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网络文化中鲁迅形象的重构

作 者: 咸泽峰
导 师: 徐妍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网络鲁迅形象 大众文化 后现代主义
分类号: I21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经过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发展,网络文化中的鲁迅形象愈来愈突显出它作为鲁迅研究的一个全新领域的独特价值。在网络文化中,鲁迅是何种形象?它是在何种文化思潮中,以怎样方式生成?背后的哲学依据又是什么?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截至目前,网络文化中的鲁迅形象这一全新领域,尚未得到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将从这一问题意识出发,首先以知识考古学为理论工具对网络文化中的鲁迅形象进行梳理并进行类型划分,运用网络文化理论对网友们重构鲁迅的手法进行探究,最后,运用大众文化后现代主义理论对鲁迅形象的生成机制做出哲学分析。本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新世纪以来网络文化中鲁迅的多维形象进行梳理。以网络文化中三个代表性的文化心理:解构主义、世俗主义、激进主义为基准,对鲁迅在思想文学领域的形象、世俗世界的鲁迅形象、激进主义愤青塑造的鲁迅形象进行分别梳理并总结。在梳理的同时,以鲁迅形象阐释史和新世纪文化为参照背景,探索网络鲁迅区别于以往学界塑造的鲁迅形象的新质;第二部分,是对网络鲁迅重构的技法与形式进行分析。从网民们重构鲁迅形象的语言、超文本互动叙事、多媒体应用三个层面对网络新文化语境中的鲁迅重构手法进行探究;第三部分,是对网络鲁迅背后的大众文化哲学意蕴进行探究。主要从网络鲁迅蕴含的大众文化特质、网络鲁迅闪现的大众文化价值取向、网络鲁迅重构的意识形态功能三个层面来逐层深入探究网络鲁迅背后的大众文化哲学意蕴。本论文试图从以上三个维度的立体阐述,能够对网络文化中的鲁迅形象有整体性的认识,对于其生成的深层文化机制有所把握,并对整个鲁迅形象阐释史还能有所推进与填补。此外,还希望能够借助本课题的研究对新世纪以来现代人的精神心理、生存状态有所了解。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9
前言  9-12
1 新世纪以来网络鲁迅的多维形象  12-28
  1.1 “解构”中屹然挺立的21 世纪文化偶像  12-19
  1.2 世俗主义视角中的“病态”鲁迅形象  19-24
  1.3 激进主义思潮中网络“愤青”解读的“左翼”鲁迅  24-28
2 重构网络鲁迅形象的技法与形式  28-41
  2.1 多声部话语演绎的“协奏曲”  29-33
  2.2 超文本语境下的互动叙事  33-38
  2.3 多媒体技术的综合演绎  38-41
3 网络鲁迅形象重构背后的大众文化哲学意蕴  41-51
  3.1 网络鲁迅形象蕴含的大众文化特质  42-45
  3.2 网络鲁迅形象重构闪现的大众文化价值取向  45-48
  3.3 网络鲁迅形象:大众文化与国家意识形态对话的一个符码  48-51
结语  51-53
参考文献  53-55
致谢  55-56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6

相似论文

  1. 阿多诺与现代主义,B83-0
  2. 中国报纸副刊编辑形态与文化建构研究,G213
  3. 建筑的本土文化,TU-86
  4. 阿尔瓦·阿尔托建筑作品及创作思想研究,TU-86
  5. 从赵本山小品的流行透视当下我国大众的审美趣味,J827
  6. 大众文化视域下的二人转现象研究,J825
  7. 对新世纪中国喜剧电影热映现象的文化分析,J905
  8. 大众传媒中“丑女”现象的美学探析,J901
  9. 主导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J905
  10. 世俗化与大众化是中国油画发展的“过客”,J213
  11. 中国当代语境下的现代主义绘画语言,J205
  12. 从文化后现代主义到地理学后现代主义的转变,K901
  13.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文化解读,G222
  14. 论贝克特小说三部曲的后现代叙事与审美特质,I562
  15. 《人鼠之间》的戏剧性要素探寻,I712
  16. 陈映真小说论,I207.42
  17. 浅谈中国当代艺术摄影观念表述不彻底性的原因,J404
  18. 现代英国文化保守主义文论研究,G156.1
  19. 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暗合与差异,B089
  20.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研究,G423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作品集 > 鲁迅著作及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