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电针肺俞穴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平喘作用的疗效评价

作 者: 李俊
导 师: 赵吉平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针灸推拿学
关键词: 背俞穴 电针 肺俞 支气管哮喘
分类号: R24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2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通过电针肺俞穴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研究,综合科学评价肺俞穴平喘作用及对人体的安全性和临床可推广性。并在探讨肺俞穴主治规律及其机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有关腧穴主治规律临床研究的标准及操作规范。 方法:1.选用随机数字表将试验病例按病情随机分为电针肺俞组(电针组)、西药对照组(对照组)。观察疗程为2周。从治疗前一周开始停服一切试验用药以外的药物,患者就诊前已经常规使用吸入激素者,观察期间维持原吸入激素量不变。2.电针组30例。取穴:肺俞(双侧),腧穴定位依据国标《经穴部位》选定。针具:30号1.5寸瑞琪尔牌针灸针。电针仪为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刺灸法:取伏卧位,肺俞穴常规消毒后,持针向脊柱方向斜刺,根据患者胖瘦进针1.0—1.2寸,捻转行针,得气后连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连接方法:将电针仪的正负极分别接在针柄上,每次将正负极交换连接。治疗参数:疏密波,频率20赫兹,强度以针柄轻微颤动,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2周为一疗程,疗程期间不休息。对照组30例:舒氟美,每次200mg,每日两次口服。2周为一疗程,疗程期间不休息。观察指标:哮喘主要症状、体征(喘息、气短、咳嗽、咳痰、哮鸣音)的变化。肺功能测定:包括呼气峰值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率(FEV1%)。疗效判定标准:哮喘主要症状、体征(喘息、气短、咳嗽、咳痰、哮鸣音)疗效判定标准。 结果:1.电针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及两组内呼气峰值流速(PEF)比较。电针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说明电针肺俞穴和口服舒氟美均对哮喘患者的PEF水平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电针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EF水平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电针肺俞穴和口服舒氟美对哮喘患者的PEF水平改善作用没有显著性差异。2.电针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及两组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比较。电针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极其显著(P<0.001)。说明电针肺俞穴和口服舒氟美均对哮喘患者的FEV1水平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口服舒氟美差异更显著。电针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前两组FEV1水平有可比性;治疗后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电针肺俞穴和口服舒氟美对哮喘患者的FEV1水平改善作用没有显著性差异。3.电针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及两组内第一秒用力呼气率(FEV1%)比较。电针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电针肺俞穴和口服舒氟美均对哮喘患者的FEV1%水平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电针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前两组FEV1%水平有可比性;治疗后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电针肺俞穴和口服舒氟美对哮喘患者的FEV1%水平改善作用没有显著性差异。4.两组间及两组内症状评分比较:电针组治疗前后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8
英文缩略词表  8-9
前言  9-10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0-42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研究概况  10-30
    参考文献  25-30
  肺俞穴现代研究概况  30-36
    参考文献  34-36
  电针参数研究概况  36-42
    参考文献  40-42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研究  42-66
  1 临床资料  42-43
    1.1 一般资料  42
    1.2 病例选择标准  42-43
  2 试验方法  43-46
    2.1 随机设计  43
    2.2 处理方法  43-44
    2.3 观察指标  44
    2.4 疗效判定标准  44
    2.5 安全性检测  44-45
    2.6 安全性评价  45
    2.7 统计方法  45
    2.8 随访  45-46
  3 试验结果  46-56
    附件  53-56
  4 讨论  56-66
    4.1 选题目的  56
    4.2 哮喘病因、病机、特点及针灸治疗大法  56-57
    4.3 选穴依据  57-61
    4.4 刺灸法  61-62
    4.5 肺功能意义  62-63
    4.6 结果分析  63-64
    4.7 结语  64-66
参考文献  66-67
致谢  67-68
个人简历  68

相似论文

  1. 维生素A不同给药途径对持续性哮喘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IL-4、IFN-γ细胞因子的影响,R562.25
  2. 维生素A和孟鲁司特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细胞及Th1/Th2平衡的影响,R725.6
  3. 电针对老年性痴呆大鼠记忆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R245
  4. 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观察,R246.1
  5. 支气管哮喘不同发病阶段IL-18、IL-33等炎性因子水平与肺功能相关性研究,R562.25
  6. 三位一体支气管哮喘教育管理模式对患者控制现状和认知程度的评估,R562.25
  7.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一氧化氮呼气检测与血清ECP、IL-13、IL-8的关系,R562.25
  8. 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大鼠Aiolos基因表达及血清IgE的影响,R562.25
  9. 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18、IL-33水平的影响,R562.25
  10.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白介素-16的测定及临床意义,R725.6
  11. 迷走神经刺激和电针对脑缺血大鼠学习和运动机能的影响,R245
  12. 孟鲁司特联合吸入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重塑及体内IL-33表达的影响,R562.25
  13. 术前电针对老年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R614
  14. FLG基因突变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R562.25
  15. 灯盏花素对哮喘大鼠气道重构干预机制的实验研究,R285.5
  16. 电针对慢性吗啡耐受大鼠辣椒素受体磷酸化改变的影响及机制研究,R245
  17. 电针中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穴位特异性的研究,R246
  18. 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对脾气虚证大鼠血清NO、ET-1的影响,R245
  19. 浅谈徐艳玲教授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经验,R249
  20. 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文献循证评价,R244.9
  21. 电针内关穴对冠心病心电图下壁和前侧壁ST-T影响的即时效应观察,R24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针灸学、针灸疗法 >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