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诗歌传播研究

作 者: 杨志学
导 师: 吴思敬
学 校: 首都师范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传播类型 传播特征 诗歌传播者 诗歌受传者 媒介 传播效果
分类号: G20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864次
引 用: 9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诗歌传播是与诗的起源同步的、古已有之的现象,但对它的系统研究却是一个比较新的热门话题。这与传播学在当代的崛起并成为显学是密切相关的。 近年来新诗发展中凸显了一系列令人困惑和焦虑的问题,而在这诸多问题中,有不少就属于传播问题。关注诗歌传播问题不仅是诗人而且也应该是诗歌研究者的重要职责。 诗歌传播的价值在于:它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高层次、高品位的精神活动。诗歌传播的功能具体表现为转化功能、即时交流功能、引导功能和确认功能四个方面。一个国家,可以少一些官员,但不能没有代表民族形象的诗人;可以没有华丽的宫殿,但不能没有铸造民族魂灵的诗篇。而推出杰出诗人,发现优秀诗篇,正是诗歌传播的功能与价值之所在。 诗之为诗,以传播为前提,也以传播为旨归。传播是诗的动力,也是诗的存在形态和展开形态。 可以从传播范围的角度来划分诗歌传播的类型,它们从小到大依次为: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自我传播是指存在于一个人身上的“主我”与“客我”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诗歌的自我传播,是其他类型诗歌传播的前提和基础。其特点一是个人性和私密性,二是潜传播和未扩散状态。诗歌的人际传播,是指以两人间传播为主的,通过个人性媒介所进行的诗歌信息交流活动。这是诗歌符号的双向互动,传播效果可以很快看出,受者的意见也可以得到及时反馈。诗人之间的“唱和”,是人际诗歌传播的典型形式。人际诗歌传播充分地体现了传播的社会性和多方面功能,如表达与交流功能,精神抚慰与人生砥砺功能,刺激诗歌作品生产的功能,切磋诗艺功能等。诗歌的群体传播,是指在三人以上的、人数多少不等的群体之间进行的传播。诗歌流派、诗歌社团、诗歌朗诵会等,构成了比较典型的群体传播现象。由于群体的能力大于参与群体的单纯个人能力的简单相加,因此群体传播可以帮助个体诗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和追求。诗歌的组织传播,是指以组织形式所进行的诗歌信息交流活动,它又分为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两种,其中组织外传播影响较大,这是在组织与外部公众之间展开的诗歌传播。它往往具有较大的规模,而且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诗歌的大众传播,主要是指大众媒介中的诗歌传播,因此最值得关注的就是这种传播类型中所体现出来的媒介力量。诗歌的大众传播在印刷媒介(报刊、图书出版业)中体现得最为突出。 诗歌传播的特殊性,也是诗歌传播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诗歌传播的主要特征,应从如下几方面体会和把握:难于转述,文本不离;文体难度与智性考验;情感的冲击与交流;易记易诵的传播效果;朗诵优势与视觉吸引。

全文目录


导论  10-15
第一章 诗歌传播的类型和特征  15-35
  第一节、从传播范围看诗歌传播的类型  15-25
    一、私密性与未扩散:诗歌的内向传播  15-16
    二、符号的互动:诗歌的人际传播  16-19
    三、集结与呼应:诗歌的群体传播  19-21
    四、主动出击:诗歌的组织传播  21-23
    五、媒介力量:诗歌的大众传播  23-25
  第二节、诗歌传播的特征  25-35
    一、难于转述,文本不离  26-27
    二、文体难度与智性考验  27-30
    三、情感的传递与交流  30-31
    四、易记易诵的传播效果  31-32
    五、朗诵优势与视觉吸引  32-35
第二章 诗歌的传播者与受传者  35-59
  第一节、诗歌的传播者  35-49
    一、含义与分类  35-39
    二、诗人:诗歌信息的创造者与发出者  39-45
    三、其他身份的诗歌传播者  45-49
  第二节、诗歌的受传者  49-59
    一、内涵与类型  49-52
    二、诗歌接受中的“意见领袖”  52-53
    三、受众的解码能力与解码过程  53-55
    四、诗歌接受中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55-59
第三章 诗歌传播媒介的演进  59-94
  第一节、以身体为媒介的口头诗歌传播  60-63
  第二节、书写媒介的诗歌传播  63-73
    一、多种材料、媒介的诗歌书写  63-65
    二、题壁诗:书写媒介诗歌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  65-67
    三、书法与诗歌传播  67-68
    四、现代手抄诗  68-73
  第三节、印刷媒介的诗歌传播  73-81
    一、公开出版物  73-76
    二、民间报刊  76-81
  第四节、广播、电视媒介的诗歌传播  81-87
    一、广播与诗歌传播  81-84
    二、电视与诗歌传播  84-87
  第五节、新媒体与诗歌传播  87-94
    一、新媒体与新媒体诗歌的内涵  88-89
    二、当前新媒体诗歌的传播  89-94
第四章 诗歌传播效果分析  94-112
  第一节、诗歌传播的效果  94-100
    一、含义与类型  94-96
    二、检验诗歌传播效果的几组关系  96-100
  第二节、制约诗歌传播效果的因素  100-112
    一、外在因素  100-103
    二、文本因素  103-109
    三、主体因素  109-112
参考文献  112-116

相似论文

  1.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2.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3. 媒介在乡村日常生活中的角色,D422.7
  4. 媒介融合中电视媒体的困境与出路,G206
  5. 电视传播中的粉丝文化效应,G223
  6. 公共事件报道中主流媒体立场与网络民意的错位研究,G206
  7. 水稻条纹病毒土传媒介的研究,S435.111.42
  8. 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的土传媒介研究,S435.111.42
  9. 纸媒介与数字媒介比较研究,G206
  10. 论麦克卢汉的媒介杂交理论,G206
  11. 媒介文化与犯罪心理疏导研究,G206
  12. 传播距离与农村政治信息传播效果探究,G206
  13. 媒介性别歧视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G206
  14. 2007-2009年大连机场口岸媒介生物本底调查分析,R184
  15. 我国女性电视节目媒介环境研究,G222
  16. 以刘翔的媒介形象为例看新闻传播的神话性,G206
  17. 鲍德里亚媒介批判理论研究,B089.1
  18. 中西部农民媒介素养研究,G206
  19. 地方政府媒介形象初探,D625
  20. 传统报业全媒体转型之路研究,G219.2
  21. 论平面设计之“死”,J52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信息与传播理论 > 传播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