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辽朝中京地区海事研究

作 者: 张宏利
导 师: 田广林
学 校: 辽宁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史
关键词: 辽朝 中京地区 海事研究
分类号: K24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辽朝疆域,历经六位君主才最终得以确立。唐朝末年,契丹族在原有游牧地基础上,向东拓展,占有了辽东地区。耶律阿保机成为迭剌部夷离堇后,先后降服室韦、女真等族。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取代遥辇称帝建辽,实现了契丹国家发展史上的一次改朝换代。此后,阿保机陆续征服奚族、灭掉渤海国。辽太宗即位后,援立后晋、北汉,获取了燕云十六州地区。辽世宗、辽穆宗、辽景宗不断与后汉、后周、北宋发生争战,辽宋界线处于南北摆动不定状态。辽圣宗时,辽宋双方缔结“澶渊之盟”,辽朝南部界线得以确立,标志着辽朝疆域的确定,也意味着辽朝海疆最终形成。辽朝海疆,因高丽王朝与辽朝接壤,从而分为南部、东部海防线。南部海防线地处南京道、中京道、东京道境内,由三道相关州县负责管理、防守,海防对象为北宋和高丽。东部海防线归属于东京道,生活着兀惹、女真等部族,辽朝设立部族节度使、大王府具体负责海防线的管理与镇戍,主要防御高丽、日本来自海上的侵袭。辽朝中京设立之前,辽中京地区沿海地带由奚王府和锦州节度使管理,奚人和汉人是海事活动的主体。中京道建成后,锦州、来州所属州县成为海岸的管理者,奚人、契丹人、女真人、渤海人、汉人等广泛从事于各种海事活动。中京道海防力量由岸上和海上两部分组成,防御对象为北宋。分析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得知除海防外,辽朝人于中京道主要从事三种海事活动。一、海鱼捕捞。辽人能够使用渔网捕鱼、海冰钩鱼、出海捕鱼三种方法捕获海鱼。二、海盐的生产、管理、销售。中京道沿海地区设有三处盐场,榷盐院为盐场的管理者。海盐主要销售于中京道、东京道、上京道和南京道,甚至销往北宋。三、海港与海上交通。中京道建有六处港口,港口之间往来频繁,并有航路通往南京道和北宋。辽朝人开展的多种海事活动,足以表明辽人对沿海资源的利用达到很高的水平。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8
一、引言  8-10
二、辽朝的海防形势  10-16
  (一) 南部海防线  10-13
  (二) 东部海防线  13-16
三、辽朝中京道海疆与海防  16-25
  (一) 辽朝以前中京地区海事活动  16-18
  (二) 辽朝中京地区的海域岸线  18-19
  (三) 辽朝中京道海防管理  19-25
四、辽朝中京道海洋产业钩沉  25-35
  (一) 海鱼捕捞  25-26
  (二) 海盐产地、管理及销路  26-31
  (三) 海港与海上航线  31-35
五、结语  35-36
参考文献  36-39
致谢  39

相似论文

  1. 辽代五京建置研究,K246.1
  2. 辽金贵族女性社会地位比较研究,K246.1
  3. 唐末五代入辽汉人群体研究,K246.1
  4. 辽朝东京海事问题研究,K246.1
  5. 关于契丹建辽的几个重大史实问题,K246.1
  6. 宋辽榷场贸易和走私贸易研究,K244
  7. 辽朝军队后勤保障制度研究,K246.1
  8. 高丽与辽、北宋朝贡路研究,K312
  9. 辽代西京文化研究,K246.1
  10. 论辽朝的契汉通婚,K246.1
  11. 五代时期契丹辽朝与吴越、南唐的交聘研究,K243
  12. 论辽代幽云十六州的汉人问题,K246.1
  13. 北宋与辽朝的关系,K244
  14. 辽代渤海移民的治理和归属研究,K246
  15. 辽朝酒文化与民族文化交流,K246.1
  16. 契丹辽朝前期(907~982)契丹社会历史面貌解析,K246.1
  17. 辽夏关系史研究,K246
  18. 辽朝科举制度研究,K246.1
  19. 辽代五京建置研究,K246.1
  20. 辽金贵族女性社会地位比较研究,K246.1
  21. 浅析西夏的农业法律制度,K246.3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 > 辽、金(916~1234年) > 辽(契丹)(916~1125年)、西辽(1124~1218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