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

作 者: 崔禄春
导 师: 朱乔森
学 校: 中共中央党校
专 业: 中共党史
关键词: 科技政策研究 中国共产 科技事业发展 科技发展 新中国50年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科技成果转化 先进科技 我国科技政策 全国科学大会
分类号: G322.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0年
下 载: 1559次
引 用: 1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旨在对新中国科技政策的递嬗进行历史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以资益于我国当代。 文章由序言和正文组成。 序言首先从世纪之交、千年交替的关口,回顾中外历史变迁,得出两个结论:一,科学技术逐步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其作用和影响日益凸显;二,随着社会的新陈代谢,当政者越来越看重科学和关心支持科学技术的进步。那么,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作为当代先进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后是如何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因此,研究新中国科技政策的变迁成为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其次,对科技政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新中国的科技政策是指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发展科技事业而制定的根本方针和原则。最后,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本文的主要框架与思路。 正文分五章。前四章从宏观上分四个时期对新中国50年科技政策发展的历程进程了梳理。 第一章是奠基时期(1949——1955年)。在追溯建国之前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和分析建国初期经济社会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科技政策的内容与功效。党确立了人民科学的方向;组建了以中国科学院为中心的科研机构;团结改造培养科技人才;实行了学习苏联先进科技的政策;提出科学联系国家建设实际等。这是奠基时期,初创阶段,是新中国50年科技政策和科技事业发展的源头。 第二章是科技政策“马鞍形”的曲折发展时期(n956——1965年)。1956年,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和“双百”方针,制定了第一个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实现了科学建制国家化,推进了科技事业的发展,出现了新中国科技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但是,自1957年夏起,科技政策出现偏向。反右扩大化,使被错划为右派的科技人员受到压抑,“双百”方针受到损害;“大跃进”运动中科技界的浮夸和献礼,用群众运动的方式大闹技术革命等科技“跃进”政策使科技事业元气大伤。于是有了科技调整,颁布“科技宪法”,给知识分子“脱帽加冕”,重新恢复了正确的政策,取得了很大成效。这是中国式科技政策的探索时期,既取得了很大成果,也存在严重的失误。主要经验教训有:坚持科技发展的规划模式;百家争鸣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双百”方针;正确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第三章是“文革”十年(1996——1976年)。“左”倾口号和言论代替了系统的科技政策而占主导地位,党的科技政策发生扭曲。“左”倾科技政策主张所谓“两方向”、“三结合”的无产阶级科研路线,鼓吹“突出政治”和“开门办科研”,批判“反动学术权威”及“反动”学术观点,反对学习外国。导致大批科技人员受到打击和批判,科技事业受到摧残,科技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拉大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科技水平的差距。同时,周恩来、邓小平等人坚持正确的科技政策,采取了-些保护科技发展的措施,使科技事业在动乱中仍取得了若于成就。“文革”时期科技政策的扭曲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要正确处理好科技事业与专政的关系、科技工作与突出政治的关系、学术民主与政治要求的关系、科学研究与群众运动的关系以及正确认识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问题等。 第四章是新时期 11977——1999年)。面临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和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冲击,邓小平成为科技事业的领路人,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拨乱反正,实现了科技政策的转折.唤来了科学的春天。80年代,党最终确立了“依靠”、“面向”和攀高峰的科技发展方针,制定实施了多个科学规划,开始了科技体制改革,把科技工作部署为三个层次,真正形成了全面系统的科技政策。90年代,为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党中央提出了跨世纪的战略决策——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落实这一战略。世纪之交,面对知识经济浪潮,我国科技政策进行了新的调整与完善,鼓励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新时期的科技政策尽管在体制改革、科技投入及人才利用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但基本上是-条上升线,具有全面系统性、稳定连续性、与时共进性、眼光宽广性和可操作性等几峪点,促使账发展突飞猛进、捷报频传。 第上章是新中国科技政策的总评。通过对新中国科技政策的梳理,得出以下结论:新中国科技政策与政治路线密切关联,政治路线的曲折,使科技政策的发展也呈现出曲折性;科技政策的目标是以实现国家现代化为核心:以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理论基础;以科技规划为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t文章最后提出了科技政策管理方面的几点启示:政策的稳定压倒一切;用民主和科学的方法管理科学技术:匆忘马克思的两个科技观点,即科学己经成为独立力量的观点,重视“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的观点:并提出了解决科技发展深层次问题的若干建议,包括:明确下世纪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从源头上理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体制和机制,依法加大科技投入,加

全文目录


导 言  7-14
  一、 科技政策的概念  10-11
  二、 研究现状和方法  11-12
  三、 主要框架与思路  12-14
第一章 新中国科技政策的基石(1949—1955年)  14-29
  一、 科技政策确立的背景  14-18
    (一) 解放前中国科学的状况  14-15
    (二)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的回顾  15-17
    (三) 建国初期的经济社会状况  17-18
  二、 科技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功效分析  18-28
    (一) 确立“人民科学”的方向  18-21
    (二) 团结改造培养科技人才  21-24
    (三) 全盘学习苏联先进科技的得失  24-26
    (四) 科学研究联系国家建设实际  26-28
  三、 小结  28-29
第二章 中国式科技政策的曲折发展(1956—1965年)  29-62
  一、 “向科学进军”的提出与部署  29-40
    (一) “向科学进军”提出的背景  29-31
    (二) “向科学进军”的提出与部署  31-40
  二、 科技界反右与大跃进——科技政策的偏向  40-48
    (一) 科技界反右及其扩大化的后果  40-43
    (二) 科技“大跃进”及其影响  43-48
  三、 科技调整——正确科技政策的恢复  48-58
    (一) 科技调整的背景  48-50
    (二) 科技调整的内容  50-55
    (三) 科技调整的成效  55-58
  四、 小结  58-62
第三章 “文革”时期科技政策的扭曲(1966—1976年)  62-83
  一、 “文革”时期“左”倾科技政策总纲  62-63
  二、 “文革”中科技政策的具体内容  63-75
    (一) “左”倾科技政策的主要内容  64-69
    (二) 正确科技政策的内容  69-75
  三、 反思与评价  75-83
第四章 新时期的科技政策(1977—1999年)  83-130
  一、 新时期科技政策确立的背景  83-86
    (一) 建国以来科技政策决策方面的经验教训  83-84
    (二) 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冲击  84-85
    (三)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  85-86
  二、 科技政策的转折——拨乱反正  86-94
    (一) 科学大会实现科技政策的重大转折  86-89
    (二) 拨乱反正的具体措施  89-94
  三、 全面系统的科技政策的提出  94-101
    (一) 新时期科技发展方针的确定  94-95
    (二) 科技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95-97
    (三) 科技体制改革的兴起  97-99
    (四) 科技发展层次和若干计划的提出  99-101
  四、 科教兴国——跨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  101-126
    (一) 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背景和基础  101-106
    (二)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106-108
    (三) 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中的科技政策  108-121
    (四) 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121-126
  五、 小结  126-130
第五章 新中国科技政策总评  130-147
  一、 新中国科技政策总评  130-139
    (一) 主要特征:新中国的科技政策与政治路线密切关联  130-132
    (二) 主要目标:以实现国家现代化为核心  132-135
    (三)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135-138
    (四) 主要内容:规划模式  138-139
  二、 启示与建议  139-147
    (一) 政策的稳定压倒一切  139-140
    (二) 用民主和科学的方法管理科学技术  140
    (三) 勿忘马克思的两个重要科技观点  140-142
    (四) 解决科技发展深层次问题的政策性建议  142-147
主要参考文献与书目  147-151
后记  151

相似论文

  1. 论医学科研基金和课题管理,R-0
  2. 新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G644
  3. 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研究,G644
  4. 天津市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研究,G322.7
  5. 企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与策略研究,F224
  6. 湖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其对策研究,F323.3
  7. 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创新机制研究,G644
  8.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及其优化模式研究,G644
  9.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与法律对策,G644
  10. 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研究,G322
  1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研究,F323.3
  12. 厦门市促进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体系研究,F273.1
  13. 广西农业技术进步的测算与分析,F323.3
  14.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研究,F323.3
  15. 沈阳市促进科技中介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问题研究,D927
  16. 船舶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共享研究,F407.474
  17.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法律制度研究,D922.17
  18.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柔性研究,G644
  19. 天津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及对策,G644
  20. 基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研究,G32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科学、科学研究 > 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 > 中国 > 地方科学研究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