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岩性油气藏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应用

作 者: 王焕弟
导 师: 牛滨华;李明
学 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专 业: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关键词: 松辽盆地南部 岩性油气藏 地质 地球物理 成藏规律 识别与预测
分类号: P618.130.8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137次
引 用: 8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但已经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仅占预测石油资源总量的20%,天然气探明储量仅为预测资源总量的7%,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仍然具有很大潜力。然而,容易找到的构造型油气藏大多数已基本被发现。最近几年已发现的油气藏中,岩性油气藏所占比例越来越大。200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探明石油储量中,岩性油气藏中所占比例超过50%。三级储量中岩性油气藏比重超过了70%。与常规构造油气藏相比,岩性油气藏具有更大的隐蔽性,成藏规律更复杂,勘探难度更大,对勘探技术的要求也更高。到目前为止,对岩性油气藏勘探尚未形成有效配套的技术。 当前,针对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正在三大油公司如火如荼地进行,急需实用有效的方法和配套技术支持。十多年来,我国石油勘探者在岩性油气藏预测和评价研究中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东、西部地区岩性油气藏描述与目标评价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提高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成功率和推动储量发现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论文是在岩性油气藏勘探方法与技术研究及应用基础上,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英台油田岩性油气藏成功勘探实例的解剖,提出的一套针对松辽盆地南部岩性油气藏勘探实用的地球物理方法与技术。从应用角度,对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主要地球物理方法和技术原理、应用步骤及关键问题、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讨论,对目前岩性油气藏勘探中涉及到的主要软件的使用范围及优缺点进行了解剖性评价。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大面积、低丰度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实例的详细介绍,探索了一套针对松辽盆地南部岩性油气藏识别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和技术。 本论文从我国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技术需求出发,结合松辽盆地南部勘探实际,紧紧围绕岩性油气藏勘探中层序地层学应用和储层预测两大核心内容,提出了适合于松辽盆地南部的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配套技术。本论文对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9-24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9
    1.1.1 研究目的  9
    1.1.2 研究意义  9
  1.2 存在的主要难点  9-10
  1.3 岩性油气藏成藏理论研究进展  10-14
    1.3.1 国外理论研究进展  10-12
    1.3.2 国内理论研究进展  12-14
  1.4 岩性油气藏勘探现状与资源潜力  14-17
  1.5 岩性油气藏主要勘探方法和技术现状  17-20
    1.5.1 国外两项勘探技术研究现状  17-19
    1.5.2 国内两项勘探技术研究现状  19-20
  1.6 松辽盆地南部岩性油气藏勘探主要技术  20-24
    1.6.1 研究区域  20-21
    1.6.2 研究内容  21-22
    1.6.3 关键技术  22-23
    1.6.4 主要成果与新认识  23-24
第二章 松辽盆地南部岩性油气藏区域地质研究  24-45
  2.1 区域地质概况  24-26
    2.1.1 区域构造背景  24-25
    2.1.2 盆地演化  25-26
  2.2 地层层序特征  26-34
    2.2.1 松辽盆地南部地层层序格架  26-30
    2.2.2 地层层序划分与对比  30-34
  2.3 沉积体系研究  34-37
    2.3.1 冲积扇相  34-35
    2.3.2 河流相  35-36
    2.3.3 三角洲相  36-37
  2.4 油气分布规律及有利相带预测  37-45
    2.4.1 层序地层格架内的生储盖组合规律  38-41
    2.4.2 层序格架内油气藏类型及油气聚集规律  41-45
第三章 岩性油气藏地球物理技术  45-126
  3.1 相干体技术  45-52
    3.1.1 相干体概念  45-46
    3.1.2 相干体计算基本原理  46
    3.1.3 C1相干算法  46-49
    3.1.4 C2相干算法  49-50
    3.1.5 技术流程和步骤  50-52
  3.2 可视化与频率分解技术  52-62
    3.2.1 可视化概念与原理  52-55
    3.2.2 可视化基本方法  55-56
    3.2.3 可视化全三维解释技术  56-59
    3.2.4 频率分解技术  59-62
  3.3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62-86
    3.3.1 地震属性分类  62-75
    3.3.2 地震提取方式及分析方法  75-84
    3.3.3 地震属性分析的关键问题  84-86
  3.4 地震反演技术  86-126
    3.4.1 地震反演概念及分类  86-89
    3.4.2 地震反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条件  89-98
    3.4.3 不同地震反演方法的比较  98-109
    3.4.4 储层特征重构方法  109-126
第四章 岩性油气藏地球物理技术实现与应用  126-147
  4.1 岩性油气藏地球物理技术实现  126-127
  4.2 岩性油气藏配套技术在英台地区的应用  127-145
    4.2.1 区域地质概况  127-128
    4.2.2 技术难点  128-134
    4.2.3 技术思路与方法  134-135
    4.2.4 配套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135-142
    4.2.5 英台油田岩性油气藏成藏规律  142-145
  4.3 配套技术总结  145-147
    4.3.1 地质背景分析  145
    4.3.2 层序地层划分  145
    4.3.3 断裂体系及断层研究  145-147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147-149
  5.1 认识与结论  147
  5.2 建议  147-148
  5.3 创新应用  148-149
参考文献  149-154
致谢  154-155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55

相似论文

  1. 混凝土高拱坝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坝肩稳定分析研究,TV642.4
  2.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研究,F592.7
  3. 公共部门中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探研,F272.92
  4. 文山官房钨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坑涌水量预测,TD742
  5. 西北有色地质二里河铅锌矿QHSE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X936;X322
  6. 地应力分布规律的FLAC3D模拟研究,TU452
  7. 基于GIS的矿井水灾害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统研究,TD745
  8. 地质技术人员绩效评价体系研究,F426.1
  9. 地震波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应用中的研究,P631.4
  10. 探地雷达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U452.11
  11. 江西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研究,TN915.09
  12. 地质公园博物馆建筑设计相关问题研究,TU242.5
  13. 青岛崂山区北宅、王哥庄、沙子口地质环境工程建设适宜性研究,P642
  14. 基于成像光谱数据的岩矿信息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P627
  15. 宁强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P694
  16. 略阳县地质灾害特征及典型灾害形成机理研究,P694
  17. 黄陵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P694
  18. 略阳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及典型群测群防点致灾效应研究,P694
  19. 山岭公路小净隧道施工安全控制技术研究,U455.4
  20. 隧道超前预报及动态化施工技术研究,U452.11
  21. 复杂地质条件下长大隧道综合地质超前预报研究,U452.11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