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伊通地堑岔路河断陷古近系层序地层学研究及非构造圈闭预测

作 者: 李本才
导 师: 邓军;邓宏文
学 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专 业: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关键词: 伊通地堑 岔路河断陷 古近系 层序地层 非构造圈闭
分类号: P539.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岔路河断陷地处吉林省中部,是伊通地堑最大的一级构造单元,面积约1350km~2,呈北东向展布。 本文以层序地层学和现代沉积学为理论指导,充分应用地球物理、钻井岩芯、测井以及测试分析资料,总结了研究区沉积体系、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和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标准,建立了细分等时地层格架,将研究区古近系划分为1个巨层序、6个超层序、12个三级层序和36个体系域,并厘定了层序地层界面与传统分层界面的对应关系。其中,层序01相当于双一段,层序02相当于双二段,层序1相当于双三段,层序2相当于奢一段,层序3相当于奢二段,层序4相当于永一段,层序5相当于永二段,层序6相当于永三段,层序7相当于永四段,层序8相当于万一段,层序9相当于万二段,层序10相当于万三段。由层序01—02组成超层序1,由层序1—3组成的超层2,由层序4—6组成的超层序3,由层序7组成的超层序4,由层序8—10组成的超层序5,由层序10以上齐家组地层组成的超层序6。 在盆地不同演化阶段、不同构造背景和不同沉积物供给条件下,研究区发育8种层序结构样式:浅水湖泊背景Ⅰ型层序、辫状三角洲背景Ⅰ型层序、扇三角洲背景Ⅰ型层序、深水湖泊背景Ⅰ型层序、冲积背景Ⅰ型层序、含煤Ⅰ型层序、河流背景Ⅰ型层序、有堤水道背景Ⅰ型层序;以及梁家地区断阶式坡折型、万昌地区调节沉积坡折型、波太地区深水斜坡坡折型三种层序发育模式。 研究区湖平面变化曲线与国际海平面升降曲线相似,但最大洪泛时间比海相迟滞;湖平面变化曲线与碳氧同位素同位素变化曲线基本吻合,反映了研究区三级层序受控于湖平面变化。 经过10个层序的低水位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共20个等时单元的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结合层序与含油气层的关系统计分析表明:层序4、5、6为最有利的含油气层序,低水位体系域是非构造圈闭的富集场所;低水位期形成的下切谷、低水位楔、低水位扇,以及水进、高水位期形成的浊积扇、扇三角洲等体系,可以构成岩性油气藏、上倾尖灭型油气藏、断层一半背斜油气藏、不整合遮挡油气藏或复合圈闭型油气藏。 研究区梁家地区断阶式坡折、万昌地区调节沉积坡折、波太地区深水斜坡坡折对沉积砂体与圈闭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万昌围斜区、梁家二阶坡折控制的低水位体系域发育区和北向—北北东向物源形成的浊积扇区、波太凹陷斜坡带是非构造圈闭形成的有利场所。

全文目录


1 引言  10-16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0
  1.2 研究现状  10-12
  1.3 存在问题  12
  1.4 主要研究内容  12-13
  1.5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3
  1.6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3-14
  1.7 主要认识和创新点  14-16
2 层序地层学发展现状  16-27
  2.1 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研究意义  16-18
  2.2 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8-27
    2.2.1 层序地层学研究向高分辨率方向发展  18-19
    2.2.2 成岩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19
    2.2.3 细碎屑岩层序地层学研究  19
    2.2.4 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  19-20
    2.2.5 层序地层学的工作站解释技术  20
    2.2.6 高分辩率层序地层学的发展  20-22
    2.2.7 层序地层学在储层研究中的作用  22-24
    2.2.8 层序地层学与未来油气勘探  24-27
3 伊通地堑岔路河断陷区域地质概况  27-35
  3.1 勘探概况  27-28
  3.2 地层特征  28-30
  3.3 构造特征  30-32
  3.4 岔路河断陷层序地层学研究的依据  32-35
    3.4.1 层序地层学在岔路河断陷中的适用性  32-33
    3.4.2 层序地层学在岔路河断陷中应用的复杂性  33-35
4 岔路河断陷地震层序地层研究  35-52
  4.1 地震层序的关键界面识别及结构划分  35-40
    4.1.1 层序边界的地震响应特征  35-39
    4.1.2 最大洪泛面与密集段的识别  39-40
    4.1.3 首次洪泛面的识别标志  40
  4.2 主干地震剖面层序界面识别  40
  4.3 传统地层地震反射界面的层序地层性质  40-47
  4.4 研究区地震层序地层综合特征  47-52
5 岔路河断陷钻井层序地层分析  52-86
  5.1 钻井层序地层识别  53-57
    5.1.1 层序边界的识别  53-55
    5.1.2 最大洪泛面与密集段的识别  55-56
    5.1.3 首次洪泛面的界面标志  56
    5.1.4 体系域的识别  56-57
  5.2 关键井层序地层分析  57-86
    5.2.1 昌25井层序地层分析  57-67
    5.2.2 万参1井层序地层分析  67-76
    5.2.3 昌9井层序层地层分析  76-86
6 岔路河断陷层序地层结构样式及层序发育演化模式  86-106
  6.1 岔路河断陷典型层序内部结构样式  86-96
  6.2 岔路河断陷层序的控制因素分析  96-100
    6.2.1 巨层序、超层序与盆地演化的耦合关系  96-97
    6.2.2 三级层序与湖平面变化的耦合关系  97-100
    6.2.3 层序、准层序时限与米兰科维奇旋回的耦合关系  100
  6.3 岔路河断陷层序地层发育模式  100-106
7 岔路河断陷沉积体系平面展布分析  106-133
  7.1 主要沉积体系及相标志  106-111
  7.2 沉积体系平面展布分析  111-133
    7.2.1 层序01沉积体系平面展布  112-113
    7.2.2 层序02沉积体系平面展布  113-115
    7.2.3 层序1沉积体系平面展布  115-117
    7.2.4 层序2沉积体系平面展布  117-121
    7.2.5 层序3沉积体系平面展布  121-123
    7.2.6 层序4沉积体系平面展布  123-126
    7.2.7 层序5沉积体系平面展布  126-129
    7.2.8 层序6沉积体系平面展布  129-131
    7.2.9 层序7沉积体系平面展布  131-133
8 岔路河断陷非构造圈闭预测  133-151
  8.1 生储盖组合特征  133-135
    8.1.1 生油层  133-134
    8.1.2 储集层  134-135
    8.1.3 盖层  135
  8.2 层序地层与油气赋存关系  135-139
    8.2.1 层序体系域与油气赋存  135-138
    8.2.2 断阶式坡折与油气赋存关系  138-139
  8.3 岔路河断陷非构造圈闭预测  139-151
    8.3.1 岔路河断陷寻找非构造圈闭的总体思路  139
    8.3.2 有利区带选择  139-151
9 结论  151-153
致谢  153-154
参考文献  154-161
附录  161-170
  1) 图版说明  161-170
  2) 个人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170

相似论文

  1.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晚奥陶世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P618.13
  2. 华北地区下古生界礁滩型储层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P618.13
  3. 宁东地区延安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P618.13
  4. 濮城油田沙二上1油藏层序、沉积相及三维地质建模研究,P618.13
  5. 韦2断块精细油藏描述,P618.13
  6. 牛庄洼陷东斜坡沙四上亚段沉积特征及储层预测,P618.13
  7. 渤中凹陷北坡古近系层序地层与岩性圈闭预测,P618.13
  8. 乌尔逊凹陷乌南地区南屯组层序特征研究,P618.13
  9. 英买力地区古近系末期流体势场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成藏的影响,P618.13
  10. 英台断陷深层地层特征研究,P618.13
  11. 乌尔逊凹陷乌南次凹南屯组层序地层学及沉积相研究,P512
  12. 乌尔逊凹陷乌北次洼南屯组沉积特征研究,P618.13
  13. 贝尔西部断陷大磨拐河组层序地层学研究,P618.13
  14. 贝中地区大磨拐河组层序地层学研究,P618.13
  15. 渤海海域石南斜坡区古近系东营组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P512.2
  16. 黄骅坳陷官15-2地区孔一段枣Ⅱ油组单砂体精细划分与对比,P618.13
  17. 渤中凹陷古近系中深层砂体分布规律研究,P618.13
  18. 塔木察格盆地南贝尔凹陷沉积相研究,P618.13
  19. 白音查干凹陷西部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P618.13
  20. 贝西北地区大磨拐河组层序地层学研究,P539.2
  21. 乌尔逊凹陷乌北地区南屯组层序特征研究,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历史地质学、地层学 > 各类地层学 > 层序地层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