收入,土地流转收益同样很低,对农民增收贡献不大。因此,农民在选择土地流转模式时,会主要考虑怎样有利于向非农产业进行劳动力转移,而不是土地流转本身的收益。显然,农民关于土地流转模式的选择,既是长远考虑与当前考虑相结合的结果,也是各种收益相比较的结果,完全是理性取向的;当代中国农民的生存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他们正在追求稳定的、高水平保障下的收入最大化,他们是理性的小农。
|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6 Abstract 6-10 一、引言 10-19 (一) 选题缘起与研究目的 10 (二)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10-11 (三) 土地流转的研究动态 11-15 (四) 资料来源与研究问题 15-16 (五) 基本假设与分析框架 16-17 (六)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7-19 二、理论基础 19-27 (一) 相关概念界定 19-20 (二) 几种小农理论 20-23 (三) 理论评述及运用 23-27 三、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及农民的选择 27-37 (一) 重庆市土地流转的基本状况 27-28 (二) 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 28-31 1. 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 28-29 2. 不同土地流转模式的比较 29-31 (三) 农民对土地流转模式的选择 31-34 1. 农户、村集体、基层政府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作用 31-33 2. 农户对土地流转模式的选择 33-34 (四) 农民关于土地流转模式的评价标准及其考虑 34-36 (五) 小结 36-37 四、农民养老保障与土地流转 37-47 (一) 农民养老保障的主要模式 37-38 (二) 新中国农民养老保障的发展历程 38-40 (三) 重庆市农民养老保障的现状 40-43 (四) 当前重庆市农民养老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 43-45 1. 社会养老保障标准较低,保障作用有限 43-44 2. 缺乏经济基础是集体养老保障面临的主要困难 44 3. 家庭结构的变化给家庭养老保障带来了新问题 44-45 (五) 土地依然是农民养老保障的重要基础 45-46 (六) 小结 46-47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 47-57 (一) 农户收入水平的变化 47-50 (二) 农户收入结构的变化 50-51 (三) 土地流转给普通农户带来的收益 51-54 1. 土地转包、土地转让和土地互换为农户带来的收益 52 2. 土地出租为农户带来的收益 52 3. 土地入股为农户带来的收益 52-53 4. 农业务工收益 53-54 (四) 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主要动力 54-55 1. 非农收入是当前农户增收的主要部分 54-55 2.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促进农户增收的主要途径 55 3. 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主要动力是劳动力转移而不是土地流转本身的收益 55 (五) 小结 55-57 六、结语 57-59 (一) 农民的土地流转模式选择行为是理性取向的 57 (二) 对小农理论的思考 57-59 致谢 59-60 参考文献 60-64
|
相似论文
- 农民工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412.6
- 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F323.89
- 水库移民养老问题研究,D632.1
- 辽宁省丹东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研究,F323.6
- 我国农民养老保障权研究,F323.89
- 土地流转视角下的农村养老保障建设研究,F323.89
- 农村家庭养老变迁与面临的挑战,F323.89
- 基于县域经济视角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F323.6
- 社会资本对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分析,F323.6
- 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重庆土地流转模式研究,F321.1
- 甘肃省武威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F323.6
- 企业年金信托法律制度研究,D922.282
- 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研究,D669.6
- 农村计划生育女儿户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669.6
- 土地流转下的农村养老保障研究,C913.7
- 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公共政策研究,F323.6
- 职业教育为农村园艺产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服务研究,F323.6
- 马克思劳动力转移理论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F323.6
- 统筹城乡下农村土地流转创新模式研究,F301
- 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机制研究,R197.1
- 探析国民政府时期老人的社会保障问题,D693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 > 土地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