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清代京剧文学史

作 者: 颜全毅
导 师: 谢柏梁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清代京剧文学 戏曲文学体制 流行剧目 文人剧作 史料批评
分类号: I207.3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745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清代京剧文学史》是以清代京剧的剧目和剧本创作情况、特色作为研究对象,试图较为系统地勾勒、探讨清代京剧文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审美价值。 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戏曲史的研究领域中,长期以来忽略了京剧文学的存在,这与京剧作为国剧的地位很不相称。即使是专门形态的中国京剧史著的撰写,也往往重在对于演员与演出的关注,对一剧之本的京剧文学忽略不计。这种忽略有个常识性的误区,人们通常认为京剧的文学品位不高,与元杂剧和明清传奇等经典戏曲文学相比,在审美形态上有着很大差异。实际上文学性并不能等同于文辞的典雅性,而作为集表演文学之大成的京剧剧目,其文学性更在于本色当行,能够给表演提供规定情境和体现空间。因此,京剧的文学形态和内在蕴涵,有着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更需要学术界的充分关注和深入研究。 《清代京剧文学史》,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对清代京剧文学按照其发展的大致脉络分为三个大的时期,即起源整合期(乾嘉时期)、成型发展期(道咸时期)和兴盛繁荣期(同光宣统时期),每一时期整理归纳了一批代表性的流行剧目和文人创作,并对重要的剧本进行了考证评析。尤其是对早期的文人京剧创作如周道昌《错中错》,余治《庶几堂今乐》的研究,有着一定的系统性。 第二,对清代不同时期的审美趣味和批评风气进行归纳、梳理,总结出其特色,并予以相应的论证。例如对道咸时期“品花”情调的探讨,对于光绪时期“改良主义”理论建树的归纳,都做出了较为细致的梳理。 第三,对清代京剧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现象,例如“清代宫廷演剧对京剧文学的影响”、“海派京剧的文学特性”以及“京剧改良文学”等内容,进行专题性的深入剖析。这就使得《清代京剧文学史》既包括了按照一定历史发展逻辑下京剧文学的具体内容,又有相关专题的深入分析,是纵向线索与横向专题勾连并重的双重结构。 本论文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在于: 首先,第一次把京剧文学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科研对象,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探讨研究,并将清代京剧文学放在中国戏曲文学大变革的背景下予以观照,这对戏曲文学史的深入开掘起到一定积极意义和有益补充。 其次,本论文对京剧文学的宫廷特色和市井色彩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是近代文学审美转型的历史成果,也符合当前文学史不断拓宽学术视野和形态范畴的需求,还是相对于元明清杂剧传奇而言的京剧文学自身特点的树立。 第三,本论文从清代史料和演出资料中爬剔梳理,寻找并论证了一些极具价值的早期京剧剧本和评论文章,比如对早期文人创作京剧剧本《错中错》的研究,具备一定的开拓意义。这对中国京剧、中国戏曲史乃至中国文学史的深化发展,都提供了新的资料和线索。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乾隆时期文人剧作研究,I207.3
  2. 程派私家剧本研究,I207.32
  3. 革命现代京剧《龙江颂》研究,I207.32
  4. “样板戏”故事的角色类型、功能结构及分类,I207.3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戏剧文学 > 京剧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