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黄河三角洲土壤质量时空演变及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作 者: 李新举
导 师: 赵庚星
学 校: 山东农业大学
专 业: 土壤学
关键词: 土壤质量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土壤可持续利用 时空演变 遥感 GIS
分类号: S15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600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广泛收集垦利县土壤、地形、土地利用现状、社会经济资料的基础上,以1986年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为基础对土壤质量本底值进行了评价,筛选出适合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土壤质量指标,建立了基于3S 的土壤质量自动化评价流程。利用2003 年12 月土壤实地调查和分析数据,对研究区2003 年土壤质量现状进行评价,通过与1986 年土壤质量本底值的比较,查清了土壤养分、盐分及综合质量时空的演变规律。利用遥感影像提取1987 年和2002 年土地利用/覆被信息,摸清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规律,并建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土壤质量变化的关系,据此构建了土壤质量模型和预警模型。利用1986-2004 年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等资料选择了34 个指标对研究区的土壤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详细分析了影响可持续的利用的障碍因素,据此提出研究区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本研究从1986 年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中选取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土壤含盐量、土体构型等10 个指标,以相关系数确定其权重,采用不同的隶属度函数计算指标隶属度,以指数和法采用传统方法对垦利县土壤质量本底值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垦利县土壤以适合林牧的质量中等的Ⅳ、Ⅴ、Ⅵ等地最多,占总面积的48.95%,而适合耕地的Ⅰ、Ⅱ、Ⅲ等地仅占21.93%,不易利用的Ⅷ等地占23.39%,说明研究区土壤整体质量较低。 研究建立了基于3S 的土壤质量自动化评价的方法流程。以GPS 准确的定位技术完成土壤样品的采集和数据录入,利用遥感影像提取研究区最新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利用mapgis 对原有指标数据进行矢量化,然后转化为arcgis 的栅格格式,利用隶属度函数形成各指标隶属度分布图,采用指数和计算公式,利用arcgis 的空间分析功能自动形成土壤质量等级分布图。 根据评价结果的分析,筛选出两种适合黄河三角洲的土壤质量指标。基于土壤有机质、含盐量和全量养分和基于土壤有机质、含盐量和速效养分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在评价中可以选其一组即可满足评价要求。基于土壤有机质、含盐量的评价与10 个指标全考虑在内的评价结果一致率在90%以上,说明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可以用土壤有机质和含盐量两个指标来反映土壤质量的高低。 根据1986 和2003 年土壤质量评价结果对照分析,研究区土壤总体质量下降。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9-12
Abstract  12-16
第一章 引言  16-24
  1.1 研究目的意义  16-21
  1.2 研究内容  21-22
  1.3 研究成果  22-23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23-24
第二章 土壤质量研究综述  24-39
  2.1 土壤质量的概念界定  24-25
  2.2 土壤质量影响因素  25-27
  2.3 土壤质量变化的原因  27-29
  2.4 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9-31
  2.5 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31-34
  2.6 土壤质量的动态监测  34
  2.7 中国土壤肥力状况与变化  34-38
  2.8 土壤质量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38-39
第三章 垦利县概况  39-48
  3.1 地理区位  39
  3.2 自然地理条件  39-43
  3.3 水文地质条件  43-46
  3.4 农业生产的障碍因素  46-48
第四章 垦利县土壤质量特征分析  48-62
  4.1 土壤类型特征分析  48-53
  4.2 表层质地及土体构型特征分析  53-56
  4.3 土壤养分状况特征分析  56-60
  4.4 土壤盐分状况特征分析  60-62
第五章 垦利县土壤质量评价  62-71
  5.1 土壤质量评价基础资料来源  62
  5.2 土壤质量评价的原则  62
  5.3 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62-69
  5.4 结果分析  69-71
第六章 基于 3S 的土壤质量自动化评价方法流程  71-79
  6.1 目的意义  71
  6.2 基于3S的土壤质量自动化评价流程  71-77
  6.3 基于3S的土壤质量评价与传统评价的比较  77-79
第七章 土壤质量指标的筛选  79-85
  7.1 土壤质量指标组合的设计  79
  7.2 基于土壤全量养分的评价  79-81
  7.3 基于土壤速效养分的评价  81-82
  7.4 基于土壤有机质和含盐量的评价  82
  7.5 评价结果比较和土壤质量指标筛选  82-84
  7.6 小结  84-85
第八章 土壤质量时空变化  85-97
  8.1 研究数据来源及处理  85-86
  8.2 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化  86-94
  8.3 土壤盐分的时空变化  94-95
  8.4 土壤质量时空变化  95-96
  8.5 小结  96-97
第九章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97-116
  9.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遥感信息的提取  97-102
  9.2 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102-105
  9.3 垦利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105-108
  9.4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108-114
  9.5 小结  114-116
第十章 土壤质量模型及预警  116-122
  10.1 土壤质量模型的建立  116-119
  10.2 土壤质量预警  119-122
第十一章 黄河三角洲土壤资源可持续评价及对策研究  122-137
  11.1 资料的获取  122
  11.2 指标选取  122-126
  11.3 指标权重的确定  126-127
  11.4 评价指标值的标准化及隶属度计算  127
  11.5 土壤综合指标值计算  127-131
  11.6 结果分析  131
  11.7 垦利县土壤可持续利用障碍因素分析  131-134
  11.8 土壤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134-137
第十二章 主要成果和创新  137-141
  12.1 主要研究成果  137-139
  12.2 主要创新之处  139-140
  12.3 存在的不足  140-141
参考文献  141-156
附表  156-162
附图  162-168
插图  168-180
致谢  180-18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81

相似论文

  1. 星载高光谱传感器模拟仿真系统研究,TP391.9
  2. 高保真遥感图象压缩与分辨率增强联合处理研究,TP751
  3. 高光谱遥感场景模型仿真研究,TP72
  4. 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土壤学,S157.1
  5. 基于GIS的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研究,G647
  6. 基于RS与GIS的漓江上游土壤侵蚀研究,S157
  7. 基于区域分割的遥感影像道路提取算法研究,TP751
  8. 基于GIS的植烟土壤养分分区及推荐施肥研究,S158
  9. 基于GIS和模型的区域生态农业评价研究,S-0
  10. 基于高光谱遥感的太湖水体藻蓝素和CDOM浓度估算模型研究,X87
  11. 南通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研究与综合评价,X592
  12. 江淮地区近30年农业气候资源与稻麦生产潜力的演变特征,S162
  13. 基于GIS的温州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S126
  14. 基于ArcGIS Server的农区水质遥感反演信息系统构建研究,S127
  15. 基于元数据的农田信息存储、管理和共享研究,S126
  16. GIS和地统计学应用于泸州植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分区管理技术研究,S158
  17. 浙江省金衢盆地典型土系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S159.2
  18. 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为害后水稻的光谱特征,S435.112
  19. 基于HJ卫星混合像元分解的水稻生长监测技术研究,S511
  20. 基于遥感信息与模型耦合的水稻生长预测技术研究,S511
  21. 基于遥感信息与模型耦合的小麦生长监测预测技术研究,S512.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土壤地理、土壤调查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