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凝析气藏衰竭开发过程凝析油污染机理及解除方法研究

作 者: 李海平
导 师: 李士伦;刘宝和
学 校: 西南石油学院
专 业: 油气田开发工程
关键词: 凝析气井 相态 凝析油堵塞 解除堵塞 注气吞吐 注水 电磁加热
分类号: X74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54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凝析气藏不同于纯气藏和纯油藏,在开采过程中由于井底压力低于露点压力后容易形成凝析油带,所以其开发目标除了最大限度地采出天然气之外,还要尽量防止在地层压力下降时凝析油损失,以提高凝析油采收率。本文针对凝析气藏生产过程中的复杂相态特征、凝析油聚集规律及其影响等特殊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典型凝析气藏,较为系统地研究利用注气吞吐注水电磁加热使停喷气井重新生产的机理和效果,这些探索性研究为凝析气藏开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和方向。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创新如下: 1、发现近临界凝析气藏在衰竭过程中,滞留在地层中新的混合物流体露点压力会由于重组分的增加而减小,这说明在部分衰竭的凝析气藏不需把压力保持在原始露点压力以上,这对于选择注气压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研制了一套高温高压微观渗流实验装置,采用此装置揭示了凝析油的微观分布、聚集和渗流特征,丰富了人们对凝析油气渗流规律的深刻理解。 3、长岩心实验和现场试验表明,注气/吞吐能够有效地消除/减弱凝析油的堵塞效应,改善近井区域的气相渗流状况,是一项很有应用前景的实用新技术。 4、室内和现场对注水驱动凝析油的探索研究表明,对于开发后期的凝析气藏注水保持压力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5、首次提出用井下电磁加热解除近井带凝析油堵塞的新方法,建立凝析气井电磁加热解堵数学模型,研制了凝析油气井电磁加热动态预测与评价的计算机软件;以板桥油环凝析气田的一口凝析气井为例,研究证实电磁加热对解决凝析油气井近井带凝析油堵塞的可行性,为凝析气井电磁加热增产技术的选井及加热工艺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上述研究将为凝析气藏开发后期增产新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6
前言  6-9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6
  2、国内外开发技术现状  6-8
    2.1 国外现状  6-7
    2.2 国内现状  7-8
  3、本文研究思路、技术要点和完成的主要工作  8-9
第一章 绪论  9-13
  1.1 凝析气相态特征  9
  1.2 凝析气藏开发方式  9-13
第二章 凝析气衰竭过程的相态和渗流特征  13-26
  2.1 衰竭过程中的相态变化  13-21
    2.1.1 实验设备及原理  13
    2.1.2 高压凝析气压力衰竭过程中相态特征  13-14
    2.1.3 在恒温压力衰竭过程中流体组成的变化  14
    2.1.4 压力衰竭过程中流出流体偏差因子  14-15
    2.1.5 衰竭过程中产出流体密度变化  15-17
    2.1.6 衰竭过程中,剩余流体组成变化特征  17-19
    2.1.7 衰竭过程中,流体相态变化特征  19-21
  2.2 衰竭过程中凝析油流动特征  21-26
    2.2.1 实验装置  21-22
    2.2.2 实验原理  22
    2.2.3 凝析油微观聚集特征  22-23
    2.2.4 凝析油微观流动特征  23-24
    2.2.5 凝析油微观分布和流动特征分析  24-26
第三章 注气解除凝析油堵塞效应  26-54
  3.1 注气室内实验  26-43
    3.1.1 实验装置  26-27
    3.1.2 实验原理  27-28
    3.1.3 实验步骤  28
    3.1.4 岩石物性参数  28-30
    3.1.5 实验流体  30-34
    3.1.6 实验结果  34-43
  3.2 现场试验  43-54
    3.2.1 衰竭式开发特征  43-44
    3.2.2 循环注气有效解除污染  44-45
    3.2.3 注气吞吐解堵  45-54
第四章 注水提高凝析油采收率  54-74
  4.1 长岩心实验  54-72
    4.1.1 岩石性质  54-55
    4.1.2 实验原理  55-56
    4.1.3 实验步骤  56
    4.1.4 实验流体  56-60
    4.1.5 实验数据  60-70
    4.1.6 结果分析  70-72
  4.2 现场试验  72-74
第五章 电磁加热消除近井带凝析油堵塞效应  74-105
  5.1 数学模型的建立  74-79
  5.2 储层电磁加热数学模型的简化  79-81
  5.3 数值模拟结果与参数敏感性分析  81-102
    5.3.1 温度、压力场与凝析油饱和度分布  81-89
    5.3.2 流体相对渗透率的分布  89-91
    5.3.3 气藏岩石和流体参数的影响  91-97
    5.3.4 生产参数的影响  97-102
  5.4 井下电磁加热——化学复合解堵  102-103
  5.5 板桥凝析油气井电磁加热技术适应性探讨  103-104
  5.6 板桥凝析气井电磁加热工艺设计  104-105
第六章 结论  105-107
致谢  107-108
参考文献  108-112

相似论文

  1. 认知OFDM系统中的资源分配技术研究,TN919.3
  2. M油藏W58地区初期开发地质特征研究与方案参数优化设计,P618.13
  3. 异常高压凝析气藏相态特征实验研究,P618.13
  4. 水力挤出快速消突措施关键技术研究,TD712
  5. 油田注水系统仿真与运行优化研究,TE357.6
  6. 牛庄油田王68块低渗透油藏开发调整研究,TE348
  7. 裂缝扩展注水模拟研究,TE348
  8. 车载智能即热式电磁热水器的设计,TM925.32
  9. 采用拟示踪剂追踪油水运移规律研究,P618.13
  10. 钻孔注水高压电脉冲致裂瓦斯抽放技术基础研究,TD712
  11. 急斜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顶煤放出的可控性研究,TD823.49
  12. 华北油田西柳10断块深井高温分注技术研究与应用,TE357.6
  13. 朝阳沟油田长10区块超前注水开发研究,TE348
  14. 高含水期分层注水管柱优化设计研究,TE357.6
  15. 基于电磁加热技术的电容器沥青自动灌装机的研究与实现,TM53
  16. 注水法对脑急性轴外压迫解除后白介素18的影响,R651.15
  17. 基于匹配博弈的认知无线电频谱分配技术研究,TN925
  18. 狮子沟N_1油藏储层建模与综合评价,P618.13
  19. 青平川油田注水开发动态监测与评价,TE357.6
  20. 水平井—直井联合布井跟踪调整方法研究,TE355.6
  21.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油田注水管网规划设计研究,TE357.6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石油、天然气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油气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