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小麦离体培养的营养器官与花器官发育研究

作 者: 伍碧华
导 师: 郑有良
学 校: 四川农业大学
专 业: 作物遗传育种
关键词: 小麦 成熟胚培养 幼穗培养 幼胚培养 愈伤组织 叶状体绿区化愈伤组织 非叶状体绿区化愈伤组织 营养器官 花器官 性状相关分析 形态学 组织解剖学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基因剂量效应
分类号: S512.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30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对普通小麦基因型的离体培养进行了器官发育研究,探讨了小麦细胞、组织、器官发育与分化的特异性,为小麦离体培养的优异TCR(Tissue Culture Response)基因型的性状相关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获得了对小麦幼胚培养中器官发生途径的量性认识。同时,对离体培养条件下特异形态的小麦花器官发育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小麦成熟胚、幼穗和幼胚三种外植体的离体培养中,以幼胚外植体的培养效率最佳,而幼穗和成熟胚的效率相当。主要表现为:①幼穗切段及其愈伤组织易于老化、褐化等不良反应。②成熟胚外植体存在严重的难以克服的微生物污染难题,多数材料污染率高达50%,且其愈伤组织易衰为灰暗的糊烂状,质地差。③幼胚在具有与成熟胚相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的情况下,尤其具有优异的叶状体绿区化愈伤组织发生能力,平均达到13.86%,而成熟胚和幼穗则分别低至1.33%和0.00%。④幼胚愈伤组织在继代和再分化培养中具有优异的芽或苗营养器官发育能力,其平均芽化率分别为38.73%和55.31%,而成熟胚仅为2.11%和0.85%,幼穗则低至2.13和0.00%。同时,其愈伤组织具有特异的花器官发育能力,其花器官呈裸露的、具有白色羽毛状柱头而缺乏雄蕊、外稃、内稃和颖片的单性雌花。高频率分化花芽的材料与中国春双端体杂交,能产生形态更为丰富多样的花器官变异体。其特异形态的花器官与金鱼草和拟南芥中的花器官发育同源异型现象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在小麦幼胚培养中属首次发现。 2.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小麦离体培养中的效应因外植体类型而异。在成热胚培养中,2,4-D浓度的高低以及KT的有无对愈伤组织诱导率无明显影响,但是相对低浓度(1.0mg/l)的2,4-D更有利于愈伤组织发育形成叶状体绿区。激动素KT不仅对幼胚愈伤组织鲜重和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具有明显正效应,而且具有显著增强其愈伤组织器官建成能力的后效应。同时,器官建成培养基中附加6一BA有利于愈伤组织发育形成具有根、芽两极结构的完整植株。但是,在幼穗培养中,附加KT和6一BA则导致脱分化速度减慢,外植体褐化、愈伤组织诱导率降低等不良反应。 3.小麦离体培养效率受基因型的强烈影响,主要表现为基因型间小麦幼穗的愈伤组织生长速度、根芽器官分化率以及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的致褐反应等明显不同。同样,小麦幼胚培养的脱分化进程、愈伤组织鲜重、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以及愈伤组织的根、芽器官发生率在基因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而且,对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育种品系较推广品种存在更大变异。因此,可望从栽培小麦中筛选到具有优异组织培养力(TCR)的遗传种质供小麦遗传操作使用。 4.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幼胚长度与其组织培养力(TCR)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幼胚长度与幼胚早熟萌发率及愈伤组织鲜重极显著正相关,与愈伤组织启动期及继代培养和再分化培养中的根、芽营养器官化性状之间显著负相关(尸<0.05或者0.01)。但是,与继代和再分化培养中的花器官发生率之间均没有明显关系(尸>0.05)。 5.小麦幼胚培养中,愈伤组织形成期、愈伤组织总诱导率及愈伤组织产量与再分化培养和继代培养中的根芽器官和花器官建成之间均无相关性(尸>0.05)。但是,叶状体绿区化愈伤组织发生率,与转移再分化培养和继代培养后的愈伤组织根芽器官的发育密切相关(尸<0.05或者0.01)。表明叶状体绿区化愈伤组织发生率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的植株再生能力具有早期预测作用,这对节省大规模地考察分析小麦幼胚TCR的时间和减少人、财、物力的浪费具有重要意义。 6.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与再分化培养之间,以及各培养阶段内的根芽发生率及其芽数和芽长等器官建成性状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尸<0.05或者0.01),继代培养的各根芽器官化性状与再分化培 官再生途径中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一种特殊形式,而且与金鱼草中出现的 "胚胎花”(EMBRYONIC FLOWER,即缩写为EMF)现象很相似。这种花器官发育的愈伤组织分生细胞与整体植物进行花芽分化的茎尖分生组织细胞似乎具有同样的特性与功能。 9.通过形态学的方法,从外部形态上直观地观察到了散落下来的单个胚状体和愈伤组织表面的胚状体直接萌发成具有根、芽两极器官的完整小苗的现象,而且发现即使在发生不定芽再生的同一块愈伤组织上,仍然存在着胚状体萌发成完整植株的情况,这无疑为小麦幼胚培养中通过体细胞胚胎化途径为主建成根、芽营养器官的观点提供了直接证据。 10.通过组织切片观察到许多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具有典型合子胚胎形态的体细胞胚胎,以及成熟体细胞胚胎的萌发与萌发后形成完整植株的组织学结构,从而为根芽器官建成的性状相关分析和量性分析结果提供了有力佐证,其相互印证充分说明了小麦幼胚培养中的营养器官是通过以体细胞胚胎化途径为主,并伴随器官再生途径的双重器官建成途径而形成的。尤其是其次生体细胞胚胎的发育和丛生体细胞胚胎的发育,有利于体细胞胚胎的无性克隆,这对优化小麦遗传?

全文目录


摘要  10-15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5-36
  1 植物离体培养的诞生、特点及其意义  15-16
  2 小麦离体培养研究进展及其器官建成特性  16-25
    2.1 小麦根外植体离体培养及其器官发育特点  17-18
    2.2 小麦叶外植体离体培养及其器官发育特点  18
    2.3 小麦花药外植体离体培养及其器官发育特点  18-19
    2.4 小麦原生质体离体培养及其器官发育特点  19-20
    2.5 小麦幼穗外植体离体培养及其器官发育特点  20-21
    2.6 小麦成熟胚外植体离体培养及其器官发育特点  21-22
    2.7 小麦幼胚外植体离体培养及其器官发育特点  22-25
  3 植物花发育研究的历史、意义及其进展  25-34
    3.1 植物花发育的生理生化调控  25-27
    3.2 植物花发育的遗传控制  27-31
    3.3 植物离体培养在花发育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  31-34
  4 小麦离体培养条件下的花发育及其遗传学研究现状  34-36
第二章 小麦离体培养力(TCR)及其花器官发生能力研究  36-63
  1 前言  36-38
  2 材料与方法  38-40
    2.1 材料  38
    2.2 成熟胚培养方法  38
    2.3 幼穗培养方法  38-39
    2.4 幼胚培养方法  39
    2.5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39-40
    2.6 资料统计分析  40
  3 结果与分析  40-56
    3.1 成熟胚培养特点  40-42
    3.2 幼穗培养特点  42-45
      3.2.1 幼穗脱分化培养特点  42-43
      3.2.2 幼穗愈伤组织再分化培养特点  43-45
    3.3 幼胚培养特点  45-56
      3.3.1 幼胚脱分化培养  45-49
      3.3.2 幼胚愈伤组织的器官建成  49-56
        3.3.2.1 根、芽营养器官发育  49-50
        3.3.2.2 幼胚愈伤组织器官建成的培养基激素效应  50-54
        3.3.2.3 幼胚愈伤组织的花器官发育  54
        3.3.2.4 幼胚愈伤组织花器官发育的培养基效应  54-56
  4 讨论  56-62
    4.1 小麦幼胚、幼穗和成熟胚三种不同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效应性  56-57
    4.2 小麦离体培养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效应性  57-59
    4.3 小麦离体培养力(TCR)的遗传多样性  59-60
    4.4 小麦离体培养中的花芽生殖器官发育能力  60
    4.5 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花器官发育的遗传多样性  60-61
    4.6 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花器官发育的培养基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效应性  61-62
  5 结论  62-63
第三章 小麦幼胚培养的性状相关性及器官发生途径的量性分析  63-82
  1 前言  63-64
  2 材料与方法  64-65
    2.1 材料  64
    2.2 离体培养方法及其培养条件  64
    2.3 资料统计与分析  64-65
  3 结果与分析  65-76
    3.1 22个推广小麦品种幼胚培养性状的相关分析  65-66
    3.2 45个小麦品种(系)的幼胚培养性状相关分析  66-75
      3.2.1 幼胚长度与离体培养的关系  67-68
      3.2.2 脱分化培养性状间的相关性  68-69
      3.2.3 脱分化能力与其愈伤组织根、芽器官建成能力间的相关性  69-70
      3.2.4 幼胚愈伤组织的器官化性状间的相关性  70-74
      3.2.5 幼胚愈伤组织的花器官发育与营养器官化能力间的相关性  74-75
    3.3 叶状体绿区化愈伤组织发育为根、芽器官的特点  75-76
  4 讨论  76-80
    4.1 小麦幼胚长度与离体培养力的关系  76-77
    4.2 小麦幼胚离体培养营养器官化性状间的关系  77-79
    4.3 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的根、芽器官化性状与花器官发育间的关系  79-80
  5 结论  80-82
第四章 小麦幼胚愈伤组织根、芽器官与花器官发育的组织形态学研究  82-106
  1 前言  82-83
  2 材料与方法  83-84
    2.1 材料  83-84
      2.1.1 根、芽器官建成的供试材料  83
      2.1.2 花器官发育研究的供试材料  83-84
    2.2 离体培养方法与条件  84
    2.3 组织学切片  84
  3 结果与分析  84-97
    3.1 小麦幼胚愈伤组织根、芽器官发育的组织形态学研究  84-89
      3.1.1 根、芽器官发育的外部形态特点  84-89
      3.1.2 根、芽器官发育的组织解剖学特点  89
    3.2 YA-1及其与中国春双端体杂种后代的幼胚培养中花器官发育的组织形态学  89-97
      3.2.1 花器官发育的外部形态学特点  89-90
      3.2.2 花器官发育的组织解剖学特点  90-97
  4 讨论  97-105
    4.1 小麦幼胚培养中根、芽器官建成途径问题的分歧性  97-98
    4.2 小麦幼胚培养中以体细胞胚胎化途径为主,并伴随器官再生途径为特征的双重营养器官建成体系  98-99
    4.3 小麦离体培养中的花器官发育异同性  99-100
    4.4 发生花芽分化的愈伤组织分生区与整体植物发生花芽分化的茎尖分生区的相似性  100
    4.5 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花器官发育的可能机制  100-102
    4.6 花发育同源异型现象与小麦幼胚愈伤组织单性雌花形成的可能关系  102-104
    4.7 小麦幼胚培养中发育为特异形态的花器官的可能机制  104-105
  5 结论  105-106
第五章 小麦幼胚培养花器官发育的遗传学研究  106-117
  1 前言  106-107
  2 材料与方法  107-108
    2.1 材料  107
    2.2 方法  107
    2.3 资料分析  107-108
  3 结果与分析  108-114
    3.1 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花器官发育的可遗传性  108-110
    3.2 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花器官发育的遗传效应  110-111
    3.3 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花器官发育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111-114
  4 讨论  114-116
  5 结论  116-117
结语  117-118
参考文献  118-136
英文摘要  136-143
作者简介  143-144
在读期间发表研究论文目录  144-145
致谢  145

相似论文

  1. 舌体特征的提取及融合分类方法研究,TP391.41
  2. 医学超声图像的三维可视化研究,TP391.41
  3. 基于数学形态学分析的激光散斑特性研究,O29
  4. 低温胁迫对荷那龙罗非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S917.4
  5. 基于区域分割的遥感影像道路提取算法研究,TP751
  6. 基于核方法的高光谱图像异常检测算法研究,TP751
  7.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S435.121
  8.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9. 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原鉴定和RAPD分析,S435.121
  10.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11. 水稻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S511
  12.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13.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系春杂的鉴定与初步研究,S513
  14. 10t/hm~2冬小麦氮素营养特性及诊断和氮肥运筹研究,S512.1
  15. 北部湾口四种中上层鱼类耳石形态学、分布、生物学及资源评估,S932.4
  16.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血管管径自动测量技术,R310
  17. 重组脂肪氧合酶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在小麦粉中的应用,TS201.25
  18. 麦胚多糖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TS210.1
  19. 解磷菌K3的溶磷特性及其在不同土壤中定殖研究,S144.9
  20. 小麦群体生长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S512.1
  21.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调查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S435.12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小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