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湘方言音韵比较研究

作 者: 周赛红
导 师: 刘晓南
学 校: 湖南师范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湘方言 音韵 历史比较 语音演变
分类号: H17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908次
引 用: 2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湘方言是汉语十大方言之一,对湘方言音韵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本文在搜集整理大量的湘方言历史文献、比排现代湘方言读音语料的基础上,利用文献考证法和历史比较法对湘方言音韵特征进行研究;同时,从音韵学角度对语音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一些规律和特点进行普通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探讨。 全文可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讨论湘方言的现状,湘方言的历史,湘方言音韵研究的概况,及本课题研究意义,同时还介绍了论文的语料来源,研究方法等问题。 第二部分,论文第一、二章,考察湘方言的声母特征及其演变。第一章“湘方言中古知、章、庄组声母的读音及演变”,梳理了中古舌齿音在现代湘方言的读音类型,分析了不同读音类型之间的联系,和演变的机制。第二章“湘方言中古全浊声母的读音及演变”,把全浊声母在现代湘方言的读音分为十种类型,结合横的地域分布和纵的历史演变,研究中古全浊声母在湘方言的清化方式。 第三部分,论文的第三章,考察湘方言四呼的音节类型、分布特征,及其特殊来源。重点分析了二等[-r-]介音在湘方言的上古来源、中古演变和现代表现。 第四部分,论文的第四至第十一章,考察湘方言的韵母特征及其演变。主要的语音演变有:二等[-r-]介音消失导致部分方言点咸山摄、蟹摄、果摄一等韵主元音舌位升高;蟹摄脱落韵尾、咸山摄脱落韵尾引起假摄主元音舌位后退,果摄主元音舌位高化,遇摄复元音化;流摄或与效摄合并,或与蟹摄合并;梗摄白读与宕摄、咸山摄合并,梗摄文读与臻深摄合并。论文结合历史文献,确定演变发生的大致时间;利用语言学理论,分析演变发生的语音机制;并以辰溪话70年来的语音演变为个案,分析咸、山、蟹、假、果、遇摄的互动演变。 第五部分,论文第十二章,是论文的结论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选择了12条音韵特征进行比较,对湘方言分片作了尝试性的探讨,把传统娄邵片分为娄双和邵祁两片,衡阳从长益片中划出,归属邵祁片。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9
绪论  9-25
  0.1 湘方言的现状  9-10
  0.2 湘方言的历史  10-15
  0.3 湘方言音韵研究的概况及本课题研究意义  15-19
  0.4 语料来源及本文的研究方法  19-25
第一章 湘方言中古知、章、庄组声母的读音及演变  25-53
  1.1 中古知章庄组声母的辖字情况  25-28
  1.2 中古知章庄三组声母在现代湘方言的读音  28-33
  1.3 中古知章庄组声母在近代湘方言文献中的表现  33-40
  1.4 中古知章庄组声母在湘方言的演变  40-48
  1.5 总结  48-50
  1.6 探讨:语音在自然演变和权威影响的矛盾中发展  50-53
第二章 湘方言中古全浊声母的读音及演变  53-69
  2.1 中古全浊声母的辖字情况  53-54
  2.2 中古全浊声母在现代湘方言的读音  54-63
  2.3 中古全浊声母在近代湘方言文献的表现  63-67
  2.4 中古全浊声母在现代湘方言的演变  67-68
  2.5 探讨:从湘方言浊音演变看“喻三归匣”、“喻四归定”  68-69
第三章 湘方言的四呼  69-85
  3.1 齐齿呼  69-73
  3.2 合口呼  73-78
  3.3 撮口呼  78-80
  3.4 开口呼  80-81
  3.5 二等[-r-]介音在湘方言历史上的演变  81-85
第四章 湘方言咸山摄一二等韵的读音及演变  85-99
  4.1 现代湘方言咸山摄一二等韵的读音  85-90
  4.2 咸山摄韵尾的演变  90-96
  4.3 咸山摄主元音的演变  96-98
  4.4 咸山摄介音的演变  98-99
第五章 湘方言蟹摄一二等韵的读音及演变  99-111
  5.1 现代湘方言蟹摄一二等韵的读音  99-101
  5.2 蟹摄一二等韵的合并  101-103
  5.3 蟹摄主元音的演变  103-106
  5.4 蟹摄韵尾的演变  106-110
  5.5 特殊读音的个别讨论  110-111
第六章 湘方言假摄的读音及演变  111-121
  6.1 现代湘方言假摄的读音  111-113
  6.2 假摄主元音的演变  113-118
  6.3 假摄三等韵的演变  118-119
  6.4 讨论:从音位的活动范围看“格林法则”  119-121
第七章 湘方言果摄的读音及演变  121-132
  7.1 果摄在现代湘方言的读音  121-122
  7.2 早期湘方言果摄主元音推测  122-128
  7.3 湘方言果摄的演变机制  128-130
  7.4 ai>a的假设  130-132
第八章 湘方言遇摄的读音及演变  132-142
  8.1 遇摄在现代湘方言的读音  132-135
  8.2 遇摄在湘方言的演变  135-141
  8.3 特殊读音的个别讨论  141-142
第九章 辰溪方言语音的连锁演变  142-148
  9.1 七十年来辰溪方言的语音变化  142-145
  9.2 辰溪方言语音演变的机制  145-147
  9.3 辰溪方言语音演变的启示  147-148
第十章 湘方言效摄、流摄的演变  148-155
  10.1 效摄、流摄在现代湘方言的读音及分布  148-151
  10.2 效摄在湘方言中的演变  151-154
  10.3 流摄在湘方言中的演变  154-155
第十一章 湘方言梗摄的读音及演变  155-168
  11.1 现代湘方言梗摄的读音  155-160
  11.2 梗摄混入宕摄的历史语料  160-163
  11.3 梗摄混入咸山摄的历史语料  163-164
  11.4 梗摄混入臻深摄的历史语料  164-167
  11.5 梗摄的历史演变  167-168
第十二章 总结:从音韵特征的比较看湘方言的分片  168-181
  12.1 湘方言音韵特征比较  168-171
  12.2 从湘方言音韵特征的区别值看传统湘方言分片  171-178
  12.3 湘方言音韵在强弱不平衡律中发展  178-181
参考文献  181-187
附录  187-193
  附录1 文中涉及的主要方志及其语音内容摘录  187-191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191-193
后记  193-195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195

相似论文

  1. 《中国音韵学研究·古音字类表》所用反切考,H11
  2. 海南西南闽语九所话音系研究,H177
  3. 中古以来汉语阳声韵的发展变化,H113
  4. 《字学指南》音系研究,H114
  5. 清汪烜《詩韻析》研究,H116
  6. 沈宠绥音韵学研究,H114.9
  7. 宋元时期徽州文人用韵研究,I207.22
  8. 基于河北省农村生源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发音水平的实证研究,H319
  9. 析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之福州音,H11
  10. 《音韵清浊鉴》音系研究,H114
  11. 河北辛集方言语音调查研究,H17
  12. 湖南桂阳流峰土话语音研究,H17
  13. 浙江金华市孝顺镇方言音系,H173
  14. 吴语路桥方言语音研究,H173
  15. 公文的修辞审美艺术探析,H15
  16. 《音韵日月灯》研究,H114
  17. 遵化方言语音研究,H17
  18. 汉中方言音韵比较研究,H17
  19. 《切韵考》切语偶疏和借用条例之辨析,H113
  20. 杜甫七律的诗体学研究,I207.22
  21. 青岛城阳方音研究,H17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方言 > 湘语(湖南话)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