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元明杂剧文人形象与剧作家心态变迁研究
作 者: 刘丽华
导 师: 王志武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杂剧 元代 明代 文人形象 心态
分类号: I207.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499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文人作为元明杂剧的创作主体对杂剧创作是一种限制。杂剧中的人物、情节和剧作家的精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人群体的共同心态限制着杂剧的发展方向。同时,杂剧的发展是连续而有变化的,作为剧作家精神的载体,能够呈现出文人心态变化的轨迹。所以我们的研究将沿着历史发展的顺序,也是杂剧发展的足迹,以出现在元明两代文人剧作家的杂剧中的文人形象为研究对象,从生存状态、性格气质、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剖析,寻找历史变迁中的文人群体心态和杂剧文人形象之间的联系,从而挖掘出影响元明杂剧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元代初期,文人群体被推向政治、文化的边缘,个体价值的实现完全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幻想,但对个体价值的充分肯定却恰恰成为此时文人形象身上最为突出的特征。杂剧往往抱着对中原文化传统的怀念和美赞来对文人进行全方位的刻画,呈现出的是才、情、义兼而有之的才子形象。剧作家接纳着也抵御着文化的变迁,使元初杂剧表现出强烈的批判精神,而他们带着浓厚的关怀反观自身时,对于文人弱点的批判就表现为大胆地揭示,小心地点拨。元代中期,基本适应了元王朝统治环境的文人,并没有从根本上获得身份的改变,但是随着科举制度的恢复和再停,希望和失望的反复交替构成这一时期文人心态变化的中轴线。文人形象中贫寒之士也相应减少,多了对功名客观冷静的思考,也出现了在仕与隐之间难以抉择的犹豫,人生实现的标准非常明确地转向了道德价值。正是在对功名的重新认识中,文人不断地审视和理解着自己一直恪守的规范和法则,信、义就是这时被剧作家挖掘出来,成为能展现文人人格魅力的优势。元末明初,经历了元明易代的文人,社会地位回升,但在高压文化政策的威慑下,以及视杂剧为“小道”的思想影响下,文人心态趋向避祸和遵从,大大削弱了文人杂剧作家的队伍,在藩王剧作家的创作引导下,杂剧对文人的关注程度也并不强烈,多数形象处于陪衬的角色,人物身上的个性色彩大大减弱,形象黯然失色。带有鲜明地为贵族娱乐和理学教化服务的特点,杂剧表现出发展过程中的迅速衰微。明中期,受到政治、经济、思想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文人的个体意识被唤醒,不受束缚地追求独特人生、对抗礼法成为这时文人群体的共同心态,杂剧中文人形象的刻画也突出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呈现出一批卓然不群的狂士和雅士形象,充斥着对传统价值标准的新思考。明后期,朝政腐败、世风日下,思想领域失去了权威和主流,文人心态也趋于复杂而多样。复古成为此时影响文人心态的新动向。有着救世责任的文人回首传统,力倡儒学道统,希望通过重建理学的权威来挽救世道人心。此时文人形象的刻画深入心灵,既有对人才的礼赞,又有对人才的悲悯。在拯时救世的渴望中找寻着自我价值实现的可能,表现出末世文人纷杂的情绪。由元到明,杂剧在从舞台到案头的发展中衰落了,文人形象也走出了一条从社会到书斋的路程,虽然明后期,角色又表现出向着舞台、社会回归的倾向,但已然不能改变杂剧衰落的命运了。杂剧以其在文学上的特殊地位,真实地记录了文人剧作家的内心世界,所以杂剧的发展历程中,始终纠缠着文人剧作家心态变迁对人物形象的直接影响,以致影响到了整个杂剧的发展方向。
|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绪论 9-17 一、剧作家和杂剧创作 9-12 二、文人形象在元明杂剧中的地位 12-14 三、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14-17 第一章 元初期—充满幻想的边缘人生 17-43 第一节 被推向边缘的文人群体 17-25 第二节 幻灭的理想和价值 25-36 一、以多样的方式肯定存在价值 26-31 二、功名—人生终极价值的寄托 31-36 第三节 性格弱点和伦理观念 36-43 一、怯懦的性格 37-39 二、伦理观念 39-43 第二章 元中期—失功名不失骨气的才士 43-67 第一节 希望和失望 43-51 一、社会地位出现转机 44-49 二、傲气不容于世 49-51 第二节 信义与功业 51-59 一、重新认识功名 51-55 二、信义—文人的风范 55-59 第三节 向礼教回归 59-67 一、渐向礼教趋同的文人形象 60-63 二、婚姻中和礼教的冲突弱化 63-67 第三章 元末明初—不能逾矩的沉闷 67-90 第一节 从民间到御用的改变 67-73 一、政治、思想环境变化对文人的影响 67-70 二、文人群体分化 70-73 第二节 文人剧作家笔下的文人形象 73-82 一、收缩的文人形象 73-78 二、膨胀的伦理思想 78-82 第三节 藩王笔下的文人形象 82-90 一、娱乐为主的形象设置 83-86 二、雅趣特征和精神感召力 86-90 第四章 明中期—彰显自我的快意 90-116 第一节 不受传统羁锁 90-99 一、背离传统规范的政治环境 90-95 二、心学唤醒的自我体认和文人风尚 95-99 第二节 从仕途与举业中走出 99-107 一、癫狂放浪 99-104 二、隐遁避世 104-107 第三节 对传统价值观的不断超越 107-116 一、尊重情感选择 107-112 二、高扬精神追求 112-116 第五章 明晚期—难以胜任的角色 116-134 第一节 救世责任下的复古 116-120 一、王朝末路的焦虑 116-118 二、救世的努力 118-120 第二节 多样的文人生活 120-126 一、书斋以外的人生 120-124 二、广泛的人际交往 124-126 第三节 纷杂的文人情绪 126-134 一、不满、孤愤中的济世之赞 126-129 二、抑郁、悲凉中的失意之叹” 129-134 结论 134-137 一 134-135 二 135-137 参考文献 137-141 后记 141-142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42
|
相似论文
- 唐代落第士人心态探析,K242
- 明代洮州卫研究,K248
- 梁丽案研究,D924.3
- 元代散曲套数叙事艺术研究,I207.24
- 试论李攀龙的《唐诗删》,I207.22
- 明代三种小说对象类介词研究,H141
- 明代河西走廊的民族构成及其发展变化,K248
- 地域视角下的明代诗话文献考论,I207.22
- 探析英美刑法中的严格责任犯罪,D914
- 明代户帖研究,K248
- 明代官制中的“左”与“右”,K248
- 元代广西对外交通研究,F512.9
- 明代社会的货币问题与黄宗羲的货币思想,F092
- 明代舆论研究,K248
- 元代少数民族科举政策研究,K247
- 中国古代绘画的隔代继承现象,J209.2
- 从“神判”到“人判”,I207.41
- 元杂剧以诗为媒现象考论,I207.3
- 明代人身损害赔偿研究,D929
- 旱魃为虐,如惔如焚,K248
- 元代江西地区灾荒和赈恤资料汇编,K247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戏剧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