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转型期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作 者: 王志刚
导 师: 刘诗白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 非银行金融机构 防范研究 转型期 防范金融风险 风险防范措施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政府不适当干预 资产阶级经济学 经济条件下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分类号: F832.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0年
下 载: 48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经济现象,不可避免金融风险则是当代经济风险的最主要表现形态。最早对金融风险有着深刻理论认识的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学说,他认为金融危机实际上就是金融风险的集中表现,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必然产物。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关于“金融体系脆弱性”、“金融机构内在脆弱性”以及“金融资产价格内在波性”的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逐步深化了当代对金融风险问题的认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常见的金融风险具体表现形式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外汇风险。我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金融体制改革、金融深化的产物,在构建金融制度微观基础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但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是短缺经济条件下我国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国有企业多方博奕的结果,致使其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具有强烈的体制性和转轨特征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表现为:制度错位风险、重复设置风险和政府管制风险。除此以外,非银行金融机构还面临来自外部--资本市场和来自内部公司治理结构的风险,而且它们也明显地具有转型经济的特点。来自资本市场的最大风险是政府不适当干预和信息失真,而来自公司内部的主要风险则是由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缺陷、外部治理机制缺位而导致的委托--代理风险。 经济体制转型将是一个漫长的时期,防范与化解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也仍将是金融深化与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对此,我们应当重点研究下列几方面的问题,丰富我们的风险防范理论,强化风险防范措施。首先,探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措施,应当从其资产<WP=4>负债结构和公司制的经营管理方式的特点出发,不应生搬硬套商业银行的作法。第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将逐渐紧密与国际经济体系的关系,参与国际分工,我们必须研究如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包括金融自由化、电子计算机网络化)的条件下,防范金融风险。第三,必须正确处理好防范风险与制度创新和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第四,证券、信托、租赁构成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防范的主体,当前首要的任务是搞好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全文目录


导论  20-28
第1篇   金融风险的一般理论分析  28-99
  第1章   市场经济、经济风险和金融风险  29-51
    1.1   现代市场经济本身就是风险经济  29-32
      1.1.1   风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伴随物  29-30
      1.1.2.   经济风险与配置低效率  30-32
    1.2   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形成的原因  32-38
      1.2.1   人类经济行为有限理性与经济风险  33-34
      1.2.2.   行为的机会主义倾向与经济风险  34-35
      1.2.3.   经济环境与经济风险  35-36
      1.2.4.   金融风险是经济风险的集中反映  36-38
    1.3   “金融体系脆弱性”的理论研究  38-42
      1.3.1.   古典假说  39-40
      1.3.2.   长波解释  40-41
      1.3.3.   货币主义解释  41-42
    1.4   关于“金融机构内在脆弱性”的理论研究  42-46
      1.4.1.   信息经济学理论  42-43
      1.4.2.   “囚徒困境”解说  43-44
      1.4.3.   委托代理理论  44-46
    1.5   关于“金融资产价格内在波动性”的理论研究  46-51
      1.5.1. 汇率的内在波动性  46-47
      1.5.2. 股市的内在波动性  47-49
      1.5.3. 融资产风险的传染性  49-51
  第2章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风险  51-71
    2.1   信用风险的形成和表现  51-55
      2.1.1.   形成过程  51-53
      2.1.2.   表现形式  53-55
    2.2   关于信用风险的几种分析方法  55-64
      2.2.1.   定性分析法  55-56
      2.2.2.   财务报表分析  56-59
      2.2.3.   比率分析  59-62
      2.2.4.   技术分析  62-64
    2.3   信用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64-71
      2.3.1.   战略管理  64-66
      2.3.2.   管理技术  66-71
  第3章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流动性风险  71-86
    3.1   流动性风险的构成和成因  71-77
      3.1.1.   风险的主要来源  71-73
      3.1.2.   流动性风险的成因挤兑行为  73-77
    3.2 流动性风险的识别与测定  77-82
      3.2.1.   流动性需求  77-78
      3.2.2.   几种测定方法  78-79
      3.2.3.   主要衡量指标  79-82
    3.3   流动性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82-86
      3.3.1.   流动性计划  82-83
      3.3.2.   资产的流动性管理  83-86
  第4章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外汇风险  86-99
    4.1 外汇风险的成因与种类  86-89
      4.1.1. 风险概念和类型  86-87
      4.1.2. 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  87-88
      4.1.3. 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  88-89
    4.2   外汇风险的识别与测量  89-92
      4.2.1.   汇率风险函数  89-90
      4.2.2.   汇率风险的概率估计  90-91
      4.2.3.   汇率风险损失度的衡量  91-92
    4.3   外汇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92-99
      4.3.1.   汇率风险敞口管理  93-94
      4.3.2.   汇率波动管理  94-99
第2篇   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问题分析  99-133
  第5章   我国转型期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总体分析  100-114
    5.1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地位与作用  100-104
      5.1.1.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金融深化的产物  100-101
      5.1.2.   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的制度根源  101-103
      5.1.3.   体制性和积累性的金融风险  103-104
    5.2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制度错位风险  104-105
    5.3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重复设置风险  105-111
      5.3.1.   以政府准入方式进行的金融组织创新  105-106
      5.3.2.   兼并障碍形成的原因分析  106-109
      5.3.3.   难以摆脱的重复设置风险  109-111
    5.4. 非金融机构的政府管制风险  111-114
      5.4.1.   金融行业的特殊性与政府管制的必然性  111-112
      5.4.2.   政府管制的成本和风险  112-114
  第6章   资本市场风险: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外部风险  114-121
    6.1   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外部风险的特殊性  114-115
    6.2   政府适度干预的难点和问题  115-118
    6.3   信息失真风险  118-121
  第7章 治理结构风险: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公司组织问题  121-133
    7.1   委托--代理与公司治理  121-123
    7.2 公司治理结构  123-127
      7.2.1.   公司的内部治理  123
      7.2.2.   公司的外部治理  123-127
    7.3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风险  127-133
      7.3.1.   内部治理机制缺陷  127-128
      7.3.2.   外部治理机制缺陷  128-130
      7.3.3.   内部人控制和经理道德风险  130-133
第3篇   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分析  133-233
  第8章   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的防范对策  134-207
    8.1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  134-137
      8.1.1.   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的特殊性  134-136
      8.1.2.   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对称管理  136-137
    8.2. 公司治理机制完善和防范经理道德风险  137-140
      8.2.1.   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  137-140
      8.2.2.   外部治理机制的完善  140
    8.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非银行金融业的风险防范  140-151
      8.3.1.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40-143
      8.3.2.   国际金融体系缺陷及改进  143-146
      8.3.3.   开放环境下的非银行金融业的风险防范  146-149
      8.3.4. 金融自由化、一体化  149-151
    8.4   租赁业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151-159
      8.4.1.   租赁业风险的产生  151-154
      8.4.2.   租赁业风险的构成及特点  154-156
      8.4.3.   租赁业风险的控制的意见  156-159
    8.5   金融信托业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159-163
      8.5.1.   金融信托风险的表现形式  159-160
      8.5.2.   金融信托风险的主要成因  160-161
      8.5.3.   防范金融信托风险的对策  161-163
    8.6 证券业风险防范  163-186
      8.6.1. 证券市场的风险  163-172
      8.6.2. 证券公司的风险  172-178
      8.6.3. 证券业风险防范对策  178-186
    第9章   金融风险与制度创新  186
    9.1   风险、创新与发展  186-189
      9.1.1.   市场型金融创新、金融制度创新与金融业发展  186-187
      9.1.2.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187-189
    9.2   中国金融制度创新的迫切性及重大意义  189-193
      9.2.1.   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的需要  189-193
    9.3   正确处理规范与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  193-207
      9.3.1.   关于认识问题  193-195
      9.3.2.   控制金融风险的法制环境  195-198
      9.3.3.   关于政府干预  198-200
      9.3.4.   关于市场建设  200-204
      9.3.5.   关于非银行金融体系的发展  204-207
  第10章   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内控制度的建设  207-233
    10.1   内部控制制度的定义和目标  207-215
      10.1.1.   内部控制  207-209
      10.1.2.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  209-210
      10.1.3.   内部控制的目标与原则  210-212
      10.1.4.   内部控制的要素  212-215
    10.2   内控制度与风险化解  215-233
      10.2.1.   加强内部控制的迫切性  216-220
      10.2.2.   内控制度与制度建设  220-233

相似论文

  1. 我国社会转型期慈善伦理的经济学分析,D632.9
  2. 中国第三次社会转型以来竞技体育的发展路径研究,G812.0
  3. 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武术发展环境特征及对策研究,G852
  4. 转型期我国转业军官就业能力提升研究,G647.38
  5.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冲突研究,D648
  6. 电视剧“第三者”形象之裂变,J905
  7. 社会转型期我国实现民族平等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633
  8. 社会转型期基层计划生育协会发展模式研究,C924.21
  9. 社会转型期的村落民间信仰传承——以温州睦州垟村陈靖姑信仰为个案,K892.4
  10. 社会转型期我国行政伦理失范及对策研究,D630
  11. 转型期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D61
  12. 转型期的YJ电信网络运营结构调整研究,F626
  13. 转型经济中我国初次分配不公正的现状及对策分析,F124.7
  14. 煤化工行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X820.4
  15.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B27
  16. 社会转型期我国新社会阶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64
  17. 社会转型期我国政治道德建设研究,D64
  18. 社会转型期公民政治参与问题分析与模式选择,D621.5
  19. 转型期中国省级地方政府竞争研究,D625
  20. 我国社会转型期民族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G641
  21.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及其对策研究,G641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金融组织、银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