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衍射光学元件制作及其在CCD相机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作 者: 李红军
导 师: 翁志成;廖江红
学 校: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专 业: 光学
关键词: CCD相机 衍射光学元件 菲涅耳透镜 离子束刻蚀 薄膜沉积 衍射效率 光学传递函数
分类号: TN386.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1年
下 载: 938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衍射光学元件基于光波的衍射原理,具有色散特性独特、体积小和重量轻等优点,得到人们普遍重视,已被广泛应用于红外光学系统、光互连、全息显示、光学扫描、图象识别和图象处理、视觉模拟系统等许多领域。 本论文主要工作围绕国防科工委预研课题“衍射光学系统设计及工艺研究”展开。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衍射光学元件衍射效率的讨论 衍射光学元件在制作过程中,存在掩模对准、线宽和刻蚀深度等制作误差。这些制作误差对衍射光学元件的衍射效率都有影响。本文结合实际制作的衍射光学元件,讨论制作误差对16阶衍射光学元件的影响。2.对准误差对光学传递函数的影响 对于折衍混合光学系统,更关心的是衍射光学元件的制作误差对系统光学传递函数的影响。本文讨论对准误差对光学传递函数的影响,得出普遍规律。3.衍射光学元件的制作及衍射效率的测量 根据课题要求及具体实验条件,使用薄膜沉积离子束刻蚀法制作16阶衍射光学元件并进行衍射效率测量,分析部分实际制作误差对衍射效率的影响。4.衍射光学元件在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将衍射光学元件应用于光学系统,研制成功折衍混合小型CCD相机。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 一 并使用星点法、分辨率及光学传递函数进行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评价及室外 成像实验。

全文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5-34
  1.1 衍射光学发展概况  15-18
  1.2 衍射光学元件的加工技术  18-29
    1.2.1 机械方法  18-19
    1.2.2 干涉技术  19-20
    1.2.3 二元光学方法  20-21
    1.2.4 直写技术  21-23
    1.2.5 灰度掩模法  23-26
      1.2.5.1 直写灰度掩模  24-25
      1.2.5.2 模拟灰度掩模  25
      1.2.5.3 其他灰度掩模  25-26
    1.2.6 衍射光学元件加工方法的发展前景  26-29
  1.3 衍射光学研究的主要进展  29-30
  1.4 衍射光学的发展趋势  30-32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  32-34
第二章 衍射光学元件的衍射效率  34-52
  2.1 理想情况下,菲涅耳透镜的衍射效率  34-37
  2.2 存在制作误差情况下,衍射光学元件的衍射效率  37-51
    2.2.1 刻蚀深度误差对衍射效率的影响  37-40
      2.2.1.1 基本原理  37-38
      2.2.1.2 数值模拟计算  38-40
    2.2.2 对准误差对衍射效率的影响  40-46
    2.2.3 线宽误差对衍射效率的影响  46-51
  小结  51-52
第三章 衍射光学元件的制作误差对光学传递函数的影响  52-67
  3.1 光学传递函数的计算方法  52-57
    3.1.1 两次傅里叶变换法  53-56
    3.1.2 光瞳函数自相关法  56-57
  3.2 衍射光学系统的光学传递函数  57-66
    3.2.1 4阶菲涅耳透镜的对准误差  58-59
    3.2.2 衍射光学系统的光瞳函数  59-61
    3.2.3 4阶菲涅耳透镜的光学传递函数计算  61-66
  小结  66-67
第四章 衍射光学元件的制作及测试  67-89
  4.1 薄膜沉积法制作菲涅耳透镜  67-72
    4.1.1 菲涅耳透镜的衍射效率  67-68
    4.1.2 16阶菲涅耳透镜的制作  68-71
      4.1.2.1 主要制作过程  68-70
      4.1.2.2 关键技术  70-71
    4.1.3 实验结果及分析  71-72
  4.2 离子束刻蚀法制作16阶菲涅耳透镜  72-78
    4.2.1 16阶菲涅耳透镜的衍射效率  72-76
    4.2.2 16阶菲涅耳透镜的制作  76
    4.2.3 菲涅耳透镜的制作误差分析  76-78
  4.3 菲涅耳透镜衍射效率的测试  78-85
    4.3.1 测试原理及方法  78-81
    4.3.2 衍射效率的测试  81-85
      4.3.2.1 实验原理及装置  81-82
      4.3.2.2 测试数据  82-85
  4.4 实验结果分析  85-88
    4.4.1 非单色光入射时菲涅耳透镜的衍射效率  85-87
    4.4.2 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  87-88
  小结  88-89
第五章 衍射光学元件在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89-98
  5.1 折衍混合光学系统的设计  89-92
  5.2 折衍混合光学系统的研制及性能测试  92-98
    5.2.1 CCD相机的研制  92
    5.2.2 折衍混合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评价及性能测试  92-97
      5.2.2.1 系统的星点测试  93-94
      5.2.2.2 系统的分辨率测试  94-95
      5.2.2.3 光学传递函数的测量  95-96
      5.2.2.4 折衍混合光学系统的成像  96-97
    小结  97-98
第六章 总结  98-100
  6.1 论文的研究成果  98-99
  6.2 具有创新意义的工作  99-100
参考文献  100-107
作者简介  107-108
发表和待发表学术论文  108-109
致谢  109-23
图表索引  23-109
  图1.1 衍射光学元件的加工方法  23-28
  表1.1 不同加工方法制作的衍射光学元件特性  28-35
  图2.1 菲涅耳波带图形  35
  图2.2 振幅透过率  35-36
  图2.3 具有多台阶相位的菲涅耳透镜外形  36-38
  图2.4 带有刻蚀深度误差的4阶菲涅耳透镜位相分布  38-39
  图2.5 4阶菲涅耳透镜衍射效率与相对刻蚀深度误差的关系  39
  图2.6 8阶菲涅耳透镜衍射效率与相对刻蚀深度误差的关系  39-40
  图2.7 16阶菲涅耳透镜衍射效率与相对刻蚀深度误差的关系  40
  图2.8 对准误差的分布  40-41
  图2.9 存在对准误差时,4阶菲涅耳透镜位相分布  41-42
  图2.10 衍射效率与相对对准误差a_1的关系曲线  42
  图2.11 衍射效率与相对对准误差a_2的关系曲线  42-43
  表2.1 部分对准误差及相应的衍射效率  43
  表2.2 衍射效率随a_1、a_2和a_3的变化  43-44
  表2.3 衍射效率随对准误差变化的两种特殊情况  44
  图2.12 a_1<0时衍射效率随a_1的变化曲线  44
  表2.13 a_1>0时衍射效率随a_1的变化曲线  44-45
  图2.14 a_2<0时衍射效率随a_2的变化曲线  45-46
  图2.15 4阶菲涅耳透镜的实际轮廓分布  46
  图2.16 4阶菲涅耳透镜的位相分布  46-48
  图2.17 衍射效率与a_1的关系曲线  48
  图2.18 衍射效率与a_2的关系曲线  48-49
  图2.19 衍射效率与a_1的关系曲线  49
  图2.20 衍射效率与a_2的关系曲线  49
  图2.21 衍射效率与a_3的关系曲线  49-50
  图2.22 衍射效率与a_1的关系曲线  50
  图2.23 衍射效率与a_2的关系曲线  50-51
  图2.24 衍射效率与a_3的关系曲线  51
  图2.25 衍射效率与a_4的关系曲线  51-53
  图3.1 波动光学的光学传递函数计算流程图  53-54
  图3.2 成像系统的普遍模型  54-59
  图3.3 4阶菲涅耳透镜的径向分布  59
  图3.4 存在对准误差时,两个掩模的位置  59-62
  图3.5 对准误差对振幅透过率的影响  62
  图3.6 极角对振幅透过率的影响(r=1cm)  62
  图3.7 极角对振幅透过率的影响(r=0.5cm)  62
  图3.8 极角对振幅透过率的影响(r=0.25cm)  62-63
  图3.9 菲涅耳透镜的点扩散函数(1=0)  63
  图3.10 菲涅耳透镜的点扩散函数(1=0.5μm)  63-64
  图3.11 菲涅耳透镜的点扩散函数(1=1.0)  64
  图3.12 菲涅耳透镜的点扩散函数(1=1.5μm)  64-65
  图3.13 点扩散函数ξ方向截面图  65
  图3.14 点扩散函数η方向截面图  65-66
  图3.15 ξ方向的调制传递函数  66-69
  图4.1 薄膜沉积法制作菲涅耳透镜示意图  69-70
  图4.2 蒸镀示意图  70-72
  图4.3 菲涅耳透镜单个周期的二维轮廓  72
  图4.4 菲涅耳透镜单个周期的三维轮廓  72-74
  图4.5 离子束刻蚀法制作菲涅耳透镜示意图  74
  表4.1 定标实验结果  74-75
  图4.6 16阶菲涅耳透镜单个周期的二维图形(φ90mm)  75
  图4.7 16阶菲涅耳透镜单个周期的三维图形(φ490mm)  75-76
  图4.8 16阶菲涅耳透镜单个周期的二维图形(φ45mm)  76
  图4.9 16阶菲涅耳透镜单个周期的三维图形(φ45mm)  76-77
  表4.2 菲涅耳透镜第一环带宽度测量结果  77
  表4.3 不同套刻次数的刻蚀深度  77-82
  图4.10 衍射效率测试实验装置图1  82
  图4.11 衍射效率测试实验装置图2  82-83
  表4.4 衍射效率测试数据  83
  表4.5 衍射效率测试数据  83-84
  表4.6 衍射效率测试数据  84
  表4.7 衍射效率测试数据  84-87
  图4.12 不同衍射级次衍射效率随入射光波波长的变化  87
  表4.8 菲涅耳透镜衍射效率测量值与理论值的比较  87-90
  表5.1 折衍混合CCD相机与传统CCD相机的比较  90
  图5.1 折衍混合光学系统的示意图  90
  表5.2 传统光学系统和折衍混合光学系统的MTF比较  90-91
  图5.2 不同条件下折衍混合光学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  91-92
  图5.3 折衍混合CCD相机  92-93
  图5.4 星点测试实验装置  93-94
  图5.5 折衍混合系统的星点像  94
  图5.6 折衍混合系统的星点像  94-95
  图5.7 折衍混合光学系统的分辨率  95-96
  图5.8 滤光片的透过率曲线  96
  表5.3 调制传递函数的测试值  96-97
  图5.9 CCD相机对远处景物成像  97-109

相似论文

  1. 星载高光谱传感器模拟仿真系统研究,TP391.9
  2. CCD相机调制传递函数的测量,TP391.41
  3. 静轨卫星面阵CCD的成像仿真地物分析及积分时间研究,TP751
  4. 一种天文图像的光纤传输系统的研究,TN253
  5. 磁控溅射法制备氮化硅薄膜及其性能研究,O613.72
  6. 基于DSP的海上油膜厚度测量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TP274.2
  7. 机器视觉技术在啤酒瓶在线检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TP391.41
  8. 同幅双速跟踪成像CCD相机控制软件的研究,TN386.5
  9. 红外折/衍混合系统衍射效率测试,O436.1
  10. 二维全息聚合物/液晶光栅的制备研究,TN256
  11. 基于衍射元件制作误差分析的激光写入策略优化技术研究,O436.1
  12. 新型MPCVD装置制备大面积纳米金刚石薄膜的研究,O484.1
  13. 用于激光束整形的衍射光学元件的设计,TH74
  14. 自支撑X射线光学元件的制作工艺及应用,TN605
  15. 用于聚光太阳能系统的菲涅耳透镜的制作研究,O435
  16. 视频式光学传递函数测量仪,TH74
  17. 基于二元光学的阵列位相环的设计与研究,TP211.4
  18. 基于USB2.0的CCD相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B852.1
  19. 声光调QDPL中衍射效率及调Q特性的研究,TN248.1
  20. 具有二元光学校正元件的反射式光学系统研究,O435.1
  21. 偏振选择衍射光学元件和径向矢量光束的研究,O43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半导体技术 > 场效应器件 > 电荷耦合器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