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西藏南部海相侏罗纪—白垩纪界线地层

作 者: 高莲凤
导 师: 万晓樵
学 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专 业: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关键词: 侏罗纪—白垩纪界线 钙质超微化石 桑秀组 西藏南部
分类号: P534.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6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国际上侏罗/白垩系界线是显生宙所有系级界线中存在问题和争议最多的一个。西藏南部出露有良好的侏罗纪-白垩纪地层,本次工作在喜马拉雅地层区的康马-隆子地层分区开展了海相侏罗系/白垩系的界线研究。在江孜-浪卡子地区实测了五条剖面,其中林西剖面为本次工作首次测制。野外采集了大量的样品,进行了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层序地层、同位素年代地层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本文研究工作的重点集中在地层古生物学、沉积岩石学研究两大方面。前者把侏罗-白垩系界线地层中的钙质超微、菊石、双壳等生物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后者着重分析了岩性特征及所反映的沉积环境。主要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首次在西藏南部海相侏罗—白垩纪界线地层中发现了较多的钙质超微化石,含化石地层时代属早白垩世Berriasian至Valanginian期。通过生物地层对比,浪卡子地区桑秀组与江孜地区甲不拉组下部层位相当。2.根据钙质超微、菊石及双壳类生物地层特征,结合研究区岩石地层特征,厘定了侏罗—白垩系界线。江孜-浪卡子地区的维美组时代为晚侏罗世Tithonian期,江孜地区甲不拉组下部和浪卡子地区的桑秀组均属于下白垩统。浪卡子地区侏罗/白垩系界线位于桑秀组和维美组之间,江孜地区界线位于甲不拉组和维美组之间,以Nannoconus steinmannii minor和Spiticeras的出现,Virgatosphinctes和Aulacosphinctes的消失为标志。3.对卡东剖面桑秀组上部的安山岩进行锆石SHRIMP年代学研究,得出火山岩年龄为136±3.0Ma,该年龄值限于Hauterivian早期。另外,日莫瓦剖面同组火山岩年龄为133±3.0Ma,该年龄值限于Hauterivian中期。确定桑秀组上部火山岩时代为Hauterivian早-中期。结合生物地层对比,桑秀组下部的页岩段时代应限于Berriasian至Valanginian期。桑秀组的年代则为Berriasian至Hauterivian期。侏罗/白垩系的界线位于桑秀组之底部,根据桑秀组上部133-136Ma的同位素年龄,以及其下厚达200余米地层沉积所需时间估算,桑秀组底部年龄可能与国际地质年代表中的侏罗/白垩系界线年龄145.5Ma相当。4.运用层序地层理论,在卡东剖面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层序地层学分析表明,该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经历了低水位期到高水位期的变化,对应海平面由低到高,可以作为本区侏罗-白垩纪的界线识别辅助标志。5.对西藏南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沉积相和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大体上可识辨出滨海碎屑岩相区、浅海碎屑岩相区和次深海三个沉积相区,细分为9个沉积相带。界线位于维美组砂岩顶部,反映晚侏罗世研究区处于海退环境,与同期全球海平面变化基本一致。

全文目录


1 绪论  10-19
  1.1 研究意义及选题依据  11-13
    1.1.1 研究意义  11-12
    1.1.2 选题的依据  12-1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13-15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3-14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4-15
    1.2.3 存在主要问题  15
  1.3 研究思路  15-17
    1.3.1 研究内容  15-16
    1.3.2 研究方法  16
    1.3.3 实验室工作方案和技术路线  16-17
    1.3.4 预期研究成果  17
  1.4 本次研究工作概况  17-19
2 区域地质概况  19-31
  2.1 研究区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19-20
  2.2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20-24
  2.3 研究区地层分区概况  24-26
    2.3.1 北喜马拉雅地层分区  24-26
    2.3.2 康马—隆子地层分区  26
  2.4 西藏特提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古海洋演化  26-31
    2.4.1 边缘快速热沉降阶段  27
    2.4.2 衰减式成熟被动大陆边缘阶段  27-31
3 岩石地层学研究  31-43
  3.1 主要剖面描述  31-37
    3.1.1 江孜县甲不拉剖面  31-33
    3.1.2 江孜县甲不拉沟口剖面  33-34
    3.1.3 浪卡子县卡东剖面  34-36
    3.1.4 浪卡子县林西剖面  36-37
  3.2 岩石地层  37-43
    3.2.1 北喜马拉雅地层分区  37-38
    3.2.2 康马-隆子地层分区  38-43
4 生物地层学研究  43-76
  4.1 钙质超微生物地层  43-65
    4.1.1 钙质超微化石的特征  43-44
    4.1.2 钙质超微化石的地层意义  44-46
    4.1.3 侏罗系—白垩系界线时期钙质超微生物地层特征  46-56
    4.1.4 藏南侏罗纪-白垩纪界线时期钙质超微生物  56-65
  4.2 菊石生物地层  65-72
    4.2.1 侏罗系—白垩系界线时期菊石生物地层特征  66-67
    4.2.2 西藏特提斯菊石生物地层特征  67-69
    4.2.3 研究区菊石生物地层  69-72
  4.3 双壳类生物地层  72-76
    4.3.1 侏罗系-白垩系双壳类生物地层特征  72-74
    4.3.2 研究区界线时期双壳类生物地层特征  74-76
5 层序地层学研究  76-86
  5.1 藏南特提斯早白垩世层序地层  77-81
    5.1.1 北喜马拉雅地层分区  77-80
    5.1.2 康马—隆子地层分区  80-81
  5.2 研究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层序地层分析  81-86
    5.2.1 江孜县甲不拉剖面层序地层  81-82
    5.2.2 浪卡子县卡东剖面层序地层  82-86
6 西藏南部侏罗—白垩纪界线的确定  86-102
  6.1 侏罗—白垩纪界线的讨论  86-94
    6.1.1 地层界线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86-88
    6.1.2 国际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划分  88-91
    6.1.3 西藏南部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划分  91-94
  6.2 桑秀组英安岩锆石 SHRIMP 年龄  94-96
    6.2.1 日莫瓦剖面桑秀组英安岩锆石 SHRIMP 年龄  94-95
    6.2.2 卡东剖面桑秀组安山岩锆石 SHRIMP 年龄  95-96
  6.3 与全球标准界线的对比  96-97
  6.4 与中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地层的对比  97-102
    6.4.1 松辽盆地  98-99
    6.4.2 冀北滦平盆地  99
    6.4.3 辽西地区系列盆地  99-102
7 西藏南部侏罗-白垩纪过渡时期的沉积相与沉积环境  102-114
  7.1 岩石学特征  102-106
    7.1.1 卡东剖面岩石学特征  102-105
    7.1.2 卡东达拉剖面岩石学特征  105-106
  7.2 沉积相标志与相序组合特征  106-114
    7.2.1 界线附近沉积构造特征  108-109
    7.2.2 沉积相与沉积环境  109-114
8 化石属种描述  114-122
9 结束语  122-125
  9.1 主要结论  122-123
  9.2 存在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123-125
    9.2.1 存在的问题  123-124
    9.2.2 进一步要做的工作  124-125
致谢  125-126
参考文献  126-141
图版说明  141-145
图版  145-149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完成的科研项目  149-151

相似论文

  1. 西藏南部岗巴地区早白垩世有孔虫生物地层学研究,Q915
  2. 西太平洋富钴结壳生物地层及其生长对新生代海洋演化的响应,P744.2
  3. 西太平洋富钴结壳超微化石地层学研究及其生长年代,P744.2
  4. 热带西太平洋边缘晚第四纪以来的古环境研究,P736.22
  5. 冲绳海槽晚更新世以来古海洋环境演化的若干特征,P736.22
  6. 西菲律宾海2.36Ma以来古海洋学研究,P736.22
  7. 北阿尔金洋新元古代—早古生代裂拼演化过程,P534
  8. 东北地区下古生界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P534
  9. 渤海湾全新世海侵前的古环境,P534.63
  10. 基于陆相特殊沉积的中国白垩纪晚期古气候研究,P534.53
  11. 云南省墨江县坝溜乡观音岩石炭—二叠系剖面的多重地层划分研究,P534.46
  12. 浙江省全新世早期环境变化与文化响应,P534.6
  13. 辽东半岛南部新元古界地层划分与对比,P534.3
  14. 塔里木盆地西部白垩纪OAE_2大洋缺氧事件,P534.53
  15. 中国东北地区侏罗、白垩纪地层划分与对比,P534.5
  16. 布伦口地区河流阶地研究,P534.63
  17. 济源盆地中三叠世油房庄组河流沉积中的遗迹组构,P534.51
  18. 西准噶尔克西—柳树沟一带石炭系的划分与对比,P534.45
  19. 川东南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热液白云岩特征,P534.31
  20. 冀北—松辽盆地白垩纪地层SIMS锆石U-Pb定年,P534.53
  21. 西藏特提斯白垩纪古生态研究,P534.5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历史地质学、地层学 > 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 > 中生代(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