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Web服务器集群技术研究
作 者: 李双庆
导 师: 程代杰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计算机软件及理论
关键词: Web服务器集群 集群体系结构 负载均衡 Web服务质量
分类号: TP39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942次
引 用: 1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Web应用是Internet上一种最重要、最广泛的应用形式,现在越来越多的应用采用基于Web服务器的B/S计算模式。随着应用复杂性和使用者的增加,Web服务器的系统容量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采用大容量的服务器替代原有系统会导致巨大的开销,无法保护原来的投资,而且这种办法也不是一种真正的解决之道。Web服务器集群技术为Web服务器系统容量的不断扩展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它将一组Web服务器通过一定的形式组织在一起,构成单一的服务器映像,以提供强大的服务能力。这种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和良好的系统可靠性,并且能够通过添加服务器的方式来不断扩充系统的容量,因此,Web服务器集群技术已经成为构建大型Web网站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Web服务器集群技术中有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首先,现有Web服务器集群体系结构存在处理瓶颈,限制了系统的可扩展能力和可靠性,因而不能满足大型Web集群应用的要求。其次,集群负载分配策略和算法对Web集群系统性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随着动态页面技术的广泛应用,Web网站的负载特性变得更加复杂,现有的算法往往不能适应各种不同的负载条件,因此,有必要研究新的高性能负载分配算法以满足各种负载情况的需要。另外,随着网络传输QoS得到基本解决,QoS控制技术的研究开始向Web应用级发展,因此研究Web应用的QoS,特别是Web服务器集群的QoS,对下一代的Web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上述这些问题,本论文就Web服务器集群中的一些关键性技术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Web服务器集群系统的体系结构、负载均衡策略与算法和Web服务器集群环境下的QoS控制技术,并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 提出了一种高可扩展的分布式Web服务器集群体系结构DCA。该体系结构将分配器功能完全分布到每台后端服务器上,消除因系统所有负载经单一分配器分配而形成的处理瓶颈,增强集群系统的可扩展能力。同时消除单一分配器对系统可靠性带来的消极影响。论文对DCA中负载均衡控制和访问局部性控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实现策略。此外,还提出了基于改进的DNS机制的两级DCA体系结构,为进一步提高DCA的可扩展性提供了思路。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容的动态负载分配策略和复合式局部性识别请求分配算法CLARD。根据Web服务器静态和动态两种页面提供方式的不同特点,该策略首先通过第七层交换技术解析HTTP请求负载的内容,识别请求负载的类别并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实施负载分配。对静态负载的分配侧重考虑访问局部性控制,以提高缓存命中率,缩短页面存取时间,提高系统吞吐能力;对动态负载<WP=6>* 的分配侧重考虑负载均衡控制,将相同URL的负载均匀分配给每台服务器,以实现负载均衡分配的目的。* 提出了一种Web应用级QoS的度量和负载模型建立的方法。论文在分析了各种典型Web应用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网络传输QoS度量的思想,确定Web应用级QoS的度量标准和方法。通过应用对系统资源消耗的需求和资源保证方式来描述Web应用的QoS需求。根据Web应用对系统资源需求随时间动态变化的特点,通过测量方式建立Web应用周期性的负载模型。* 提出了一种Web服务器集群系统QoS控制模型。根据已经建立的负载模型,该控制模型从集群系统和后端服务器两个层面实施不同的控制策略。首先根据网络传输QoS信息和报文内容,实现操作系统级报文的区分接收和发送处理。通过负载模型确定不同服务类的资源需求,分配器确定每台服务器上各服务类预留的资源量。访问控制许可机制和资源容器抽象解决了服务器端不同服务类的资源分配和管理问题,实现不同服务类间性能隔离。该模型为SLA级的QoS提供了支持。 *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Linux平台的Web服务器集群原型系统。在开放源代码的Linux环境下实现并验证论文研究的一些技术思路,获取了初步的实验数据,同时为Web服务器集群系统开发中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的解决积累了经验。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英文摘要 7-14 插图清单 14-16 缩略词 16-18 1 绪论 18-29 1.1 研究的动机和意义 18-19 1.2 技术研究现状 19-26 1.2.1 问题领域 20-21 1.2.2 技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26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26-29 2 Web服务器集群相关技术研究 29-41 2.1 引言 29 2.2 HTTP协议 29-31 2.3 Web服务器 31-35 2.3.1 内容提供 31 2.3.2 产生内容的方法 31-32 2.3.3 请求处理机制 32-35 2.4 Web服务器集群系统 35-39 2.4.1 分配器 35 2.4.2 L4/2集群技术 35-36 2.4.3 L4/3集群技术 36-37 2.4.4 L7集群技术 37-39 2.5 转发处理技术 39-40 2.5.1 TCP联传 39 2.5.2 TCP跨传 39-40 2.6 本章小结 40-41 3 Web服务器集群体系结构研究 41-68 3.1 概述 41 3.2 Web集群系统的主要特性 41-45 3.2.1 系统透明性 41-42 3.2.2 负载均衡能力 42-43 3.2.3 可扩展能力 43-44 3.2.4 系统可靠性 44-45 3.3 典型的Web集群体系结构 45-54 3.3.1 单前端分配器结构 45-51 3.3.2 多前端系统结构 51-54 3.4 分布式集群体系结构 54-63 3.4.1 系统结构与原理 54-55 3.4.2 系统透明性 55 3.4.3 系统可扩展性 55-57 3.4.4 访问局部性控制 57-58 3.4.5 负载均衡控制 58-59 3.4.6 基于负载向量的负载均衡控制策略 59-60 3.4.7 系统性能分析 60-61 3.4.8 DCA的进一步扩展 61-63 3.5 Web服务器集群系统的可靠性 63-65 3.5.1 单前端系统可靠性 63 3.5.2 多前端系统可靠性 63-64 3.5.3 DCA系统可靠性 64-65 3.6 实验原型系统及实验结果 65-67 3.7 本章小结 67-68 4 Web服务器集群系统负载分配策略与算法研究 68-86 4.1 概述 68 4.2 负载分配策略 68-76 4.2.1 集群系统的性能度量指标 68-69 4.2.2 负载均衡控制 69-74 4.2.3 访问局部性控制 74-75 4.2.4 负载均衡与访问局部性的关系 75-76 4.3 基于内容的CLARD动态负载分配算法 76-82 4.3.1 基本思想 76-77 4.3.2 CLARD算法模型 77-80 4.3.3 CLARD算法描述 80-82 4.4 模拟实验 82-85 4.4.1 模拟实验模型 82-83 4.4.2 模拟结果分析 83-85 4.5 本章小结 85-86 5 Web服务器集群系统QoS技术研究 86-107 5.1 前言 86 5.2 Web应用QoS需求的提出 86-88 5.2.1 网络传输的QoS 86-87 5.2.2 Web应用的QoS 87-88 5.3 WebQoS的研究现状 88-90 5.3.1 基于操作系统核心的WebQoS技术 88-89 5.3.2 基于Web服务器软件的WebQoS技术 89 5.3.3 基于中间件的WebQoS技术 89-90 5.3.4 Web服务器集群的WebQoS技术 90 5.4 Web应用的QoS定义 90-92 5.5 Web服务器集群系统QoS控制模型 92-101 5.5.1 请求分类 93 5.5.2 服务类的资源需求 93-95 5.5.3 访问许可控制 95-96 5.5.4 资源容器 96-97 5.5.5 集群资源预留 97-99 5.5.6 负载分配策略 99-100 5.5.7 分类接收与传输处理 100-101 5.6 WebQoS模拟实验 101-106 5.7 本章小结 106-107 6 基于Linux平台Web服务器集群系统设计与实现 107-116 6.1 前言 107 6.2 Linux的网络架构 107-111 6.2.1 信息传递模型 107-108 6.2.2 数据结构 108-109 6.2.3 数据发送 109-110 6.2.4 数据接收 110-111 6.3 原型系统实现 111-113 6.3.1 TCP跨传机制实现 111-113 6.3.2 基于内容的交换技术 113 6.4 实验原型系统测试数据 113-115 6.5 小结 115-116 7 结束语 116-118 致谢 118-119 参考文献 119-124 附录 124-125
|
相似论文
- 随机路由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研究与应用,TN929.5
- 高校教务管理网上选课系统优化研究,TP393.09
- 基于Linux集群系统的负载均衡算法研究及在Webgis中的应用,TP393.05
- LTE-A异构网络中的自组网技术研究,TN929.5
- 基于一种新经济模型的异构网络选择算法,TN929.5
- 基于QoS的无线Mesh网络路由协议及相关技术的研究,TN929.5
- 构建分布式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TP338.8
- 基于S2SH框架的雅砻江虚拟研究中心系统研究与设计,TP311.52
- 基于负载均衡的混合型应用层组播模型研究,TP393.02
- 异构网络联合接纳与切换控制技术研究,TN929.5
- 基于逻辑卷的分级存储系统设计与实现,TP333
- 虚拟环境中多网络接口卡I/O调度系统的研究,TP334.7
- RFID数据清洗处理策略与算法,TP391.44
- 基于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的事务调度策略研究与改进,TP311.13
- 分布式内存数据库存储研究,TP311.13
- 负载均衡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93.02
- 基于CDN和P2P技术的混合流媒体内容分发机制研究,TN919.8
- 图像检索的并行计算方法与系统,TP391.3
- 并行与分布入侵检测技术研究,TP393.08
- 基于负载均衡的3G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N919.8
- 基于能量感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算法研究,TP212.9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机的应用 > 计算机网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