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城市道路等级级配及布局方法研究

作 者: 石飞
导 师: 王炜
学 校: 东南大学
专 业: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关键词: 道路级配 道路布局 道路等级配置 道路功能 道路间距 道路密度 机动车出行距离 瑞利分布 优势出行距离 道路交通周转量
分类号: U412.3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620次
引 用: 2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前国内对于道路功能层次结构的表述较多,对改变“道路功能不明晰,道路级配不合理”现状的呼声也较高,但对于怎样的道路级配才是城市需要的,怎样的道路微观布局才是保障道路功能充分发挥等等细节问题却研究甚少。本文将对道路等级配置的方法和道路微观布局(主要指道路密度、道路间距以及道路交叉形式等)作深入探讨。论文的主线是道路级配,道路布局将穿插在道路级配研究中。首先,论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道路级配的研究方法,介绍已有研究成果,分析不足,并讨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相关推荐值的合理性,对支路的概念作全面和透彻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层面、层次性,以及论文进展的主线和研究目标。其次,着重分析城市道路功能,提出广义和狭义不同的道路功能概念,对比各级道路功能特性。由于本文的切入点是道路功能,因此需要寻找能够反映不同等级道路功能的定量指标。机动车出行距离作为一个可以通过调查获取数据的指标,其分布特征将在论文中详细研究。论文通过合理假设推导出行距离分布的一般模型为瑞利分布模型。通过苏州、沈阳、昆山等11座城市居民出行距离分布的资料统计,拟合瑞利模型参数,结果表明,回归情况良好,前提假设合理,瑞利分布模型可以作为机动车出行距离分布的一般表达形式。由于模型只有一个参数,为了让这个参数能够表征城市的某些特征,分析该参数的影响因素,包含有城市用地规模、城市形状和交通结构等,对这三个因素进行量化,提出相应的系数,利用11座城市的基本资料回归得到模型参数与相关影响因素的非线性关系。根据瑞利分布模型可以推算城市机动车平均出行距离。各级道路优势出行距离和各级道路承担的交通周转量则是论文需要解决的第二个核心问题。对优势出行距离的推导,论文假设:①每次出行严格按照由低等级逐级递增至高等级道路、而后相反的路径顺序;②一次出行在同一方向同一等级道路上的行驶距离不得超过高一级道路的间距;③某一等级道路优势出行距离下限的出行起终点应分属两个对角线上的该等级道路围合区域;④越级道路相交,尤其对于支路与主干路相交,应采取右进右出的交通管理策略。在确定了各级道路优势出行距离和出行距离分布函数后,可以很方便的推导出各级道路交通周转量需求的公式。由于单位长度道路所能提供的周转量很容易得到,因此,基于供需平衡的思路,各级道路长度及比例可以通过道路交通周转量需求与单位长度道路提供的周转量之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1
表目录  11-13
图目录  13-15
第1章 绪论  15-32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15-17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及分析  17-26
    1.2.1 国内外相关规范建议值综述  17-20
    1.2.2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20-21
    1.2.3 已有研究成果分析  21-23
    1.2.4 借鉴其它道路级配研究思路的可行性探讨  23-24
    1.2.5 支路概念的讨论  24-26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26-29
    1.3.1 论文研究的前提  26
    1.3.2 论文研究的思路  26-28
    1.3.3 论文研究的主线  28-29
    1.3.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9
  1.4 小结  29-32
第2章 城市机动车出行距离分布特征研究  32-53
  2.1 城市道路功能  32-36
    2.1.1 广义的道路功能概念  32-33
    2.1.2 狭义的道路功能概念  33-35
    2.1.3 各级道路功能特性对比  35-36
  2.2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本章研究思路  36-37
    2.2.1 已有研究成果分析  36
    2.2.2 本章研究思路  36-37
  2.3 机动车出行距离概率分布函数形式的确定  37-38
  2.4 城市机动车出行距离分布的拟合  38-46
    2.4.1 出行距离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准备  38
    2.4.2 影响机动车速度的因素  38
    2.4.3 各种出行方式平均速度的确定  38-39
    2.4.4 其它参数值的确定  39
    2.4.5 各城市机动车出行距离的分布计算  39-41
    2.4.6 出行距离分布曲线拟合  41-46
  2.5 拟合模型参数相关影响因素  46-50
    2.5.1 拟合模型参数的相关影响因素  46-48
    2.5.2 瑞利模型参数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48-49
    2.5.3 瑞利模型参数大致范围探讨  49-50
  2.6 基于瑞利分布的城市机动车平均出行距离研究  50-51
  2.7 出行距离概率分布函数与重力模型阻抗函数的一致性  51-52
  2.8 小结  52-53
第3章 各级道路优势出行距离划分及周转量研究  53-68
  3.1 各级道路可能及优势出行距离分析  53-64
    3.1.1 说明及假设  54
    3.1.2 支路子系统的可能及优势出行距离分析  54-56
    3.1.3 次干路子系统的可能及优势出行距离分析  56-57
    3.1.4 主干路子系统的可能及优势出行距离分析  57-59
    3.1.5 快速路子系统的可能及优势出行距离分析  59-63
    3.1.6 相邻等级道路可能出行距离发生重复现象的说明  63-64
  3.2 各级道路机动车周转量分析  64-67
    3.2.1 只利用支路完成出行的周转量分析  65
    3.2.2 最高利用次干路完成出行的周转量分析  65
    3.2.3 最高利用主干路完成出行的周转量分析  65-66
    3.2.4 最高利用快速路完成出行的周转量分析  66
    3.2.5 各级道路承担的周转量  66-67
  3.3 小结  67-68
第4章 城市道路等级配置方法研究  68-87
  4.1 城市道路等级配置的基本思路  68-69
  4.2 城市道路等级配置的具体步骤  69-73
  4.3 城市道路等级配置方法示例及说明  73-79
    4.3.1 示例  73-74
    4.3.2 说明及分析  74-79
  4.4 对城市道路等级配置方法的进一步研究  79-81
    4.4.1 不同规模城市的道路等级配置  79-80
    4.4.2 道路网指标研究及展望  80-81
  4.5 城市不同区域或用地特征下的道路等级特征  81-83
    4.5.1 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  81
    4.5.2 功能分区思想对道路级配的影响  81-83
  4.6 城市道路等级配置合理性评价  83-86
    4.6.1 已有成果分析  83-84
    4.6.2 道路级配合理性评价方法  84-86
  4.7 小结  86-87
第5章 道路等级结构动态优化方法研究  87-96
  5.1 MARKOV 链简介  87-88
  5.2 马氏链基本方程  88
  5.3 基于MARKOV 链的城市道路等级结构动态调节模型  88-93
    5.3.1 基本符号的定义  88-89
    5.3.2 道路等级结构的基本方程  89-90
    5.3.3 用调入比例进行动态调节  90-92
    5.3.4 用转移比例进行动态调节  92-93
  5.4 示例  93-95
    5.4.1 用调入比例调节道路等级结构  93-94
    5.4.2 运用调入比例进行动态调节的进一步讨论  94-95
  5.5 小结  95-96
第6章 城市道路等级配置的保障措施与协调机制研究  96-111
  6.1 越级道路相交形式探讨及道路网络的层次化  96-102
    6.1.1 出行距离与道路功能  97-98
    6.1.2 通达性与道路功能  98-100
    6.1.3 道路功能层次衔接  100-102
  6.2 转变大院的用地开发模式与“解放”内部道路  102-107
    6.2.1 中国“大院文化”的形成背景及发展演变  102-103
    6.2.2 封闭大院对路网体系形成产生的阻碍作用  103-105
    6.2.3 “大院文化”背景下的城市道路等级配置现状  105
    6.2.4 转变用地开发模式,限制新型大院的产生  105-106
    6.2.5 大院内部道路系统特征分析及对外开放的工程可行性探讨  106-107
  6.3 道路与两侧用地的协调发展  107-110
    6.3.1 道路与两侧用地的不和谐  107-108
    6.3.2 限制主干路两侧的用地规模  108-109
    6.3.3 激发支路两侧用地开发的潜能  109
    6.3.4 协调道路交叉口与建筑风格  109-110
  6.4 小结  110-111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111-115
  7.1 主要研究成果  111-113
  7.2 主要创新点  113-114
  7.3 研究展望  114-115
参考文献  115-119
致谢  119-120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120

相似论文

  1. 大城市道路网合理结构及间距研究,U412.37
  2. 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中数学方法应用的研究,TN929.5
  3. 特定条件下的制造过程SPC技术的应用研究,F273.2
  4. 主动声呐混响模型与抗混响信号处理,TB56
  5. 实时LMS信道模拟器设计与实现,TN927.2
  6. 风资源评估方法研究,TK81
  7. 海杂波背景下的目标检测,TN953
  8. 虹膜身份识别算法研究,TP391.4
  9. 锡林郭勒草原保护区土地覆盖变化研究,S812
  10. 自行车为主道路实施方法及应用研究,U491.225
  11. 城市群连接道路交通总体设计研究,U491
  12. 城镇群连接道路功能分类与功能实现,U491
  13. 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道路及其系统功能研究,F542
  14. 北京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若干问题研究,U412.37
  15. 小城镇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与路面典型结构研究,U412.33
  16. 城市道路网合理结构研究,U491.13
  17. 大城市住区交通体系基础研究,TU984.12
  18. 北京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若干问题研究,U412.37
  19. 大城市道路网合理结构及间距研究,U412.37
  20. 城市道路管理功能分类机理探讨,U412.37

中图分类: > 交通运输 > 公路运输 > 道路工程 > 规划、勘测与设计 > 线路设计 > 城市道路及其设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