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电信诈骗犯罪成因及预防对策研究

作 者: 冷斐
导 师: 于阜民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电信诈骗 VOIP电话 诈骗手段 打防并举
分类号: D91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2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电信诈骗犯罪是犯罪嫌疑人利用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以及现代的网银技术编造虚假事实和身份信息,以空中信号为载体对不特定对象实施的非接触式诈骗犯罪活动。它已经成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和人民财产安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文章以我国当前对这一热点问题的法律规制、行业规制的缺位为引子展开论述,力图厘定电信诈骗犯罪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电信诈骗产生的原因、发案特点,提出预防和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对策。文章主体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电信诈骗犯罪的由来、发展现状、基本特点和打击瓶颈。电信诈骗犯罪是一种新型的诈骗犯罪形态,该类诈骗通常以VOIP电话和网络信息技术为载体,以中奖、购买低价商品、安全危机等各种理由实施,是一种科技化、智能化的犯罪形态;该类犯罪通常以团伙犯罪模式实施,团伙的组织性、纪律性较强,具有较强的反侦察能力;其手段以多样化、更新快为特点,发案率极高,社会危害性和打击难度大。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了电信诈骗犯罪的成因,从经济因素、法制因素、犯罪人因素、被害人因素、行业监管因素以及社会防控因素等角度探讨了该罪的发生原因。电信诈骗犯罪的原因较为复杂,是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巨变环境下必然产生的犯罪形态。第三部分,从电信诈骗犯罪的预防和打击两个大的方面展开论述。预防和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应该从其发案原因角度展开分析,坚持打防并举策略。倡导信息主导,精确打击策略,以公安机关为基础,建立多部门、多警种的联动机制,建立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跨区域办案协作机制、信息查询“绿色通道”和公、检、法办理电信诈骗案件司法流程,重视各地乃至国际、地区范围内的公安机关办案协作机制对打击该类犯罪的作用,强化司法政策,坚持刑民并重,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打击电信诈骗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工程,应积极推动电信诈骗防范和打击体系的不断完善,遏制电信诈骗犯罪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前言  10-11
一、我国电信诈骗犯罪的现状  11-23
  (一) 电信诈骗犯罪的由来和发展现状  11-13
  (二) 电信诈骗犯罪发案情况  13-17
    1、从发案分布区域分析  14
    2、从作案方式分析  14-15
    3、从作案手段特点分析  15-16
    4、从受骗人员分析  16-17
  (三) 常见电信诈骗犯罪作案手段揭示  17-21
    1、传统的电信诈骗手段  17-20
      (1) 以中奖的名义进行诈骗  17
      (2) 以汽车退税的名义进行诈骗  17-18
      (3) 以销售低价货物的名义进行诈骗  18
      (4) 以银行卡消费的名义进行诈骗  18-19
      (5) 以熟人出事的名义进行诈骗  19
      (6) 以电话欠费的名义进行诈骗  19-20
    2、新兴的电信诈骗手段  20-21
      (1) 利用具有一定公信力的网络平台或者电视节目进行诈骗  20
      (2) 利用社保卡、医保卡进行诈骗  20
      (3) 以银行卡过期的名义进行诈骗  20-21
  (四) 电信诈骗犯罪的特点和打击瓶颈  21-23
    1、电信诈骗犯罪的特点  21-22
      (1) 电信诈骗智能化程度高、手段复杂多变  21
      (2) 电信诈骗犯罪组织化、集团化程度高  21-22
      (3) 电信诈骗犯罪隐蔽性强,多为跨国作案  22
    2、电信诈骗的打击瓶颈  22-23
      (1) 查证资金流向难  22
      (2) 确定犯罪嫌疑人难  22-23
二、我国电信诈骗犯罪的成因剖析  23-32
  (一) 经济因素  23-24
    1、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富差距扩大,拜金主义盛行  23
    2、通信业和金融业快速发展的负面影响  23-24
    3、电信诈骗犯罪的投入成本低、回报率高  24
  (二) 法制因素  24-25
  (三) 犯罪人因素  25-27
    1、电信诈骗犯罪分子的典型构成  25-27
      (1) 犯罪团伙的核心  25-26
      (2) 犯罪团伙的支撑  26
      (3) 犯罪团伙的取款人  26
      (4) 犯罪团伙的关联人员  26-27
    2、电信诈骗犯罪分子的特点  27
      (1) 组织性强  27
      (2) 反侦察能力强  27
  (四) 被害人因素  27-28
    1、贪图小利  28
    2、被害人警惕性差  28
    3、被害人常识性差  28
  (五) 行业监管因素  28-31
    1、电信运营商的监管缺位  28-30
      (1) 通信产品的监管缺位  29
      (2) 通信服务监管的缺位  29-30
    2、金融业监管的缺位  30-31
      (1) 银行卡实名制的监管缺位  30
      (2) 银行转账业务的缺位  30
      (3) 银行查询制度严重滞后  30-31
  (六) 治安防控因素  31-32
    1、公安机关防控难度大、跟不上犯罪节奏  31
    2、社区治安防控的不足  31-32
三、我国电信诈骗犯罪的预防和打击  32-42
  (一) 犯罪预防  32-36
    1、被害人方面  32-33
      (1) 借助媒体开展舆论宣传  32-33
      (2) 发挥公安机关社区警务优势  33
      (3) 金融、电信等部门联防联动  33
    2、法制方面  33-34
    3、行业监管方面  34-36
      (1) 加强对手机卡的监管  34-35
      (2) 加强信息平台的监管  35
      (3) 加强对网络电话的监管  35
      (4) 加强对银行卡的管理  35-36
    4、技术防范方面  36
      (1) 电信部门建立防范电信诈骗实时监控预警提示平台  36
      (2) 公安机关建立电信诈骗案件预警研判平台  36
  (二) 打击对策  36-42
    1、信息主导、精确打击  37-39
      (1) 信息搜集研判  37-38
      (2) 串并案侦查  38
      (3) 高危人员管控  38-39
      (4) 专业技术侦查  39
    2、建立完善“全国一盘棋”的公安机关打击电信诈骗犯罪跨区域协作机制  39-40
    3、建立信息查询“绿色通道”和公、检、法办理电信诈骗案件司法流程  40-41
      (1) 建立信息查询“绿色通道”  40-41
      (2) 建立公、检、法办理电信诈骗案件司法流程  41
    4、强化司法政策,倡导刑民并重  41-42
结语  42-43
参考文献  43-44
致谢  44-45
个人简历  45
发表的学术论文  45

相似论文

  1. 电信诈骗犯罪治理问题研究,D917.6
  2. 基于SIP的VoIP电话网关及其安全性的研究与实现,TN916
  3. VOIP电话会议系统中混音模块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TN948.63
  4. 基于ARM9的VOIP电话终端的设计与实现,TP368.12
  5.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特点与治理研究,D917
  6. 醉态犯罪研究,D917
  7. 教育对犯罪程度的效应分析,D917
  8. 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成因及对策研究,D917
  9. 当前行贿犯罪手段的新特点、成因及对策研究,D917
  10. 湖南L县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问题调查,D917
  11. 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犯罪成因和预防,D917
  12. 试论我国网络犯罪的防控,D917
  13. 论我国警察职务犯罪及其预防,D917.1
  14. 关于预防公务员职务犯罪的法律思考,D917
  15. 相对剥夺理论与外来人口犯罪,D917
  16. 足球职业联赛商业贿赂犯罪研究,D917
  17. 经济学视野下的犯罪防控研究,D917
  18. 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与对策研究,D917
  19.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之预防的法学思考,D917
  20. 农村村官职务犯罪问题研究,D917
  21. 经济型白领犯罪研究,D917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犯罪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