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化学吸附式制冷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作 者: 陈砺
导 师: 谭盈科
学 校: 华南理工大学
专 业: 化学工程
关键词: 化学吸附 制冷 工质对 性能系数 强化传热传质
分类号: TB6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1999年
下 载: 280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吸附式制冷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制冷技术,在低品位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被认为是21世纪替代CFCs压缩式制冷的首选技术之一。选择合适的吸附剂—致冷剂工质对是吸附式制冷的关键。以无机盐为吸附剂、氨为致冷剂组成的化学吸附式制冷工质对,具有制冷量大、操作条件佳的等一系列优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首次对四个碱土金属氯化物:MgCl2、CaCl2、SrCl2、BaCl2对氨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实验与理论研究,证明了吸附现象的存在,筛选出有应用前景的CaCl2—NH3、SrCl2—NH3工质对并拟合出吸附等温方程。在实验范围内,CaCl2和SrCl2对NH3的最大吸附量分别达到6.4mol/mol和8.1mol/mol,制冷性能和工程性能亦较优。本文提出用吸附势能理论对吸附等温线中出现的“吸附平台”现象进行解释的新构思,从能量的角度分析了温度、压力变化对气固两相分子运动、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俘获以及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是过程的控制因素。理论分析结果较好地描述了实验现象。 通过对CaCl2—NH2、SrCl2—NH3工质对的化学吸附式制冷基础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在同等操作条件下,以上工质对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制冷量远高于活性炭—甲醇。在热源温度为100℃时,本文所用工质对的制冷量是活性炭—甲醇的3.2~6.6倍,所需体积仅为活性炭的9%。以上工作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 本文建立了化学吸附式制冷装置的吸附/解吸过程动态模型,编写了能自动调整时间步长、保证离散化计算收敛的计算机动态模拟程序,实验与理论模拟结果趋于一致。本文研制出的正压吸附平衡实验设备,解决了设备强度与可视性的矛盾;而超薄环状吸附床在防止化学吸附剂膨胀、传热传质过程强化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性能。以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为依据,结合热经济学原理提出了吸附式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3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  13-17
第一章 绪论  17-34
  1.1 前言  17-19
  1.2 吸附式制冷技术及原理  19-22
  1.3 吸附式制冷研究工作进展  22-31
    1.3.1 吸附式制冷工质对  22-26
    1.3.2 传热传质强化  26-29
    1.3.3 吸附式制冷过程的理论分析及模拟  29-30
    1.3.4 吸附式制冷机部件的优化设计  30-31
  1.4 优势、存在问题及展望  31-32
  1.5 研究内容及目标  32-34
第二章 氨吸附特性的实验研究  34-53
  2.1 引言  34-36
  2.2 吸附等温线的实验测定方法  36-40
    2.2.1 实验原理  36
    2.2.2 实验装置  36-40
    2.2.3 实验步骤  40
  2.3 碱土金属氯化物对NH_3的吸附平衡  40-45
    2.3.1 MgCl_2-NH_3吸附等温线  40-41
    2.3.2 CaCl_2-NH_3吸附等温线  41-43
    2.3.3 SrCl_2-NH_3吸附等温线  43-44
    2.3.4 BaCl_2-NH_3吸附等温线  44-45
  2.4 活性炭—NH_3吸附平衡  45-49
  2.5 混合吸附剂—NH_3吸附等温线  49
  2.6 吸附速率  49-50
  2.7 本章小结  50-53
第三章 化学吸附过程的机理分析  53-79
  3.1 引言  53
  3.2 吸附过程的化学反应  53-61
  3.3 化学吸附过程的机理分析  61-77
    3.3.1 宏观动力学分析  62-66
    3.3.2 本征动力学分析  66-77
  3.4 本章小结  77-79
第四章 化学吸附工质对吸附制冷性能的实验研究  79-95
  4.1 引言  79
  4.2 实验装置  79-83
  4.3 实验原理及步骤  83-85
    4.3.1 吸附剂制备、装填及致冷剂灌注  83-84
    4.3.2 实验步骤  84
    4.3.3 数据处理  84-85
  4.4 制冷实验结果及分析  85-93
    4.4.1 热源温度对制冷量的影响  85-87
    4.4.2 吸附速率  87-91
    4.4.3 解吸速率  91-93
  4.5 高效吸附床性能  93-94
  4.6 本章小结  94-95
第五章 化学吸附式制冷传热传质模型  95-107
  5.1 引言  95-96
  5.2 基本假设  96-97
    5.2.1 吸附床结构参数  96-97
    5.2.2 模型的基本假设  97
  5.3 模型的建立  97-100
    5.3.1 床层径向导热模型  97-98
    5.3.2 吸附器壁面模型  98-99
    5.3.3 方程的无因次化  99-100
  5.4 模型的离散化  100-101
  5.5 模型的数值求解  101
  5.6 结果分析  101-106
  5.7 本章小结  106-107
第六章 吸附式制冷热力学分析  107-127
  6.1 引言  107
  6.2 化学吸附式制冷过程的热力循环及数学模型  107-112
  6.3 制冷系数COP  112-117
  6.4 有效能分析  117-121
  6.5 耦合热力循环  121-123
  6.6 吸附式制冷经济性评价  123-124
  6.7 本章小结  124-127
结论  127-131
参考文献  131-13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39-140
致谢  140

相似论文

  1. LNG系统中工作压力设定依据与换热器正交试验设计,TQ051.5
  2. 半导体激光器热电控制技术研究,TN248.4
  3. 太阳能辅助多功能热泵实验研究,TU831.4
  4. 基于DSP的直线电机制冷控制器的研制,TM359.4
  5. 变频冰箱系统动态特性及控制策略研究,TB657.4
  6. 小型化像增强器系统的研制及其制冷性能的研究,TN144
  7. 温控高精度大范围连续可调光纤延迟线的研究,TN929.11
  8. 基于ANSYS的发动机散热器压装方式改进,U464.138.2
  9. 半导体制冷系统强化传热的研究,TB657.5
  10. 磁热材料LaCeFeSi和NiMnSn磁熵变性能研究,O482.5
  11. 艾友矿热害治理技术研究,TD727
  12. 气相法白炭黑的流化特性及脱酸机理研究,TB321
  13. 多孔矿物基化学吸附剂的制备及其脱除H_2S和SO_2的研究,TQ424.1
  14. 小型热电制冷器及温差发电初步研究,TM913
  15.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模拟分析,TK513
  16.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换热优化设计,TK172
  17. 中欧风荷载、地震作用、荷载效应组合的对比研究及欧洲规范版SATWE软件开发,TU312.1
  18. 低温治疗仪的改进研究,TH789
  19. 铜铝复合条带型辐射板辅助热泵系统的性能研究,TH38
  20. 线性压缩机及其驱动两级脉管制冷机研究,TB651
  21. 预冷型液氦温区高频脉管制冷机研究,TB65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一般工业技术 > 制冷工程 > 制冷技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