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试析王夫之“理势合一”的历史观

作 者: 孟勇
导 师: 杨国荣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哲学
关键词: 依人建极 今胜于古 道器之辩 理势合一 历史观
分类号: B24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3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中国哲学史上,王夫之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很多思想都达到了前人未曾企及的高度。尤其是其“理势合一”的历史观思想,更是对前人所提出的“复古论历史观”、“循环论历史观”等历史观形式的一次相当全面的批判和反思。对“理势合一”的历史思想,王夫之有独特的论述。他认为历史发展过程是天地自然阴阳二气相互交感而呈现的有规律的运动变化过程,而“理”和“势”亦是阴阳二气相互交感的具体表现。二气相互交感之化生万事万物而又有其秩序性、合理性,此即谓之“理”;二气动时,有一动一静之变化,形成“顺而不逆之趋势”,此即谓之“势”,它们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一方面要在“势之必然处见理”,另一方面又“得其理则自然成势”,并且最终两者将合而为一、为“天”。同时王夫之还探讨了历史发展的现实性和合理性的关系问题。王夫之认为作为历史现实性体现的“势”和作为历史规律性之体现的“理”是相互统一的。一方面,只有在势的不断呈现中才能得到理,另一方面也只有在理的作用下才会有势的趋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统一。在此基础之上,王夫之又深入历史内部,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进行了必要地探讨。王夫之认为历史发展的主要支撑点是天道和人道的相互沟通和统一。在王夫之的历史哲学中,天道并非是与人道相互对立而所呈现的单向度的发展关系,正好相反,天道是人道实现自己价值,走向自己本真存在的大视域,在这个大视域下,单个的主体以超越自身狭隘的局限而在更广大的视域下去观察和思考,同时这样的视域能够使得主体和他者,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很好的沟通,这样的彼此沟通能够使得主体不断完善并最终走向历史性的存在。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天道有其自在性,有自身发生发展的规律性,人道的产生和发展必须在遵循天道规律性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展开和实现;另一方面,天道在人道的借助下实现着自己的意图同时也实现着人道的价值和目的,并且最终实现两者的统一。王夫之对其历史观的论述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也达到了前人未曾企及的高度。本文试图从“依人建极”——王夫之历史观的逻辑起点;古今之辩——今胜于古的进化史观;道器之辩——历史观的哲学基础;理势之辩——历史观的变革、理势合一历史观的规律和内在支撑点等方面对其历史观展开一定的论述,最后对王夫之理势合一历史观的意义和局限做了客观的评价和总结。在对王夫之的历史观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希望能够对王夫之的历史观有一个较新的认识。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6-7
ABSTRACT  7-10
第一章 引言  10-15
  (一) 目前的研究现状概述  10-12
  (二) 本文的研究意义  12-15
第二章、从"依人建极"到今胜于古 ----王夫之历史观的逻辑起点及其进化史观  15-21
  (一) 何谓"依人建极"  15-16
  (二) "依人建极"是王夫之历史观的逻辑起点  16-19
  (三) 古今之辩:今胜于古的进化史观  19-21
第三章 道器之辩:历史观的哲学基础  21-26
  (一) 天下惟器,道在器中  22-24
  (二) 道法关系  24
  (三) 道依时而万殊  24-26
第四章 理势之辩:历史观的变革  26-37
  (一) "理"与"势"  26-27
  (二) "理促势"与"势显理"  27-28
  (三) 理势合而为天  28-33
  (四) 历史发展背后的支撑点  33-37
第五章 王夫之理势合—历史观的意义和理论局限  37-44
  (一) 历史观的意义  37-41
  (二) 历史观的局限  41-44
参考文献  44-47
附录  47-51
后记  51-52

相似论文

  1. 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观,G633.51
  2. 朱熹北宋文学批评之研究,I206.09
  3. 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批判,A811
  4.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类型研究,I207.42
  5. 论更顿群培的历史观以及研究方法,K092
  6. 是通变思想还是进化史观?,K092
  7. 《通典·食货典》史学研究,K092
  8. 从历史坚守到欲望言说,I207.42
  9.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邓小平历史观,D64
  10. 麦田里的守望者,I207.42
  11. 历史观照下的中国外商投资法研究,D922.295
  12. 新历史主义视域下的姜文电影,J905
  13. 巴恩斯小说历史观研究,I561.074
  14. 马克思历史主体论研究,A811
  15. 罗素社会历史观探析,B561.54
  16.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历史观教育策略探析,G633.2
  17. 布哈林社会历史观思想的成就与缺陷,D095
  18. 独特的历史观观照下的城市书写,I207.42
  19.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日本史教学研究,G633.51
  20. 卢卡奇的历史概念与马克思历史观的比较研究,A811.6
  21. 卡莱尔英雄史观研究,I56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清代哲学(1644~1840年) > 王夫之(船山,1619~1692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