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实物换保障:完善城镇化机制的政策选择

作 者: 卢海元
导 师: 傅崇兰
学 校: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Urbanizdtion mechanism Insurance Premium in Kind 0ld-age Pension the Policy Choice innovation of rural social security institution.
分类号: C912.8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1401次
引 用: 1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基本确立,我国城镇化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民进城面临的障碍已经主要不是体制和政策障碍,而是门槛过高、农民城镇化能力过低的经济障碍。这种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决定了实施城镇化战略的主要任务是要提高农民对城镇化的有效需求,决定了城镇化的主要措施是要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将其逐步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并对进城农民实施特殊的社会保险援助,从制度上保障城镇化健康有序地发展。否则,扩大和创造内需,动员国内即期和潜在有效需求,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政策目标就难以实现。 本文根据城镇化理论研究背景的上述重大变化和城镇化机制缺失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论证了实物换保障是完善城镇化机制政策选择的理论假设,探索了深入研究城镇化机制理论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同时,重点围绕完善城镇化机制,在逻辑分析和经验验证一致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城镇化机制必须从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入手,以实物换保障的方式完善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论证了实物换保障的现实可行性。 全文共分十三章,分别对城镇化机制理论、完善城镇化机制的对策和实物换保障的运行模式展开了具体论述。 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城镇化机制、城镇化制度平台,城镇化核心制度等基本概念,重点研究了城镇化机制的基本理论。同时,针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是我国城镇化机制缺失的根本原因,提出完善城镇化机制必须从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入手,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物换保障是完善城镇化机制政策选择的理论假设。 第二章主要考察了发达国家完善城镇化机制的历史,重点探索了发达国家完善城镇化机制的充分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分析了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因及其对完善城镇化机制的重要作用。历史考察所获得的重要启示,为研究如何完善中国城镇化机制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第三章主要研究了中国计划经济条件下以计划为资源配置手段、以工业化为中心,服务于优先、快速发展重工业的独特的城镇化机制,并揭示出这一城镇化机制运行的规律是城镇化水平的最低化、滞后化。这是中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深层原因和内在机理。 第四章主要研究了改革开放进程中城镇化机制的转型和城镇化机制缺失的原因。其中农村土地保障的落后性和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封闭性是城镇化机制缺失的两大制度根源.同时还分析了城镇化机制缺失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深远影响。 第五章主要阐述了完善城镇化机制必须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先行的基本思路。只有突破了社会保障制度的瓶颈,其它城镇化条件就会加快成熟。同时,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社会保障制度创新重在农村的原则,指出只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起来,农民的双向退出机制才能建立和健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规模经营,加快城镇化,才有制度保证。 第六章主要论述了通过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来完善城镇化机制的可行性。中外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都己基本成熟,应不失时机地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 第七章主要阐述了实物换保障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基本思路。实物换保障是以产品换保障为核心、相对独立的、有别于城镇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物换保障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体现在它是适合农民需求、不受资源约柬、制度建设成本最小、可以替代土地保障的政策选择,是加快城镇化步伐的制度保障,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农村杜会保障制度的政策选择。 第八章主要阐述了产品换保障的具体构想及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产品换保降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它是应对wTO、提高农业保护政策效率的政策创新,是能同时解决农业发展、农民保护和养老等问题的政策选择。产品换保障可行性主要体现在实施该计划的条件基本成熟,只要对实施方式和现行政策进行徽调,只要增添政府和有关机构的产品换保障职能就能变为观实。 第九章首先对事关产品换保障正常运行的法律关系依法进行了设计;包括产品换保障的法律关系,产品换保障权利的构造,产品换保障权利的保护,产品换保降义务的构造等内容。其中,特别对产品换保陌中特殊的法津关系进行了规范,以确保产品换保障关系各方权利与义务的实现。 第十章主要论述了产品换保陌服务机构构建的现实基础、基本思路和具体方式,重点对如何将国有粮食企业改造为产品换保障服务机构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方式方法进行了研究,从产品换保降运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实物换保障的司行性。 第十一章进一步对产品换保障价格的确定,产品换保障资金的运行,产品换保障基金的设立和监管等内容进行了设计。同时,阐述了产品换保障对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对国家粮食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所可能产生的多重积极影响和创新效应,揭示了产品换保障成功运行的内在机理。 第十二章主要阐述了以双轨

全文目录


第一章 城镇化机制概论  10-29
  一、 问题的提出  10-12
  二、 市场机制与市场经济的制度平台  12-15
  三、 城镇化机制与城镇化制度平台  15-19
  四、 城镇化核心制度与城镇化制度平台  19-24
  五、 城镇化机制的缺失与完善  24-26
  六、 城镇化机制理论  26-29
第二章 欧美发达国家城镇化机制的历史考察  29-57
  一、 研究欧美发达国家城镇化机制的必要性  29-30
  二、 欧美发达国家城镇化的国别特点  30-34
  三、 完善城镇化机制的条件  34-48
  四、 发达国家城镇化机制完善的历史进程  48-51
  五、 发达国家完善城镇化机制的启示  51-57
第三章 计划经济体制下城镇化机制的历史考察  57-65
  一、 政府主导:不同历史阶段城镇发展的共同特点  57-58
  二、 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城镇化机制  58-60
  三、 计划经济体制下城镇化机制的制度平台  60-63
  四、 计划经济体制下城镇化机制的运行规律  63-65
第四章 改革进程中城镇化机制的转型  65-78
  一、 城镇化机制的转型  65-68
  二、 城镇化机制的缺失及成因分析  68-74
  三、 城镇化机制缺失的深远影响  74-78
第五章 完善城镇化机制的基本思路  78-90
  一、 完善城镇化机制突破口的选择  78-81
  二、 完善城镇化机制的基本思路  81-85
  三. 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政策效应  85-90
第六章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90-103
  一、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90-92
  二、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然性  92-99
  三、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  99-103
第七章 实物换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创新之路  103-118
  一、 实物换保障的内涵  103
  二、 实物换保障的必要性  103-105
  三、 实物换保障的可行性  105-108
  四、 实物换保障:适合农民需求的制度安排  108-113
  五、 实物换保障:替代土地保障的制皮选择  113-114
  六、 实物换保障的配套政策措施  114-118
第八章 产品换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创新  118-134
  一、 产品换保障的基本构想  118-121
  二、 产品换保障:应对WTO的政策选择  121-124
  三、 产品换保障:中国特色的农业保护政策  124-127
  四、 实施产品换保障的可行性分析  127-132
  五、 结论  132-134
第九章 产品换保障法律关系的构建  134-141
  一、 产品换保障的法律关系  134-136
  二、 产品换保障权利的构造  136-137
  三、 产品换保障权利的保护  137-139
  四、 产品换保障义务的构造  139-141
第十章 产品换保障服务机构的构建  141-156
  一、 构建产品换保障服务机构具有现实基础  141-146
  二、 产品换保障服务机构的构建方式  146-150
  三、 构建产品换保障服务机构的难点: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  150-156
第十一章 产品换保障的运行模式  156-166
  一、 产品换保障价格的确定  156-157
  二、 产品换保障资金的运行  157-158
  三、 产品换保障基金的设立与监管  158-160
  四、 产品换保障的运行与农村经济社会转型  160-166
第十二章 双轨制:非农化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  166-178
  一、 非农化职工与双轨制的概念  166-167
  二、 非农化职工具备纳入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基本条件  167-170
  三、 双轨制:过渡性制度安排的必然性  170-172
  四、 双轨制:非农化职工实物换保障可行性分析  172-178
第十三章 土地换保障的运行模式  178-190
  一、 土地换保障的客观依据  178-182
  二、 土地换保障的运行模式  182-185
  三、 土地换保障支撑体系的构建  185-190
结束语  190-191
附一: 武汉市江岸区后湖乡竹叶山村“股权换保障”方案——村民变股民村民变市民改革总体方案  191-207
附二: 主要参考书目  207-210
后记  210

相似论文

  1. 城市闲暇环境的人文关怀,C912.81
  2.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城市社区生态化转型研究,C912.81
  3. 自治抑或他治:社区居民自治中的国家控制,C912.81
  4. 断裂与重构:地方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关系的研究,C912.81
  5. 变迁与固着:城市社区内部权力结构分析,C912.81
  6.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比较研究,C912.81
  7. 城边村演化为城市社区的模式初探,C912.81
  8. 全球化背景下的上海市贫困社区:空间分布与形成机制,C912.81
  9. 创意城市评价研究,C912.81
  10. 城市社区民主参与及自治问题研究,C912.81
  11. 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都市社区治理研究,C912.81
  12. 现代化模式下城市社区组织对社区人际关系影响分析,C912.81
  13. 社会转型期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C912.81
  14. 基于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城市贫困空间问题研究,C912.81
  15. 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功能区划分析研究,C912.81
  16. 城市社区管理机制探析,C912.81
  17. 武汉城市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C912.81
  18. 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指导标准研究,C912.81
  19. 长株潭城市群政府跨域合作治理研究,C912.81
  20. 武汉城市圈政府间横向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C912.81
  21. 公共治理视角下的城市社区建设研究,C912.81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 地区社会学 > 城市社会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