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不动产相邻关系规则分析

作 者: 韩光明
导 师: 米健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民商法学
关键词: 不动产 法律规则 法律关系 相邻关系 容忍义务 所有权
分类号: D91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178次
引 用: 1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正文一共分为五章,主要从概念、理论基础,规则的历史变迁、规则属性以及规则结构进行分析,最后落脚于我国的立法实践。 导论部分主要介绍文章选题、写作动机和态度、资料准备等,并对写作方法以及选题范围作以交代。 第一章,相邻关系的概念与理论基础。从相邻关系的概念表述入手,对既有的概念认识进行简要分析,并指出不足。相邻关系具有显著的自然属性,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属于民俗性法律概念,因此,需要对相邻关系规则的事实构成要件进行分析,包括对物的范围,即相邻不动产,以及对人的范围,即不动产权利人。这将为相邻关系概念的提炼提供基本的经验性概括总结。在此,还辨析了相邻关系和相邻权的用法,并指出相邻关系的特点。最后,本章尝试为作为独立法律规则的相邻关系构建理论基础,包括逻辑基础(权利冲突与权利限制)、思想基础(所有权社会功能论)、社会基础(社会团结与邻人共同体)和伦理基础(义务理性)四个方面,尤其强调以容忍义务牵引出的作为社会底线伦理的义务理性,试图以此缓解实证论证的僵化。 第二章,相邻关系规则的历史变迁。相邻关系是一项古老的法律规则。本章在大陆法系范围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梳理相邻关系规则的变迁,并进一步辨析相邻关系规则与所有权的关系。在古代法时期,虽然没有抽象的所有权概念,但也存在对不动产的利用,相邻关系表现为一种习惯。到罗马法时期,由于当时经济的发达,相邻关系规则得到丰富,从类型上已经基本涵盖后世的不动产利用情形,但是由于抽象的所有权概念仍未形成,在理论逻辑上还尚未产生相邻关系所有权论。法国法继受罗马法传统,以法定地役权规范相邻关系问题;而德国则确立了独立的相邻关系规则,把相邻关系与地役权区分开来。从罗马法上的相邻关系规则到法国法、德国法的演变,说明所有权限制论的观点只是近代以来所有权神圣观念的产物,并揭示法定地役权模式与相邻关系模式之间的历史勾连。最后,说明相邻关系规则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特征,工业社会的发展给相邻关系规则的适用带来了很多新问题。 第三章,相邻关系的规则属性分析。本章从整个私法规则体系出发,论证相邻关系规则的实证法意义,发掘相邻关系规则的体系独立性。在实证法意义上的

全文目录


导论:思想与路径  12-21
  一、论文起点  12-13
  二、写作态度  13-16
  三、研究现状  16-18
  四、写作方法  18-20
  五、题解范围说明  20-21
第一章 相邻关系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21-50
  一、相邻关系的概念分析  22-28
    (一) 既有认识  22-25
    (二) “相邻关系”与“相邻权”的辨析  25
    (三) 法律概念的意义与表达  25-27
    (四) 相邻关系概念的定义方式  27-28
  二、相邻关系规则的事实要素  28-39
    (一) 对物的范围:相邻不动产利益  28-36
    (二) 对人的范围:不动产权利人  36-39
  三、相邻关系规则的理论基础构建  39-49
    (一) 逻辑基础:权利冲突与权利限制  39-41
    (二) 思想基础:所有权社会功能论  41-44
    (三) 社会基础:社会团结与邻人共同体  44-46
    (四) 伦理基础:作为底线伦理的义务理性  46-49
  小结  49-50
第二章 相邻关系规则的历史变迁  50-77
  一、原始的“相邻分界”观念  52-54
  二、罗马法上的相邻关系  54-61
    (一) “所有权—主权”形态下的保护性相邻关系  54-56
    (二) “所有权”的广泛限制  56-59
    (三) 罗马法相邻关系规则的特点  59-61
  三、中世纪日尔曼法的迂回  61-65
  四、近代法上相邻关系的两种模式:法国法与德国法  65-74
    (一) 法国民法上的地役权模式  65-71
    (二) 德国民法上的相邻关系  71-74
  五、变迁比较与现代发展  74-76
  小结  76-77
第三章 相邻关系的规则属性分析  77-102
  一、权利的规则阐释  77-81
    (一) 对世权规则与对人权规则  78-79
    (二) 物权规则与债权规则  79-81
  二、物权规则:权利归属与权利的边界  81-83
  三、(物权)权利界限的确定  83-93
    (一) 通过法律规则的界定:初始规则与边界规则  85-89
    (二) 通过法律原则的界定:禁止权利滥用  89-93
  四、相邻关系规则与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93-97
    (一) 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逻辑差异  93-94
    (二) 相邻关系规则与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法律适用  94-95
    (三) 相邻关系规则的独立性:辅之以相邻关系原则  95-97
  五、权利界定的法经济学思路批判  97-101
    (一) 基本假设或价值的差异  97-99
    (二) 权利界定与权利交易  99-101
  小结  101-102
第四章 相邻关系规则的结构分析  102-143
  一、法律规则与法律关系  102-104
  二、法律关系结构的解析  104-111
    (一) 法律关系的内容  104-106
    (二) 权利模式的贫困  106-108
    (三) 法律关系内容的元形式:霍菲尔德的分析  108-109
    (四) 法律关系内容的有机构成:拉伦茨的概括  109-111
  三、容忍义务:相邻关系的核心技术  111-120
    (一) 法律关系内容构成中的容忍义务  112-114
    (二) 相邻关系规则中的容忍义务  114-116
    (三) 容忍义务的规范意义  116-120
  四、相邻关系规则的效力层次  120-122
  五、相邻关系规则的规范性质  122-130
    (一) 行为规范与裁判规范  123-124
    (二) 相邻关系规则与私人自治  124-130
  六、相邻关系规则的适用  130-142
    (一) 相邻关系请求权的独立性  130-137
    (二) 相邻关系的规范层次  137-142
  小结  142-143
第五章 我国相邻关系规则立法分析  143-163
  一、立法表达的演变  144-154
    (一) 第一阶段:《民法通则》之前  145-150
    (二) 第二阶段:《民法通则》及其以后  150-153
    (三) 第三阶段:物权法的制定  153-154
  二、规则变迁的“路径依赖”  154-156
  三、规则的产生与立法技术  156-160
  四、几点立法建议  160-162
  小结  162-163
结论  163-165
参考文献  165-178

相似论文

  1. 空间权基本理论研究,D923.2
  2.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物权制度研究,D923.2
  3. 不动产物权变动中第三人保护问题研究,D913
  4. 张富存诉路世伟不动产确认纠纷案分析,D923.2
  5. 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D923.2
  6. 地役权制度研究,D923.2
  7. 论继承权向所有权转化,D923.5
  8. 论动产抵押物的转让,D923
  9. 空间权法律制度探究,D923.2
  10. 夫妻共有不动产隐名共有人的权利保护,D923.2
  11. 论我国动产抵押制度的完善,D923
  12. 论所有权保留延伸的权利冲突及解决机制,D923
  13. 离婚诉讼按揭房屋的处理问题研究,D923.9
  14. 论不动产登记错误的赔偿责任,D923.2
  15. 企业所有权结构、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F224;F273.1
  16. 住宅小区建筑设施所有权归属研究,D923.2
  17. 房产税的法律思考,F812.42;F293.3
  18. 动产抵押标的物范围的界定,D923
  19. 论民国南京政府时期的土地所有权,D922.3
  20. 土地征收程序法律问题研究,F301
  21. 伪造借记卡取款法律关系和责任分析,D92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民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