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清代《论语》简论

作 者: 朱华忠
导 师: 周国林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历史文献学
关键词: 清代 《论语》学 汉学 宋学
分类号: B24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876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论语》是儒家最原始和最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对我国思想的影响,尤为巨大。直到今天,《论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如仁、礼、忠孝、治学、交友等等,无不在现实社会中闪耀着熠熠的智慧之光。 自汉以后,历代研究和注疏《论语》的著作层出不穷。本文试就清代《论语》学作一探讨。全文共分上、下二编。上编分为二章,第一章是探析《论语》的渊源以及对清代以前《论语》学研究的回顾。简要分析了清代以前《论语》学上比较重要的注疏之作,这就是汉代郑玄的《论语注》、魏晋间何晏的《论语集解》、王弼的《论语释疑》、南北朝时期皇侃的《论语义疏》、北宋邢昺的《论语注疏》和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他们的著作,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论语》学达到的成就。尤其是朱熹的《集注》,是《论语》学上最有影响的一部著作,为元、明、清统治者所提倡和扶植。 上编第二章是对清代《论语》学研究的综述。清代是《论语》研究的鼎盛时期,研究者众多,名家辈出。按照时代和学术发展的特点,我们将清代《论语》学研究划分为以下六种类型来考察:一为清初经世致用的《论语》学研究,主要代表人物为颜元、王夫之、孙奇逢、李顒等人。他们有惩于明末空疏无用的学风,力倡经世致用之。颜元、王夫之的《论语》研究,最具特色。前者力主实践之学,后者则在理论上借助《论语》中的思想,建构了自己的哲学体系。二是清初正统理学家的《论语》研究。这一类型主要代表人物有吕留良、陆陇其等,他们学术的共同点是维护理学特别是朱熹在思想界的支配地位,他们或为恢复理学而努力,或继承传统,注重“深造自得”之学,不重“争是非,求胜负”。其中吕留良的《四书讲义》,发明朱学义理最深,是最坚定的尊朱辟陆王者。三是汉学家的《论语》研究。这一类型的主要人物有闫若璩、冯登府、翟灏、崔述等人。他们或探究《论语》文本,或辨析古注异同,或考订典章名物制度,为研究《论语》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四是考据、义理兼备的《论语》研究。在汉学、宋学门户森严之时,然有学者摒弃学派偏见,考据、义理并重,戚学标倡之于前,焦循、刘宝楠应之于后。清代《论语》学的主要成就,就是由他们取得的。五是常州学派的《论语》研究。由世居常州的庄存与、刘逢禄发其端,中经宋翔凤、黄式三、戴望等人,以“公羊义例”说《论语》。清末,康有为受其影响,更以进化论解《论语》,别开《论语》研究之蹊径。最后是讲章家的《论 /ek:-x勺 价卜一亢沦文 V泛手不拱1’O】‘爪八LI。卜扎1(r八H(’H语》研究。《论语》自元代列入科举考试的必考书目后,出现了很多帮助士子应试的《论语》参考。这类著作,虽然学术价值不大,但作为一种曾经存在的现象,我们还是不能忽略的。 下编为分论部分,共分为六章,从上述清代《论语》研究类型中,挑选出颜元、王夭之。陆陇其、翟濒、刘宝桶、康有为六人,进行《论语》的个案分析。试图通过对这些人的个案研究,探究他们的学术贡献以及他们所属研究类型的特点。我们认为,颜元在《论语》研究中,对以朱嘉为代表的理学诸儒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力倡实用之学,为《论语》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扭转明末空疏无用的学风,具有一定的意义。王夫之有关《论语》著述,达五种之多。其解释《四书》,扬弃《集注》而超越了《集注》。其《论语》研究中所反映的理欲、理气、理性观,给他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陆陇其是朱学的维护者,一生精力,用于研究《四书章句集注》。其对朱注深信不疑,钻研、用力甚勤,创获甚多,并有所发挥和超越,显示出理学还未完全丧失其传统的地位。翟颧为汉学《论语》学的代表,其《四书考异》既考辨了《论语》的结集、版本、诵习、尊立过程,也校正了前人注说的不少失误,考辨精审,结论平允,为《论语》研究提供了大量资料。对刘宝捕《论语正义》研究,本文尤为着力。以往学者论及刘氏成就,多认为是以训沽考据见长。本文则重点论述刘宝桶在义理方面的成就,指出刘氏此书,侧重于义理。其在义理方面的发明新解,颇为不少,如以“中庸”之义释“礼之用”章等见解,都为后世所称道。康有为是今文经学的最后代表,他以“公羊三世说”和“进化论”研究《论语》,借以阐述他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与其他《沦语》著作相比,康氏《论语注》算不上纯粹的学术著作,更像是一部政论性的著述,但在《论语)}学史上别树一帜,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 本文采用综论和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力图从总体上把握清代《论语》学的发展脉络;同时又通过对个案的分析,使读者对这时期的《论语》学成就,有比较具体而深刻的了解。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众多学者的努力,《论语》学在清代达到了学术史上的高峰。整个研究过程与时代思潮紧密相关,在清代思想史上也占有重要一页。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中文)  4-6
内容提要(英文)  6-10
绪论  10-13
上编 综论  13-46
  第一章 清以前《论语》研究述略  13-27
    第一节 《论语》的结集  13-15
    第二节 《论语》的三种版本  15-18
    第三节 历代《论语》诵习的盛况  18-19
    第四节 汉唐间的《论语》研究  19-23
    第五节 宋明时期的《论语》学  23-27
  第二章 清代《论语》研究综述  27-46
    第一节 明清之际学风之转变  27-30
    第二节 清代《论语》注疏之类别  30-46
      1、 清初经世致用的《论语》学说  30-34
      2、 清初理学家的《论语》研究  34-36
      3、 汉学《论语》成就  36-38
      4、 汉宋兼采的《论语》研究  38-41
      5、 《论语》研究的公羊化  41-43
      6、 讲章家的《论语》著述  43-46
下编 分论  46-101
  第一章 颜元和《四书正误》  46-54
    一 纠正朱注  46-48
    二 评说前儒  48-50
    三 力倡实用  50-54
  第二章 王夫之的《论语》研究  54-66
    一 尊崇朱注  55-57
    二 订正朱注之误  57
    三 批评时文  57-60
    四 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  60-66
      1、 关于理气观  60-62
      2、 关于理情观  62-63
      3、 关于理欲观  63-66
  第三章 陆陇其的《论语》研究  66-73
    一 笃信朱注  66-68
    二 力驳陆王  68-70
    三 倡导实学  70-73
  第四章 翟灏与《四书考异》  73-81
    一 校勘精审  73-74
    二 考订翔实  74-76
    三 资料搜集广博  76-81
      1、 关于《论语》书名的由来和编者  77-78
      2、 关于《论语》的版本  78
      3、 关于篇章关系  78-79
      4、 关于尊立过程  79-81
  第五章 刘宝楠与《论语正义》  81-93
    一 备引众说  83-85
    二 引众说而折中  85-88
    三 发表新见  88-93
  第六章 康有为的《论语注》  93-101
    一 以三世进化论为主的基本观念  94-96
    二 《论语注》与康有为的政治思想  96-98
    三 奢俭与时的经济思想  98-99
    四 自由平等的社会思想  99-101
参考文献  101-104

相似论文

  1. 清代医家治疗虚劳(白血病相关病症)用药规律的研究,R255.5
  2. 清代前期旌表制度研究,K249
  3. 清代江南寺田初探,K249
  4. 清代淮河流域交通路线的布局与变迁,K249
  5. 清代前期口北三厅地区政区体制研究,K249
  6. 魏燮均辽宁景物诗研究,I207.22
  7. 清后期四份嫁妆清单中的服饰研究,TS941.1
  8. 夏燮《明通鉴》论赞研究,K248
  9. 简析《理藩院则例》的内容特点及成因,K249
  10. 清代行草流变及文化探源,J292.1
  11. 清代云纹图案的设计学诠释,J509.2
  12. 河北清代音乐史考略,J607
  13. 谁持彩练当空舞,灿烂清词两奇葩,I207.23
  14. 清代江西闺秀词研究,I207.23
  15. 清代长篇家庭小说妾妇形象研究,I207.41
  16. 清代沂沭河中上游水环境变迁研究,X14
  17. 清代山东小清河沿岸的河患与水利建设,TV82-092
  18. 洪亮吉及其《春秋左传诂》评述,B249
  19. 从“棚民”到“归德”,K249
  20. 清代伊犁维吾尔族移民经济研究,F127
  21. 宦海沉浮中的浪漫主义者—卢见曾,I207.2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清代哲学(1644~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