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藏传佛教宁玛派历史论纲

作 者: 刘勇
导 师: 冉光荣
学 校: 四川大学
专 业: 专门史
关键词: 宁玛派 历史论 藏传 佛教哲学 传统史学 后弘期 世俗化倾向 哲学体系 宗教理论 中国古代史学
分类号: B949.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449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选择该题有两个动因,一是藏传佛教在藏族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二是宁玛派的特殊价值。藏传佛教长期以来已融入藏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每位从事藏学的人无法回避的问题;藏传佛教教派众多,其中宁玛派传承历史最久、争议最大、教法体系最具本土特色,其于研究藏传佛教有斑虎发身的意义,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然而,关于宁玛派历史迄今尚无一专门论著。前人早有涉足领域,主要分教内、教外两群人,教内人中有藏人、汉人及外国人,从信教角度,又分宁玛自宗及他宗,他们是本宗教法的学习及实修者,对本门教法之历史缺乏批判性的认识,有的对他宗又有偏见,对这些成果需作审慎的鉴别。教外人的研究则自他宗不分,研究成果有时宁玛宗不许,他宗亦不认同。当然,他们对宁玛的研究各有优势,教内人熟知本门教法、教理,教外人长于历史的考据。本文力图扬众家之长,避其短,采取以时间为线,以事件为点,点线结合的方法,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宁玛派历史作了全面、系统而又重点突出的介绍和客观、公正的评价。 全文共分九章: 第一章第一次提出了“藏族传统史学”概念,并对其特点作了初步的分析。过去从事藏族传统史学研究者,只是从藏族古代历史文献中各取所需的选用资料,很少人去关心传统史学自身的体系和价值,我们研究表明藏族传统史学已有初步的学科体系,尽管从今天看来其历史观、研究方法等尚幼稚,但以其丰富的资料和富有特色的理论体系,在古代藏族学科体系中应有一席之地,是中国古代史学宝库中一颗亮丽的瑰宝。提出“学科”概念同时,对传统史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作了检讨,并提出了藏史研究应采取的观点和方法。 第二章就藏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提了一已之见。提出应将“结构——功能”研究方法引进藏族佛教史研究,历史学方法与人类学结构功能相结合的方法治佛教史,有助于我们解剖“藏传佛教”概念,把握藏传佛教的性质。认为时下流行的“藏传佛教”概念,外延过宽,缺乏作为学术概念的科学性、准确性,此类概念的流行掩盖了藏传佛教各宗派的个性,不利于我们准确把握、认识藏传佛教各宗派的特色、评价其价值。主张对藏传佛教的研究,除运用传统的方法,应引入“结构——功能”研究的理念和方法,摆脱传统概念的束缚,而具体、真实地面对研究对象,对其作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三章至第五章,对前弘期佛教(宁玛派)的两个重大事件作了分析,并对其性质作了总结。第三章对“佛本之争”事件作了历史的考察,对佛本的关系作了全面的分析,就“佛本之争”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认为“佛本之争”首先是“佛本两种宗教代表的政治、经济利益之争;其次才是宗教理论之争。佛本之争的政治斗争,随着吐蕃王朝的灭亡及后弘期政教合一制度的确立,以本教从政治上失败而结束;佛本之间的宗教理论之争,则一直延续了很长时间,最终导致本教向佛教教理的全面融合。在论述这段历史时,尽力用了本教之本教史料和宁玛派之宁玛史料,这是一次尝试。 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渐顿乏争”与宁玛派关系。“渐顿之争”是前弘期的重要事件,于此藏史记载不同,且与敦煌的汉文史籍的记载内容迥异,关于此国内外学者作过很多研究,但多是就事论事。本文将其与宁玛派的历史联系起来,讨论渐顿之争与宁玛派历史的关系,提出宁玛派不排斥顿悟派之见,因其教证同源。到后来发明了“和尚派”一词,将其与“顿悟”派的观点相区别。这是一个新观点,有助于我们认识“新旧”、“渐顿”之争的许多问题。 第五章对前弘期宁玛派的性质作了总结,对宗玛派体系的前弘期特点作了总结,得出前弘期宁玛派体系尚在形成过程中这一结论,对宁玛派自宗的“宁玛派”及“新派”对宁玛派的判定作了重新评价。 第六章至第十章主要讨论了后弘期以后宁玛派发展情况。关于“宁玛派”的概念,自宗、他宗的观念有时不分。第六章对以宁玛派自宗的观点“宁玛派”的概念作了诊释。兼及他宗“宁玛派”定义,并对“宁玛派’,、,’I日密”等概念之不同作了说明。 第七章勾勒了宁玛派教派体系的形成轨迹,对各阶段作了具体的分析,提出后弘期宁玛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宁玛派自宗哲学体系及佛语及伏藏教法合流的结论,《宁玛续部》的完成标志着宁玛体系已达到高峰。这应是宁玛派历史研究的新成果。 第八章宁玛派哲学思想体系,本章以宁玛派自宗的观点,对宁玛派哲学思想体系尤其是大中观中的重要思想作了分析、介绍,提出哲学体系是宁玛派的基石,宁玛派哲学体系,代表藏传佛教哲学的最高成就。 第九章宁玛派的世俗化倾向。世俗化倾向是宁玛派立教的另一块重要基石,宁玛派也以其对世俗诸法的不同态度,在藏传佛教中独具特色。本章提出,宁之玛派的世俗化态度将有助于其在新形势下得以更好的发展。 总之,通过以上对宁玛派历史两个阶段多角度的考察,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藏传佛教中历史最长、争议最多、最具特色的宁玛派,其历史并非是时间过程中的简单

全文目录


第一章 藏族传统史学与藏史研究回顾  14-24
  第一节 藏族传统史学特点  14-20
  第二节 藏史研究回顾与评价  20-24
第二章 藏传佛教结构功能研究法  24-41
  第一节 藏传佛教的结构分析  24-32
  第二节 藏传佛教的功能及评价  32-41
第三章 佛本之争与宁玛派的关系  41-65
  第一节 本教的历史  41-46
  第二节 佛教的引入与佛本之争  46-57
  第三节 佛本宗教关系与结果  57-65
第四章 藏传佛教前宏期“渐顿之争”及对宁玛派的影响  65-81
  第一节 藏文史籍中的“渐顿之争”  65-71
  第二节 汉文史籍中的“渐顿之争”  71-74
  第三节 渐顿之争  74-78
  第四节 渐顿之争对宁玛派的影响  78-81
第五章 吐蕃时期的佛教性质  81-102
  第一节 吐蕃佛教经论及编目特点  81-83
  第二节 邓噶目录  83-99
  第三节 前宏期密宗  99-102
第六章 宁玛派概念试析  102-126
  第一节 宁玛派自宗的概念界定  102-116
  第二节 宁玛派上师对“旧译非正法”的应对  116-126
第七章 宁玛派教法体系形成  126-159
  第一节 宁玛派视野中的后弘期律藏传承  126-128
  第二节 宁玛派教法的体系化过程  128-159
第八章 宁玛派哲学思想体系  159-176
  第一节 三转法轮与九乘判教  159-160
  第二节 关于共同乘  160-165
  第三节 大中观见  165-176
第九章 宁玛派世俗化倾向  176-187

相似论文

  1. 汉藏边缘藏语穆斯林现状研究,C955
  2. 迪庆藏族地区的丧葬礼仪和灵魂崇拜研究,K892.22
  3. 炳灵寺石窟藏传佛教艺术研究,B948
  4. 藏文目录学源流研究,H214
  5. 五世达赖偏爱宁玛派之原因探析,K28
  6. 藏传佛教不分宗派运动的特点及影响研究,B948
  7. 彻悟外化与女性崇拜,B948
  8. 从形式逻辑角度看法称的《正理滴论》,B81-09
  9. 甘南藏族自治州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驱动力分析,F224
  10. 西藏建筑的前世今生,TU-092
  11. 藏传佛教“十善”中的伦理思想研究,B948
  12. 宁玛派大圆满法与禅宗思想之比较研究,B948
  13. 论苯教和藏传佛教对高原藏族生态文化的影响,B948
  14. 键盘上舞出的藏族音乐,J624.1
  15. 阿坝县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研究,TU252
  16. 藏传佛教象征符号研究,B948
  17. 浅析古代藏族女性与藏传佛教,B948
  18. 理性与责任,D909.561
  19.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藏传佛教节日研究,B948
  20. 玛尔巴伦理思想研究,B82
  21. 论藏传佛教对蒙古族佛教绘画的影响,B948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宗教 > 佛教 > 佛教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