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相位测量轮廓术的理论研究及应用

作 者: 赵焕东
导 师: 李志能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
关键词: 相位测量轮廓术 傅立叶变换轮廓术 相移 相位解包裹 荫罩
分类号: TP274.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1年
下 载: 1133次
引 用: 18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对表面轮廓、几何尺寸、各种模具及自由曲面的测量工作越来越多,精度也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机械接触式测量法(如探针式),由于存在测量力、测量时间长、需进行测头半径的补偿、不能测量较软质材料等局限性,为此,人们寻求能够克服上达缺陷的三维测量方法,非接触的光学投影式三维轮廓术正是在这一要求下出现的。 光学投影式三雏轮廓术有多种,其中,相位法三维测量轮廓术,简称相位测量轮廓术,是属于投影式光学投影式三维轮廓术的一种,它以其非接触、高速度、高精度、大数据量等一系列优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研究,另外该方法还具有受环境电磁场影响小、工作距离大、可测量非金属面及较软质材料等特点。 相位测量轮廓术的测量对象主要是有表面散射特性的物体轮廓,其基本原理是“三角法”,在结构上使用了面状结构照明光,具体又可以分为莫尔轮廓术、时域相位轮廓术、空域相位轮廓术和傅立叶变换轮廓术。 本文的工作主要围绕时域相位轮廓术和傅立叶变换轮廓术两种最常用的轮廓术进行的,所做的工作及成果大致可分为理论分析与实际应用两部分。 首先深入分析了傅立叶轮廓术和时域移相位轮廓术的基本原理,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影响两种轮廓术测量精度的的误差因素。进行了如下三方面工作: (1)针对相位的求解,提出了基于微分算法原理的相位求解新方法,并将其成功应用于傅立叶轮廓术和时域相位轮廓术中;其次,针对解包裹时遇到的物体阴影缺陷,提出了在相位求解过程中用物体灰度图来消除阴影带来误差的新思路,并用实验验证。 (2)针对傅立叶轮廓术中特有的漏频、混频和栅栏效应,系统的阐述了误差的消除方法,并提出采用行凯泽—贝赛尔加权可以更加简单方便的消除漏频效应;然后分析了CCD的非线性效应和积分抽样效应所造成的测量误差,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另外,在消噪上,首次将小波理论应用于三维轮廓测量中,计算机仿真表明小波消噪优于频域消噪方法。 (3)分析了采用相位测量轮廓术做为测量荫罩三维轮廓的可行性,建立了基于时域相位测量轮廓术的实验测量系统,完成了对大物体测量的图像无缝拼接算法,然后对标准物体及荫罩进行了实测,测量结果基本满意,基本实现了荫罩的非接触三维轮廓测量功能。最后本文对实验系统的误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9
第一章 绪论  9-19
  1.1 光学投影式三维测量轮廓术现状  9-11
    1.1.1 非接触光学三维测量轮廓术概况  9-10
    1.1.2 光学投影式三维轮廓术概况  10-11
  1.2 相位三维测量轮廓术现状  11-15
    1.2.1 莫尔轮廓术  11-12
    1.2.2 时域相位测量轮廓术  12-13
    1.2.3 空域相位测量轮廓术  13-14
    1.2.4 傅立叶变换轮廓术  14-15
    1.2.5 其它轮廓术  15
  1.3 相位三维测量轮廓术的发展趋势  15-17
    1.3.1 投影方式  15-16
    1.3.2 相位解包裹算法  16
    1.3.3 系统的测量精度  16-17
  1.4 本文工作和章节安排  17-19
    1.4.1 课题的提出  17
    1.4.2 本文完成的工作  17-18
    1.4.3 本文章节安排  18-19
第二章 时域相位测量轮廓术(TPMP)  19-37
  2.1 TPMP的原理  19-26
    2.1.1 典型TPMP基本原理  19-22
    2.1.2 普遍TPMP基本原理  22-25
    2.1.3 光栅图形的产生方法  25-26
    2.1.4 相移装置  26
  2.2 相移算法的研究  26-29
    2.2.1 固定步距步进相移相位算法  26-28
    2.2.2 任意步距步进相移相位算法  28-29
  2.3 基于微分算法的相位求解新方法  29-33
    2.3.1 基于微分算法的相位求解原理  29-31
    2.3.2 计算机仿真  31-33
  2.4 物体灰度图在物体阴影误差消除中的应用  33-36
    2.4.1 阴影的影响  33-34
    2.4.2 用物体灰度图消除阴影误差  34-35
    2.4.3 结论  35-36
  2.5 本章小结  36-37
第三章 时域相位测量轮廓术的误差分析  37-51
  3.1 摄像系统放大率M的影响  37-39
  3.2 参数L、d、p_0对高度的影响  39-43
    3.2.1 理论分析  39-41
    3.2.2 仿真结果  41-43
  3.3 相移器误差的影响  43-47
    3.3.1 相移引起误差分析  43-47
    3.3.2 仿真结果  47
  3.4 CCD非线性误差的影响  47-49
    3.4.1 非线性误差分析  47-48
    3.4.2 仿真结果  48-49
  3.5 量化影响  49-50
  3.6 其他影响  50
  3.7 本章小结  50-51
第四章 傅立叶变换轮廓术(FTP)  51-65
  4.1 FTP的原理  51-55
    4.1.1 基本原理  51-53
    4.1.2 测量对象分析  53-54
    4.1.3 CCD离散抽样性对测量范围的影响  54-55
  4.2 测量对象的拓宽改进  55-60
    4.2.1 改进一:正弦光栅+π相移  55-56
    4.2.2 改进二:正弦光栅+物体灰度图  56-57
    4.2.3 改进三:正确放置物体位置  57-60
  4.3 基于微分算法的傅立叶轮廓术  60-64
    4.3.1 微分算法的傅立叶轮廓术基本原理  60-62
    4.3.2 计算机仿真  62-64
  4.4 本章小结  64-65
第五章 FTP的误差分析及改进措施  65-83
  5.1 频谱泄漏的影响及消除  65-71
    5.1.1 有限长离散傅立叶变换对测量的影响  65-67
    5.1.2 减少误差的方法  67-68
    5.1.3 计算机模拟  68-71
  5.2 CCD非线性效应导致的误差  71-74
    5.2.1 CCD的非线性效应的影响  71-72
    5.2.2 非线性效应对改进FTP影响的计算机模拟  72-73
    5.2.3 消除误差的措施  73-74
  5.3 CCD的有限象元影响  74-76
    5.3.1 CCD的有限象元效应对测量的影响  74-75
    5.3.2 计算机模拟  75-76
  5.4 小波在傅立叶变换轮廓术中的应用  76-81
    5.4.1 小波消除噪声的算法  76-77
    5.4.2 计算机模拟  77-81
  5.5 本章小结  81-83
第六章 基于TPMP的荫罩曲面测量  83-103
  6.1 荫罩  83-85
  6.2 荫罩曲面的常规测量  85-86
  6.3 基于TPMP的荫罩曲面测量系统设计  86-92
  6.4 设计系统的检验  92-95
    6.4.1 测量步骤  92-93
    6.4.2 测量结果及分析  93-95
  6.5 分块图像的无缝拼接  95-98
    6.5.1 图像拼接算法  95-97
    6.5.2 拼接实验  97-98
  6.6 荫罩曲面的测量  98-99
  6.7 误差分析及解决方法  99-102
  6.8 本章小结  102-103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103-105
  7.1 总结  103-104
  7.2 展望  104-105
参考文献  105-115
致谢  115-116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  116
作者档案  116

相似论文

  1. 新型调制格式信号的产生与相位再生的研究,TN929.11
  2. 偏振复用差分正交相移键控信号的传输特性研究,TN929.1
  3. 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干涉仪的研制,TN253
  4. 空间增强现实中实时建模相关技术的研究,TP391.41
  5. 光纤陀螺测斜仪热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V241.5
  6. 光分组交换中光码标记技术的研究,TN929.1
  7. 微结构表面形貌测量的数字全息显微方法的研究,O438.1
  8. 双环掺铒光纤激光器混沌控制研究,TN248
  9. 感应耦合能量传输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TM46
  10. 行波超声波电机相移PWM驱动与控制研究,TM359.9
  11. 级联H桥型静止同步无功补偿器控制方法的研究,TM464
  12. 多频相移结构光三维型面测量技术研究及应用,TP391.41
  13. Ka波段VSAT卫星通信系统仿真的程序设计及降雨影响的分析,TN927.2
  14. 基于双波长干涉的微表面形貌测量的算法和实验研究,O436.1
  15. 微纳特征结构评价与表面表征方法研究,TG806
  16. 晶圆表面微观形貌检测系统的实现及控制,TG84
  17. 投影光栅法三维人体重构技术研究,TP391.41
  18. 基于数字全息技术的物体三维形貌研究,O438.1
  19. 散射计算中几个问题的研究,O572.33
  20. 基于级联H桥的无功发生器的研究,TM761.1
  21. 三维形貌测量系统集成化研究,TP391.4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自动化技术及设备 > 自动化系统 >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系统 > 集中检测与巡回检测系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