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沈曾植年谱长编

作 者: 许全胜
导 师: 刘永翔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沈曾植 张之洞 年谱 南洋公学 近代学术 陈三立 王国维 按察使 提学使 同光体
分类号: I20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1157次
引 用: 1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时代是中国数千年来变化最剧烈的时期之一,各色人等在这一历史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除政治、经济的巨大变革外,文化方面也出现异彩纷呈的局面。在东西方思想的鼓舞激荡之下,传统学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演变。作为中国近代学术的一代宗师,沈曾植是近代学术转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人物。 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乙庵,晚又号寐叟。浙江嘉兴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历官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总理各国事物衙门章京、江西广信府知府、江西按察使、安徽提学使、署安徽布政使、护理安徽巡抚。曾助康有为变法,为北京强学会发起人之一。应张之洞聘,主讲两湖书院史席。又曾助盛宣怀办学,出任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监督。沈氏自幼居京师,后长期为京官,辛亥后一直居住上海。近代京沪两地最得风气之先,他一生南北往来,与当时许多重要的政治家、学者、文人、艺术家,如翁同稣、张之洞、康有为、文廷式、杨守敬、罗振玉、陈三立、郑孝胥、樊增祥、陈衍、缪荃孙、张元济、王国维、杨锺羲、刘承斡、吴昌硕等交游,被公认为当时中国的学坛祭酒,影响甚钜。如王国维治小学音韵及蒙元史、西北史地,即师承沈氏之学。 沈曾植中年时代,因目睹外强侵略,继承徐松、龚自珍以来的传统,精研西北、南洋边疆史地,以期经世致用,著有《元朝秘史补注》、《蒙古源流笺证》、《岛夷志略广证》。他通晓历朝法制,著有《汉律辑存》、《晋书刑法志补》。邃于佛学,深通道教,精博为世公认。他在清末民初世界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东西方汉学诸大师如法国的伯希和(Paul Pelliot)、日本的内藤湖南等人,至沪必访沈氏论学,由此可见学术地位之高。可以说,沈曾植是一位罕见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 他还是晚清重要文学流派——同光体诗派的代表作家,有《海日楼诗集》传世。同光体的其他著名诗人如陈三立、郑孝胥、陈衍都与他互相切磋诗艺,交谊深厚。他同时也是杰出的艺术家和鉴赏家,书法造诣极高,有“三百年来第一人”之誉,对金石、书画、版本、碑帖有高超的见解。 沈曾植的学术眼界十分宽广,对欧美、日本的政治文化思想也极为关注,这些都超出了传统经史之学的范畴,在乾嘉诸老的基础上更上层楼,已呈现出现代学术的面貌。今天国学大师王国维人尽皆知,但他尊敬的老师沈曾植的业绩却被长期遗忘,这无疑是学术史的缺环。 《沈曾植年谱长编》按年编撰,自清宣宗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至中华民国十一年壬戌(1922),凡七十三年。谱前述其家世渊源,录家传、世系等资料,卒后则略述祭奠安葬及时人哀挽诸事。参考文献列有沈曾植著作目,谱后附录沈氏碑传资料。 沈曾植生平略分以下五阶段: 一.清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一岁至光绪五年己卯(1879)三十岁。通籍前求 学时期。 二.光绪六年庚辰(1880)三十一岁至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四十八岁。在 京为官时期。自沈氏第庚辰进士,历官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总理各国 事务衙门章京,至丁酉丁母忧,戊戌南归。三.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四十九岁至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五十三岁。 期间戊戌、己亥应张之洞之聘主讲武昌两湖书院史席、辛丑应盛宣怀之约出 任上海南洋公学监督。庚子之乱,与张之洞、刘坤一谋东南互保。壬寅还刑 部,借补外务部员外郎。四.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五十四岁至宣统二年(1910)庚戌六十一岁。外 任为官时期。历任江西广信府知府、署盐法道、江西按察使、安徽提学使, 署安徽布政使,护理安徽巡抚。五.宣统三年辛亥(1911)六十二岁至民国十一年壬戌(1922)。归隐沪上,以 遗老自居,直至逝世。丁巳(1917)赴京谋溥仪复辟,授学部尚书。 本谱以大量第一手文献资料为基础,比较详尽的勾勒出这位近代里程碑式的大学者、大诗人的人生轨迹,并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中国近代学术转型阶段的历史风貌,或许会对当代学术的发展和中国学术走向世界有所启示。

全文目录


沈曾植先生像  12-14
沈曾植先生墨迹  14-18
沈曾植先生印鉴  18-19
自序  19-21
发凡  21-23
谱前  23-25
附录  25-34
  一、 沈叔埏《颐綵堂文集》卷十五《家传》  25-26
  二、 沈维鐈《补读书斋遗稿》卷十《皇清例赠文林郎显考守拙府君行略》  26
  三、 沈宗涵、宗济《鼎甫府君年谱》  26
  四、 沈曾植《家传稿》  26-29
  五、 沈曾植《榨蔀村墓堂左壁刻辞》  29
  六、 沈曾植《母教录》  29
  七、 沈曾植《光绪庚辰科会试硃卷·履历》  29-31
  八、 《沈氏世系》  31-32
  九、 《外家世系》  32-34
清宣宗道光二十年庚子(1840)  34
道光二十二年壬寅(1842)  34-35
年谱  35-527
  卷一 通籍前期  35-46
    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 一岁  35-36
    文宗咸丰元年辛亥(1851) 二岁  36
    咸丰二年壬子(1852) 三岁  36
    咸丰三年癸丑(1853) 四岁  36
    咸丰四年甲寅(1854) 五岁  36-37
    咸丰五年乙卯(1855) 六岁  37
    咸丰六年丙辰(1856) 七岁  37
    咸丰七年丁巳(1857) 八岁  37
    咸丰八年戊午(1858) 九岁  37
    咸丰九年己未(1859) 十岁  37
    咸丰十年庚申(1860) 十一岁  37-38
    咸丰十一年辛酉(1861) 十二岁  38
    穆宗同治元年壬戌(1862) 十三岁  38-39
    同治二年癸亥(1863) 十四岁  39
    同治三年甲子(1864) 十五岁  39
    同治四年乙丑(1865) 十六岁  39
    同治五年丙寅(1866) 十七岁  39
    同治六年丁卯(1867) 十八岁  39-40
    同治七年戊辰(1868) 十九岁  40
    同治八年己巳(1869) 二十岁  40
    同治九年庚午(1870) 二十一岁  40-41
    同治十年辛未(1871) 二十二岁  41
    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 二十三岁  41
    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 二十四岁  41-43
    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 二十五岁  43
    德宗光绪元年乙亥(1875) 二十六岁  43-44
    光绪二年丙子(1876) 二十七岁  44
    光绪三年丁丑(1877) 二十八岁  44-45
    光绪四年戊寅(1878) 二十九岁  45-46
    光绪五年己卯(1879) 三十岁  46
  卷二 京官时期  46-214
    光绪六年庚辰(1880) 三十一岁  46-52
    光绪七年辛巳(1881) 三十二岁  52-54
    光绪八年壬午(1882) 三十三岁  54-58
    光绪九年癸未(1883) 三十四岁  58-66
    光绪十年甲申(1884) 三十五岁  66-74
    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 三十六岁  74-86
    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 三十七岁  86-95
    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 三十八岁  95-109
    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 三十九岁  109-122
    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 四十岁  122-138
    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 四十一岁  138-161
    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 四十二岁  161-173
    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 四十三岁  173-181
    光绪十九年癸巳(1893) 四十四岁  181-191
    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 四十五岁  191-196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 四十六岁  196-203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1896) 四十七岁  203-207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 四十八岁  207-214
  卷三 两湖书院、南洋公学时期  214-301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 四十九岁  214-232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1899) 五十岁  232-243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 五十一岁  243-261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 五十二岁  261-293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 五十三岁  293-301
  卷四 外任时期  301-367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 五十四岁  301-329
    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 五十五岁  329-331
    光绪三十一年乙巳(1905) 五十六岁  331-335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1906) 五十七岁  335-341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907) 五十八岁  341-346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1908) 五十九岁  346-349
    宣统元年己酉(1909) 六十岁  349-353
    宣统二年庚戌(1910) 六十一岁  353-367
  卷五 遗老时期  367-527
    宣统三年辛亥(1911) 六十二岁  367-373
    中华民国元年壬子(1912) 六十三岁  373-383
    中华民国二年癸丑(1913) 六十四岁  383-403
    中华民国三年甲寅(1914) 六十五岁  403-415
    中华民国四年乙卯(1915) 六十六岁  415-424
    中华民国五年丙辰(1916) 六十七岁  424-447
    中华民国六年丁巳(1917) 六十八岁  447-469
    中华民国七年戊午(1918) 六十九岁  469-485
    中华民国八年己未(1919) 七十岁  485-498
    中华民国九年庚申(1920) 七十一岁  498-506
    中华民国十年辛酉(1921) 七十二岁  506-515
    中华民国十一年壬戌(1922) 七十三岁  515-527
附录  527-531
  一. 《清史稿》卷四七二《沈曾植传》  527
  二. 谢凤孙《学部尚书沈公墓志铭》  527-529
  三. 辜鸿铭《硕儒沈子培先生行略》  529-530
  四. 《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沈曾植》  530-531
参考书目  531-549
  一、 沈曾植著作  531-539
    日记  531
    书札  531-534
    诗词  534-535
    文  535-538
    专著  538-539
    其他  539
  二、 参考文献  539-547
    友朋书札  546-547
  三、 工具书  547
  四、 研究论著  547-549
人物小传  549-576
跋  576

相似论文

  1. 高骈年谱,K242
  2. 偶开天眼觑红尘,B83-092
  3. 李瑞清年谱,K251
  4. 浅析王国维的文学观,I206.5
  5. 清末三大词学家论花间词,I207.23
  6. 论梁启超与清华国学院,K263
  7. 王国维“新学语”与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I206.2
  8. 柳贯年谱,I206.2
  9. 上海早期教会学校体育的历史考察,G807.0
  10. 从儒家“中和”思想看晚清外交中的和战交锋,K252
  11. 两广督抚与晚清华工出国,K250.6
  12. 恽敬年谱简编,I206.2
  13. 边贡年谱,I206.2
  14. 论王国维的《红楼梦》研究,I207.411
  15. 桂馥年谱,I206.2
  16. 《石遗室诗话》论同光体闽派,I207.22
  17. 査慎行年谱,I206.2
  18. 曾广钧诗歌研究,I207.22
  19. 海藏诗学研究,I207.25
  20. 王重民年谱,K825.42
  21. 清代提刑按察使司述论,D929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史、文学思想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