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纳米级钨基复合粉末的制备及其合金特性研究

作 者: 马运柱
导 师: 黄伯云;范景莲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材料学
关键词: 纳米级钨基复合粉末 溶胶-喷雾干燥-两步还原法 低温烧结特性 稀土元素 高密度钨基合金
分类号: TB383.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672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高密度钨基合金由于具有一系列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如密度高、强度高、延性好等,被广泛地应用于动能穿甲弹、平衡配重块、放射屏蔽和电触头材料,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材料性能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制备高性能钨基合金材料已成为当今世界致力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制备高性能钨基合金材料的核心在于:粉末原料的纳米化及其合金的特性研究。本论文围绕这一核心课题,对纳米级W-Ni-Fe复合粉末的制备及其合金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较深入的研究。 对含(W,Ni,Fe)盐溶胶体系的电化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了体系Zeta电位、pH值和所加表面活性剂,对含(W,Ni,Fe)盐溶胶体系的配制、颗粒分散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着重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N,N—二甲基甲酰胺和聚乙二醇-1000这三种表面活性剂对颗粒表面静电位阻、空间位阻及静电-空间位阻协调作用的影响。首次采用配置溶胶并进行喷雾干燥来制备(W,Ni,Fe)前驱体复合氧化物粉末。深入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在喷雾干燥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颗粒在干燥过程中所受毛细管作用力的示意图模型。 对所制备的(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还原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还原温度与时间均对W—Ni—Fe复合粉末的特性有显著的影响,其最佳还原参数是:温度700℃、时间90min,此时可得到颗粒的平均Fsss粒度小于0.61μm、平均BET粒度小于100nm、晶粒尺寸小于30nm、氧含量小于0.23%,且颗粒分散均匀、绝大部分为球形的纳米级W-Ni-Fe复合粉末。同时指出颗粒的长大机理主要是由还原过程中化学气相迁移所控制,随还原过程的进行,所生成的水蒸汽逐渐增多,钨的氧化物与水蒸汽化合成易挥发的水合物WOx·nH2O(一般认为是WO2(OH)2),而后通过气相迁移,沉积在低价氧化钨或金属钨粉的颗粒表面,导致颗粒长大,因此,采用两步还原和添加稀土La、Y来抑制其长大。所加稀土以钨酸盐La(Ni0.75W(0.25))O3或Y(Ni0.75W0.25)O3的形式附着在钨颗粒或钨氧化物颗粒表面,阻止了还原过程中钨的氧化物与水蒸汽化合生成易挥发水合物WO2(OH)2的生成速度,从而减少了其气相迁移,有效地阻止了粉末颗粒的长大。当稀土元素质量百分数在0-0.8%范围内(占90W-7Ni-3Fe复合粉末的质量百分数),随着稀土元素含量的增大,还原粉末特性有显著改善;添加相同含量稀土元素时,对粉末特性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是Y>La-Y>La。 采用DTA仪测得纳米级90W-Ni-Fe复合粉末体系中固-液共存的温度区间是1341.2℃-1365.8℃,比传统粉末的温度区间降低了70-90℃。研究了烧结温度、时间对纳米粉90W-Ni-Fe合金烧结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合金的低温烧结制度。 深入研究了稀土元素对纳米粉90W-Ni-Fe合金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建立了合金中钨颗粒的三层微观结构模型图,并据此较好地解释了稀土元素与合金性能和显微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0-32
  1.1 前言  10
  1.2 钨基高密度合金的性质及应用  10-13
    1.2.1 钨基高密度合金的性质  10-11
    1.2.2 钨基高密度合金的应用  11-13
  1.3 钨基高密度合金的研究现状  13-21
    1.3.1 材料成分设计的研究  13-17
    1.3.2 钨基合金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  17-21
  1.4 纳米钨基复合粉末的制备工艺研究  21-29
    1.4.1 纳米钨基复合粉末的制备  21-24
    1.4.2 钨氧化物及其复合氧化物粉末的还原过程控制  24-29
  1.5 晶粒长大抑制的研究  29-31
  1.6 本论文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31-32
第二章 前驱体母液的配制  32-44
  2.1 前言  32
  2.2 实验方法  32-33
    2.2.1 原料  32
    2.2.2 实验过程  32-33
    2.2.3 分析测试  33
  2.3 结果与讨论  33-42
    2.3.1 溶胶体系稳定机理研究  33-39
    2.3.2 pH值及表面活性剂对溶胶体系Zeta电位的影响  39-41
    2.3.3 Zeta电位及表面活性剂对溶胶体系颗粒分散性的影响  41-42
    2.3.4 溶液浓度和粘度及原料杂质对前驱体母液配制的影响  42
  2.4 小结  42-44
第三章 (W,Ni,Fe)前驱体复合氧化物粉末的制备  44-56
  3.1 前言  44
  3.2 实验方法  44-46
    3.2.1 实验设备  44
    3.2.2 实验工艺  44-46
  3.3 结果与讨论  46-55
    3.3.1 溶液直接喷雾干燥  46-47
    3.3.2 溶胶喷雾干燥  47
    3.3.3 表面活性剂对喷雾干燥粉末形貌和粒度的影响  47-48
    3.3.4 喷雾干燥速度、温度及前驱体母液粘度对制粉效果的影响  48-49
    3.3.5 表面活性剂在颗粒干燥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49-51
    3.3.6 前驱体复合氧化物粉末锻烧过程中的物相变化  51-52
    3.3.7 喷雾干燥过程动力学研究  52-54
    3.3.8 喷雾干燥过程中的干燥机制  54-55
  3.4 小结  55-56
第四章 (W,Ni,Fe)前驱体复合氧化物粉末还原工艺研究  56-80
  4.1 前言  56
  4.2 实验方法  56-58
    4.2.1 原料  56
    4.2.2 实验过程  56-57
    4.2.3 实验仪器与测试  57-58
  4.3 结果与讨论  58-79
    4.3.1 还原过程中钨颗粒粒度控制的热力学研究  58-62
    4.3.2 (W,Ni,Fe)前驱体复合氧化物粉末还原工艺研究  62-70
      4.3.2.1 前驱体复合氧化物粉末还原过程中的物相变化  62-64
      4.3.2.2 还原温度对W-Ni-Fe复合粉末特性的影响  64-67
      4.3.2.3 还原时间对W-Ni-Fe复合粉末特性的影响  67-70
    4.3.3 稀土元素对W-Ni-Fe复合粉末特性的影响  70-77
      4.3.3.1 稀土La对 W-Ni-Fe复合粉末特性的影响  70-72
      4.3.3.2 稀土Y对W-Ni-Fe复合粉末特性的影响  72-75
      4.3.3.3 混合稀土La-Y对W-Ni-Fe复合粉末特性的影响  75-77
    4.3.4 氢还原(W,Ni,Fe)前驱体复合氧化物粉末的动力学研究  77-79
  4.4 小结  79-80
第五章 纳米粉90W-Ni-Fe合金的特性研究  80-116
  5.1 前言  80-81
  5.2 实验方法  81-83
    5.2.1 原料  81
    5.2.2 实验过程及仪器  81
    5.2.3 分析测试  81-83
  5.3 结果与讨论  83-114
    5.3.1 纳米级W-Ni-Fe复合粉末的成形特性研究  83-84
    5.3.2 纳米粉90W-Ni-Fe合金的烧结特性研究  84-100
      5.3.2.1 烧结温度对纳米粉90W-Ni-Fe合金性能的影响  84-86
      5.3.2.2 烧结时间对纳米粉90W-Ni-Fe合金性能的影响  86-89
      5.3.2.3 纳米粉90W-Ni-Fe合金的烧结机理  89-100
    5.3.3 稀土元素对纳米粉90W-Ni-Fe合金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100-114
      5.3.3.1 La对纳米粉90W-Ni-Fe合金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100-103
      5.3.3.2 Y对纳米粉90W-Ni-Fe合金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103-107
      5.3.3.3 La-Y对纳米粉90W-Ni-Fe合金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107-112
      5.3.3.4 稀土元素在纳米粉90W-Ni-Fe合金烧结过程中的作用  112-113
      5.3.3.5 稀土元素对纳米粉90W-Ni-Fe合金断裂方式的影响  113-114
  5.4 小结  114-116
第六章 结论  116-118
参考文献  118-133
致谢  133-13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134-135

相似论文

  1. 新疆紫草细胞的稀土生物学效应及遗传转化,S567.239
  2. 两种高温合金激光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TG174.4
  3. 热挤压Mg-Zn-Zr-Y合金的低周疲劳行为,TG379
  4. 稀土元素对热轧AZ31镁合金动态再结晶及织构的影响,TG339
  5. 铝合金电阻点焊熔核质量强化研究,TG453.9
  6. 混合稀土Cu-Al合金薄板内氧化制备弥散铜IC框架材料研究,TB331
  7. 稀土对作物体内蛋白质、氨基酸及效应物影响研究,S312
  8. 冷坩埚定向凝固钛铝合金板坯的组织、性能及质量,TG111.4
  9. AZ61镁合金板材热轧工艺研究,TG339
  10. 稀土对Ni-P化学镀工艺及镀层性能影响的研究,TQ153
  11. 稀土元素掺杂钛酸铜钙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TQ174.12
  12. 四川攀枝花505地区混合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P619.14
  13. 江西赣南脐橙化学组分分析方法及其指纹图谱研究,TS255.1
  14. 生态因子对烟草中类萜代谢的影响,S572
  15. 青海东昆仑东段果洛龙洼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模式,P618.51
  16. B和La及Ce对Ti44Al6Nb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TG456
  17. 稀土元素(Ce、Y)对高纯Mg-3Al晶粒大小的影响及其机理的探究,TG146.22
  18. 贵州锦屏新元古界下江群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P595
  19. 黔西县晚二叠世主采煤层煤的地球化学特征初步研究,P618.11
  20. 叶面和根部施肥对南方红豆杉针叶紫杉醇和10-DAB含量的影响,S791.49
  21. 稀土元素对淮北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S436.631.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一般工业技术 > 工程材料学 > 特种结构材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