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微型燃烧器内甲烷催化燃烧特性数值研究及实验

作 者: 闫云飞
导 师: 张力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关键词: 微型燃烧器 甲烷重整 催化燃烧 数值模拟 实验研究
分类号: TK1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477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微器件对许多领域的影响日趋明显,装置的微型化与微型系统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内外科研机构相继开展了微动力机电系统和微发动机的研究工作。它具有能量密度高、寿命长、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等优点。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需要解决的科技难题还有很多。如微空间内可燃气体的流动、燃烧时间、燃烧效率和稳定性等可能与大空间内的燃烧有着完全不同的特性,这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甲烷燃料容易获得、价格低廉,在未来数十年内将是微型机电系统和气体发动机的主要燃料。微型燃烧器的尺寸较小、散热速率较大,可能使常规空间反应无法稳定进行,因此,研究微型燃烧器内甲烷预混流动和催化燃烧特性,可为微型发动机碳氢燃料燃烧技术打下基础。本文针对微系统内流动与燃烧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微型燃烧器内碳氢燃料旋流预混催化重整燃烧技术,分析了微细尺度流动特性、催化重整及催化燃烧的反应机理。提出以燃料入口直径,旋、直流槽数量,次级燃料入口距离、数量等几方面因素来研究提高微型燃烧器预混腔的预混效果。探讨了了各参数变化时,各燃气出口速度、燃气出口速度分布均匀性、出口预混系数的变化规律,为设计快速高效的微型预混器提供理论依据。对预混方式及微燃烧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增加了燃气在燃烧器内的停留时间,得到了甲烷、水蒸气在镍催化剂作用下在预混腔发生催化重整、积碳特性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影响其特性变化的控制参数(如催化温度、水碳比和质量流量)的适宜范围。针对不同的目的和催化反应,提出在微型燃烧器的预混腔和燃烧腔分别涂敷不同种类催化剂的催化燃烧策略。首次对滑移区内气体的流动与传热特性与Kn数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可用反应对CO和CO2选择性的指标,来辅助评价和分析各因素变化时甲烷催化燃烧效率和热值利用率的高低。微细尺度条件下可以忽略空间反应对整个催化反应的影响。得到了催化壁面温度、nCH4/O2摩尔比和质量流量变化时,甲烷催化燃烧效率、反应对CO和CO2选择性、热值利用率的影响规律。对如何提高微细尺度下催化燃烧的燃烧效率和热值利用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首次考察了燃烧腔不同催化壁面、流动不均匀性、混合不均匀性对催化燃烧的影响。得到了在文中特定燃烧腔结构下,催化温度、甲烷与氧气摩尔比和甲烷质量流量各因素变化时,不同催化壁面对甲烷催化燃烧效率的贡献情况。为了兼顾催化燃烧效率和催化成本,提出了催化剂在不同催化壁面的涂敷策略。得到了流动不均、混合不均以及氢气量对甲烷催化燃烧和催化剂使用寿命的影响规律。为提高微细尺度下催化燃烧效率和降低催化成本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对微型燃烧器的预混腔和燃烧腔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采用电火花加工工艺加工微燃烧器,搭建了微型燃烧器实验台,优化了系统,提高了微细尺度燃烧的稳定性、燃烧效率和可操作性。对不同微孔、不同流量下甲烷的扩散和预混燃烧火焰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微火焰的形状、分布和颜色的变化情况。实验得到了火焰长度随甲烷流量、微孔孔径、微孔出口处雷诺数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吹熄速度、淬熄速度、火焰的稳燃范围随孔径变化关系以及火焰长度/孔径之比随微孔出口雷诺数的变化规律。在实验系统提供的稳定高温环境下,研究了催化温度、CH4/O2摩尔比以及质量流量等不同因素对甲烷催化燃烧效率的影响,并分析了与数值模拟的异同。进一步揭示了散热损失在微细尺度催化燃烧中的重要作用。为微细尺度下碳氢燃料催化燃烧特性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验基础。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微细尺度内流动、预混,催化重整及燃烧问题、研究分析了微孔燃烧火焰形状、结构及熄灭特性,微型燃烧器在稳定的高温环境中的催化燃烧等,提出了提高微细尺度预混、催化重整燃烧效率、充分利用微空间换热、减少散热损失的措施,并得到了相关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推进微细尺度催化燃烧特性的深入研究,充实和丰富了微细尺度催化燃烧的研究成果,也为相关技术(微旋流预混技术、微细尺度催化重整与燃烧等)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为微型发动机碳氢燃料燃烧技术打下基础,对推动微型发电动力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4
主要符号表  14-16
1 绪论  16-42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6-18
  1.2 微型催化燃烧系统特性  18-22
    1.2.1 燃烧技术概述  18-20
    1.2.2 微系统预混催化燃烧技术的优点  20-22
  1.3 微系统内流动、催化重整及催化燃烧的研究现状  22-35
    1.3.1 微系统内流动研究现状  22-24
    1.3.2 微细尺度催化重整、催化燃烧的研究现状  24-35
  1.4 微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  35-37
  1.5 微细尺度流动、催化重整及催化燃烧面临的问题  37-40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40-41
  1.7 本文研究工作的创新内容  41-42
2 微细尺度流动特性、催化重整及催化燃烧反应机理分析  42-51
  2.1 微细尺度流动特性  42-43
  2.2 催化重整及催化燃烧反应机理分析  43-50
    2.2.1 甲烷水蒸气催化重整反应机理  45-46
    2.2.2 甲烷催化燃烧反应机理  46-50
  2.3 本章小结  50-51
3 微型燃烧器预混腔内流动预混、催化重整及换热特性的模拟  51-79
  3.1 预混腔物理模型  51-52
  3.2 预混腔数学模型  52-53
  3.3 催化重整反应数学及动力学模型  53-55
  3.4 动力学模型适用性与正确性分析  55-56
  3.5 流动、预混特性模拟结果与分析  56-64
    3.5.1 微型预混腔内流场及压力场分布  57-59
    3.5.2 燃料入口直径的影响  59-60
    3.5.3 槽道数量的影响  60-62
    3.5.4 次级燃料入口距离的影响  62-63
    3.5.5 次级燃料入口数量的影响  63-64
  3.6 催化重整特性模拟结果与分析  64-71
    3.6.1 催化壁面温度对催化重整特性的影响  65-67
    3.6.2 水碳比对催化重整特性的影响  67-69
    3.6.3 入口质量流量对催化重整特性的影响  69-71
  3.7 微通道内流动与换热特性  71-77
    3.7.1 物理模型  71-72
    3.7.2 模型建立及求解  72-74
    3.7.3 数值分析结果  74-77
  3.8 本章小结  77-79
4 微型燃烧器燃烧腔内催化燃烧的模拟  79-104
  4.1 燃烧腔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  79-80
  4.2 催化燃烧反应动力学模型  80-81
  4.3 动力学模型适用性与正确性分析  81-82
  4.4 模拟结果与分析  82-91
    4.4.1 空间反应对催化燃烧的影响  82-84
    4.4.2 催化壁面传热条件对燃烧的影响  84-87
    4.4.3 CH_4/O_2 摩尔比对燃烧的影响  87-89
    4.4.4 入口质量流量对燃烧的影响  89-91
  4.5 不同催化壁面(上、下底面、侧面)对燃烧的影响  91-97
    4.5.1 催化壁面温度对燃烧的影响  91-92
    4.5.2 CH_4/O_2 摩尔比对燃烧的影响  92-93
    4.5.3 入口质量流量对燃烧的影响  93-94
    4.5.4 微燃烧腔内流场及各组分的分布  94-97
  4.6 流动不均匀性对燃烧的影响  97-98
  4.7 混合不均匀性对燃烧的影响  98-99
  4.8 H_2 对CH_4 燃烧的影响  99-101
  4.9 本章小结  101-104
5 微型燃烧器设计加工的研究  104-113
  5.1 微型燃烧器的设计原则  104
  5.2 燃烧室的容积热负荷和截面热负荷  104-106
  5.3 燃料及气流进口方案的选择  106
    5.3.1 燃料的选择  106
    5.3.2 气流进口方案的选择  106
  5.4 材料及加工工艺的选择  106-108
  5.5 微型燃烧器结构及加工工艺  108-111
    5.5.1 微型燃烧器结构  108-111
    5.5.2 微型燃烧器加工工艺  111
  5.6 微型燃烧器的强化燃烧与外壁保温措施  111-112
  5.7 本章小结  112-113
6 微型燃烧器内甲烷燃烧实验研究  113-136
  6.1 实验系统及装置  113-116
  6.2 测试系统  116-117
  6.3 微型燃烧器微孔甲烷燃烧火焰实验  117-129
    6.3.1 实验流程及步骤  117-119
    6.3.2 实验工况  119
    6.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119-129
  6.4 微型燃烧器内甲烷催化燃烧实验  129-134
    6.4.1 实验方法  129
    6.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129-134
  6.5 本章小结  134-136
7 结论与展望  136-139
  7.1 主要结论  136-138
  7.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138-139
致谢  139-140
参考文献  140-150
附录  150-153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150-151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主持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  151-153

相似论文

  1. LNG系统中工作压力设定依据与换热器正交试验设计,TQ051.5
  2. 煤制油连续性模型系统的实现及其液化实验研究,TQ529.1
  3. 高强度钢板冲压件回弹的研究,TG386
  4. 筒形件可控径向加压充液拉深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TG386
  5. 硬质合金与钢连接工艺及机理研究,TG454
  6. 具有非对称端壁的涡轮叶栅气膜冷却数值研究,V231.3
  7. 复杂形体的高速气动对流及耦合换热研究,V215.4
  8. 轨道交通引起周围环境竖向振动的振源特性分析,U211.3
  9. 循环流化床内颗粒聚团的传热特性研究,TK124
  10. 生物质直接再燃的数值模拟,TK16
  11. 670t/h四角切圆锅炉炉内煤粉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12. 1000MW超超临界褐煤锅炉炉内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13. 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研究,TK173
  14. 周向浓淡旋流燃烧器空气动力场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TK223.23
  15. 中心回燃式燃烧室燃烧特性研究,TK223.21
  16. 迷宫式汽封和薄叶式汽封的数值模拟与对比分析,TK263.2
  17. 三峡库区水环境中营养盐磷分布规律的数值研究,X832
  18. 拓展训练引入初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验研究,G633.96
  19. 阀外置式小排量抽油泵的设计及性能仿真分析,TE933.3
  20. 渗流对尾矿坝稳定性影响的分析,TV649
  21. 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研究,P618.1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热力工程、热机 > 燃料与燃烧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