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唐代乐舞歌辞研究

作 者: 周期政
导 师: 刘崇德
学 校: 河北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歌辞 乐舞 燕乐 清乐 雅乐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748次
引 用: 9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唐代配合音乐或者舞蹈的歌辞,探讨唐代音乐舞蹈与歌辞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促进的作用机制,揭示唐代乐舞对唐诗繁荣做出的贡献。全文共分为五章,从雅乐清乐燕乐及其歌辞等方面进行论述。 绪论概述了唐代音乐与歌辞的总体特点,介绍了其复杂性与过渡性,并对唐代乐舞与歌辞的研究成绩和不足进行了分析,界定了本题研究的范围和目的。 第一章论述唐代乐舞与歌辞的繁荣局面及其相互促进的机制,认为乐舞的繁荣在三方面对诗歌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一是曲调的丰富对歌辞的促进;二是声同词异与曲换新辞的时代风气对歌辞的贡献;三是丰富的乐舞活动对整个诗歌创作的刺激与推动。 第二章论述唐代雅乐和雅乐歌辞,认为唐代雅乐较其前代和后世的雅乐而言具有一些因时变通的成分,其歌辞也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一些乐章歌辞采用了新兴的近体诗的形式。 第三章论述唐代清乐和清乐歌辞。通过对唐代清乐调的延续和衍变情况的探讨,看出唐代清乐虽然没有消亡,但其影响已微。法曲虽是清乐在唐的延续,但已吸收了胡乐的成分。通过对清乐调与歌辞的考察,发现清乐歌辞中有着音乐留存的清商一类存诗反不如音乐更其衰落的相和、杂曲一类,说明衰落了的音乐对诗歌并不像人们常说的促进作用,相反是抑制作用。 第四章论燕乐,对学术界的各种燕乐的界说进行了评析,认为刘崇德先生的观点最符合燕乐的实际。燕乐其始主要为宫廷宴娱所用音乐,但在后来逐步走向民间。其主要内容为宫廷的九、十部伎与坐、立部伎,而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为教坊乐,它成为后世词调的主要来源。 第五章论燕乐的文学意义。与燕乐直接相关的文学形式有声诗与曲子词,声诗是指唐代入乐歌唱的近体诗,是唐乐歌辞的主要形式,其盛时主要在中宗以后到中唐时期。中晚唐后,由于依声填词的曲子词的兴起,燕乐歌辞有逐步向曲子词转移的趋向。

全文目录


摘要  3-7
绪论  7-19
  一、 唐代乐舞歌辞的过渡性和复杂性  7-10
    1 唐代音乐的复杂性  7-9
    2 唐代歌辞形式的复杂性  9-10
  二、 唐代诗乐舞的依存关系  10-12
  三、 本题研究的范围与目的  12-14
  四、 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4-19
第一章 唐代乐舞和乐舞歌辞的繁荣  19-49
  第一节 唐代乐舞和歌辞繁盛的政治文化背景  19-22
  第二节 唐代的音乐机构及功能  22-26
    一、 太乐署  22
    二、 鼓吹署  22-24
    三、 教坊  24-25
    四、 梨园  25-26
  第三节 唐代乐舞演出的盛况  26-39
    一、 帝王的制作  27-29
    二、 献乐  29-30
    三、 宫廷演出盛况  30-34
    四、 民间演出盛况  34-36
    五、 唐代的“热戏”  36-39
  第四节 唐代乐舞歌辞的繁盛  39-47
    一、 曲调与歌辞的相互促进  39-41
    二、 声同词异与曲换新词  41-44
    三、 乐舞活动对诗歌繁荣的贡献  44-47
  小结  47-49
第二章 唐代雅乐和雅乐歌辞  49-77
  第一节 唐代雅乐的制定和变迁  49-53
  第二节 唐代雅乐的特点  53-58
  第三节 唐代的雅乐律  58-62
  第四节 唐代的雅乐歌辞  62-67
  第五节 唐代雅乐的地位及雅与俗的消长  67-69
  第六节 唐代雅乐的评价  69-73
  小结  73-77
第三章 唐代的清乐和清乐歌辞  77-99
  第一节 唐代清乐的延续  77-82
  第二节 唐传清乐三十二曲考订  82-87
  第三节 唐代清乐调的衍变  87-90
  第四节 唐代清乐歌辞  90-96
    一、 唐代清乐歌辞入乐情况  90-92
    二、 娱乐功能的减弱与抒情功能的加强  92-96
  第五节 唐代乐府歌辞的衍变  96-97
  小结  97-99
第四章 唐代的燕乐及其文学意义  99-119
  第一节 燕乐的定义  99-104
  第二节 唐代的宫廷燕乐  104-115
    一、 九部伎、十部伎的确立  104-108
    二、 九、十部伎的演出实况和地位  108-111
    三、 坐部伎、立部伎  111-113
    四、 胡乐与华乐的融合  113-115
  第三节 唐代的教坊乐  115-117
  小结  117-119
第五章 唐代燕乐的文学意义  119-145
  第一节 唐前的合乐歌辞考察  119-126
    一、 诗乐一体  119-123
    二、 诗乐分途  123-124
    三、 唐前歌辞的变迁  124-126
  第二节 唐代的歌诗  126-144
    一、 唐代歌诗的实际  127-129
    二、 唐代歌诗的衍变  129-132
    三、 唐代歌诗的体制  132-136
    四、 唐人对歌诗的态度  136-137
    五、 唐代歌诗的声辞特点  137-142
    六、 从歌诗到曲子词  142-144
  小结  144-145
结论  145-147
参考文献  147-153
后记  153

相似论文

  1. 《博雅笛谱》曲名考,J609.2
  2. 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乐舞资料浅论,K879.4
  3. 《诗经》乐舞研究,I207.22
  4. 中国雅乐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与流变研究,J609.2
  5. 布达拉宫卡尔乐舞研究,J722.2
  6. 唐代雅乐研究,J609.2
  7. 隋书雅乐歌辞析诂,I206.2
  8. 唐代燕乐的研究,J609.2
  9. 唐曲子词研究,I207.23
  10. 琴歌文体研究,J609.2
  11. 魏晋南北朝乐舞赋研究,I207.22
  12. 先秦音乐教育研究,J60-4
  13. 论“艺术皇帝”李隆基对唐代乐舞繁荣的贡献,J709.2
  14. 周代宴饮诗研究,I207.22
  15. 敦煌莫高窟第148窟乐舞壁画研究,J218.6
  16. 北齐宫廷乐舞文化研究,J609.2
  17. 乐舞神灵——江西省婺源长径傩舞的民俗文化形态解析及其仪式音乐研究,J722.2
  18. 琴家、理论家丁纪园研究,J609.2
  19. 宋代郊庙歌辞研究,I207.22
  20. 台湾原住民族乐舞音乐的发展研究,J609.2
  21. 汉赋中的社会风俗散论,I207.2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