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建筑基础腐蚀性试验与评价研究

作 者: 程祖锋
导 师: 肖树芳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地质工程
关键词: 地下水 场地土 混凝土 钢筋 腐蚀性 评价 正交试验
分类号: TU4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788次
引 用: 1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在对研究区地下水与土对建筑基础腐蚀性评价的研究中发现,目前有关水土腐蚀性的研究及规范的评价方案尚存在多方面问题。为解决单因素腐蚀评价标准的不完善问题,开展了考虑多项因素的混凝土单因素腐蚀试验;首次提出了混凝土质量及腐蚀液成分变化率的概念并用于评价;建立了混凝土-腐蚀成分-成分变化率的关系模型;分析了其腐蚀机理;提出了单因素腐蚀预测模型;据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厚度拟定了考虑混凝土类型的腐蚀性评价方案;对比后对规范评价方案提出了修改意见。为探讨复合介质的腐蚀机理与评价,开展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分析了各因素的主次顺序、最强与最弱因素水平组合及其影响的显著性,证实了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存在。为实现腐蚀性的动态评价,创建了基于GIS的地下水与土对混凝土的腐蚀性动态评价系统。首次提出了腐蚀势系数概念。阐明了研究区水土化学成分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区内腐蚀成分分布复杂、腐蚀类型齐全且等级高,有效解决了该区的水土腐蚀性评价问题。研究证实,混凝土配合比与其抗蚀性密切相关,高强度混凝土具有强的抗蚀性,而掺粉煤灰提高抗蚀性的作用有限。Cl-的扩散能力强,对混凝土存在分解腐蚀作用。Mg2+对混凝土的腐蚀作用很强。当复合液存在Mg2+时,以Mg2+的单因素作用为主;当同时含有Cl-与SO42-时,其交互作用强烈。粉质粘土因其阻滞与淋滤能力均不强而使其含腐蚀成分相对较高。上述成果与结论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5-9
第1章 绪论  9-35
  1.1 腐蚀的危害与问题的提出  9-12
  1.2 地下水场地土腐蚀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2-22
    1.2.1 国外腐蚀研究现状  12-14
    1.2.2 国内腐蚀研究现状  14-18
    1.2.3 GIS 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18-19
    1.2.4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9-22
  1.3 本文的研究概况  22-25
    1.3.1 研究意义  22-23
    1.3.2 研究依据  23-24
    1.3.3 研究范围与条件  24-25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5-35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25-27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27-29
    1.4.3 研究方法与工作量  29-35
第2章 地下水、场地土的腐蚀原理与规范评价标准  35-81
  2.1 地下水、场地土的腐蚀原理  35-62
    2.1.1 地下水、场地土腐蚀混凝土的物理化学原理  35-42
    2.1.2 地下水、场地土腐蚀岩土工程中钢材料的电化学原理  42-45
    2.1.3 影响钢筋混凝土腐蚀的因素  45-62
  2.2 地下水、场地土腐蚀性的规范评价标准  62-65
    2.2.1 混凝土的腐蚀性评价标准  62-64
    2.2.2 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标准  64-65
    2.2.3 地下水对钢结构的腐蚀性评价标准  65
  2.3 地下水、场地土腐蚀的防治原理与措施  65-76
    2.3.1 水土对混凝土腐蚀的防治原理与措施  65-71
    2.3.2 水土对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防治原理与措施  71-76
    2.3.3 水土对地下钢结构基础腐蚀的防治原理与措施  76
  2.4 小结  76-81
第3章 研究区概况及其地下水、场地土化学成分特征  81-159
  3.1 研究区概况与腐蚀环境类型的确定  81-86
    3.1.1 人文与地理交通概况  81
    3.1.2 水文气象  81-83
    3.1.3 建筑及其它工业概况  83-84
    3.1.4 地质概况  84-86
  3.2 腐蚀环境类别的确定  86-87
  3.3 地下水、场地土水文化学成分特征  87-155
    3.3.1 腐蚀因子等值线图与立体网格线图的编制  87-104
    3.3.2 地下水腐蚀成分的分布特征  104-131
    3.3.3 场地土腐蚀成分的分布特征  131-155
    3.3.4 影响场地腐蚀成分分布的因素分析  155
  3.4 小结  155-159
第4章 研究区地下水、土的腐蚀性规范评价与分区  159-196
  4.1 研究区腐蚀等级、类型分区图的绘制  159-162
    4.1.1 分析具有腐蚀性的因子  159-160
    4.1.2 制图原理与步骤  160-162
  4.2 地下水对混凝土、钢筋、钢结构的腐蚀性评价与分区  162-180
    4.2.1 地下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评价与分区  171
    4.2.2 地下水对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与分区  171-180
    4.2.3 地下水对钢结构的腐蚀性评价与分区  180
  4.3 场地土对混凝土及其钢筋的腐蚀性评价与分区  180-191
    4.3.1 场地土对混凝土的腐蚀性评价与分区  180-186
    4.3.2 场地土对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与分区  186-191
  4.4 研究区地下水、场地土腐蚀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191-194
    4.4.1 地下水的腐蚀性分区综述及其腐蚀原因  191-193
    4.4.2 场地土的腐蚀性分区综述及其腐蚀原因  193-194
  4.5 小结  194-196
第5章 基于GIS 的地下水、场地土腐蚀性规范评价系统的创建  196-207
  5.1 评价系统结构设计  196-197
    5.1.1 系统总体结构图  196-197
    5.1.2 地理信息子系统  197
    5.1.3 数据管理子系统  197
  5.2 评价系统功能设计  197-198
  5.3 评价系统的建立  198-199
    5.3.1 数据库导入  198
    5.3.2 界面设计  198-199
    5.3.3 程序语言编写  199
  5.4 评价系统的实现效果  199-206
    5.4.1 界面的实现效果  199-201
    5.4.2 查询系统的验证  201-203
    5.4.3 输入功能及评价过程的验证  203-205
    5.4.4 退出系统  205
    5.4.5 土质评价系统  205-206
  5.5 小结  206-207
第6章 混凝土腐蚀试验与试验结果分析  207-283
  6.1 概述  207-208
  6.2 混凝土试块的计算、制备与腐蚀溶液的配制  208-213
    6.2.1 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  208-211
    6.2.2 混凝土试块的制备与养护  211-212
    6.2.3 腐蚀溶液的配制  212-213
  6.3 混凝土单因素腐蚀试验与结果分析  213-251
    6.3.1 单因素腐蚀试验设计  213-215
    6.3.2 单因素腐蚀效应的监测与评价方法  215-217
    6.3.3 单因素腐蚀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217-244
    6.3.4 单因素腐蚀厚度的预测及其评价模型的建立  244-251
  6.4 混凝土多因素腐蚀正交试验与结果分析  251-277
    6.4.1 正交试验原理与正交表简介  251-255
    6.4.2 正交试验设计与分析方法简介  255-264
    6.4.3 混凝土的腐蚀正交试验设计  264-270
    6.4.4 混凝土的腐蚀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270-274
    6.4.5 混凝土多因素腐蚀的机理分析  274-276
    6.4.6 预测多因素腐蚀厚度与建立评价模型的原理  276-277
  6.5 小结  277-283
第7章 结论  283-290
参考文献  290-296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296-297
致谢  297-298
中文摘要  298-304
英文摘要  304-309

相似论文

  1. LNG系统中工作压力设定依据与换热器正交试验设计,TQ051.5
  2. 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试验研究,X703
  3. 碾压混凝土拱坝温度应力仿真分析与分缝设计研究,TV642.2
  4. 混凝土高拱坝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坝肩稳定分析研究,TV642.4
  5. 微粉的粒度组合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TU528.041
  6. 基础教育改革中过程性评价平台的构建与完善,G521
  7. 基于信息熵的课堂观察量化评价模型研究,G632.4
  8.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9. 基于感兴趣信息的高光谱图像压缩技术研究,TP391.41
  10. 引入风险因素影响的商品混凝土信息指导价确定系统研究与建立,F407.92
  11. 城市商品住宅开发风险分析与应对研究,F293.35
  12. 基于时程分析法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抗震稳定性分析,TV642.2
  13. 冬青属植物资源收集与无性繁殖技术研究,S184
  14.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15. 云南省人力资本空间网络结构关键效率因素研究,F249.27
  16.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17.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18.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19. 堆石混凝土综合性能试验与温度应力研究,TU528
  20.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21. 山野菜石参营养成分与品质分析,S647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 > 地下水与基础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