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都市意象的女性主义书写

作 者: 刘贺娟
导 师: 王春荣
学 校: 辽宁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都市意象 新都市文学 女性主义书写 都市文化精神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963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对文学进行研究的方法很多,既可以对文学本体进行审美的本质性研究,也可以将文学定位在一个关系坐标中进行考察。本文将都市和女性坐标交叉点上的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新时期”作为研究的指定时期,用女性主义视角对这一时期女性文本中出现的都市意象进行阐释。1.研究目的女性主义理论伴随着女权运动出现,在诞生之初是非常激进的政治理论,女权主义者偏激地认为整个世界被男性中心话语充斥,女性在各个领域都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女权主义诞生之初将整个男性世界视为对立面,试图颠覆男权话语,重新建构一个女性的世界。在实践当中,女权主义者认识到了自身理论缺陷,从两性敌对中走出来,寻求两性的不一致,并且认识到只有两性和谐发展,女性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天地。女权主义理论和其它理论一样,都有失之偏颇和不完善之处,但是它始终在寻找更合理的理论视角。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过程,它在不断寻求对文学进行更深入、更有效的阐释方法。本文将对新时期女性都市文本中出现的都市意象进行女性主义的分析,深入到都市文本的肌理深处,从女性主义的视点建构和谐的都市意象体系。2.研究方法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对女性都市文本进行审美研究,探究隐含在女性都市文本中的都市意象的深层意蕴。同时,结合现代性理论、城市社会学理论、文化地理学和意象文化学等相关理论,在多角度的理论视阈的观照下对都市意象进行研究。第一、为本文的研究设置特定的语境。“城市”和“都市”在人类都市化的进程中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市”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发展阶段上处于比“城市”更高级的阶段。由于对于都市理论和都市文学的研究者众多,他们对于“都市”和“城市”在概念上的区分并没有达成一致,在本文的研究语境中“都市”和“城市”通用。第二、将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有机统一在一起。立足民族的、本土现象的研究,借鉴城市文化理论,对都市意象进行文化学意义上的溯源,同时给予都市意象以女性主义的全新阐释。从而,探究都市意象作为都市文化体系中的重要构成蕴含的文化意味及其在都市文化建构中的意义。第三、在研究的方法上,具有开放性的学术研究视野。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社会学、文化地理学、意象文化学、哲学、文艺学等综合运用,从而形成开放的、不拘一格的、独特的学术个性。3.成果和结论文本集中在新时期女性都市小说文本,对出现在其中的都市意象所包含的性别内涵进行理论上的追溯,女性文本中的都市意象主要包括都市生活意象和都市女性形象,对都市意象的剖析将在这两个方面展开,并且总括出新时期女性文本中出现的都市意象在都市化进程中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上的探寻,勾勒出女性都市意象体系中两性和谐的蓝图。第一部分为绪论,指出了本文论题提出的意义和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该领域研究的国际国内现状,在女性文学领域对女性意识、女性的发展、两性和谐的主题性研究成果众多,可是专门就都市意象研究的文章并不多见,对都市意象在文学、文化的角度上展开历史的、纵向的、更有深度的研究是前沿的学术研究课题,本文就是要在这个维度展开对都市意象的探索。第二部分探讨都市意象中包含的性别内涵。探寻女性与城市的关系在文本中的演进过程,从女性的性别视野、性别理解、性别体验和性别表现几个角度追溯都市意象包含的性别意识,都市意象如何进行了女性的突围,都市为女性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女性在都市的空间当中能够和男性站在同一地平线上,对自己在农业社会中拥有的传统身份进行挑战,用女性的视野重新审视男性,从而建构新的女性的审美世界。第三部分对在新时期女性文本中都市意象进行了文化学意义上的分析。首先进入人们视野的是都市整体斑驳复杂的意象述描,之后对在不同作家文本中出现的都市意象进行了深入文化肌理的剖析。在文本中出现的胡同、弄堂等都市意象是古老的文化象征,透过这些意象,女性表现的是和都市古老文明的同质同构;酒吧和舞厅的意象是和城市的女性消费一致的,而家、卧室和镜子是女性灵魂在现代城市荒漠的回归,代表了女性精神的终极指向。第四部分主要阐释女性形象与城市精神的同构。职场“女强人”张扬着女性个性,和城市中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的理论是一致的;新时期以来,城市的飞速发展,迅速的工业化进程让城市人在陌生的城市面前产生了极大的困惑,于是狂欢、癫狂和焦虑成了城市女性的精神主题,这样的精神指向在“新新人类”身上有明显体现;城市人在巨大的现代化压力面前体会到了虚无并希望在精神上回归,女性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亲情和爱情上,追寻母性是对城市文明史的反思,同性之爱是她们回归内心安逸的策略。第五部分对都市意象的女性主义书写进行审美价值上的深层探究,这将文学的研究最终归结到文化、审美的层面上来。本文将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的表征凸显出来,进而追寻表征之下蕴含的女性精神空间,从而对男性中心社会中的都市意象文化进行女性主义的解读,并按照女性主义的视角对都市意象进行重构。结语部分回顾了都市意象的研究成果,并对以女性主义为基点的都市意象研究进行了总结,同时展望都市意象性别建构的美好前景。对男权话语体系中的都市意象进行解构,并对都市意象进行女性主义的建构,文学上不同性别的解构与建构是社会历史上性别斗争的缩影,都市意象在两性不同的解读中呈现出了不同的文化特色。对都市意象进行女性主义的书写,终极目标是要建构双性和谐的都市文化体系。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4
绪论  14-29
  0.1 问题的提出  14-18
  0.2 选题意义  18-22
    0.2.1 理论意义  18-20
    0.2.2 现实意义  20-22
  0.3 国际国内研究的历史、现状  22-29
    0.3.1 国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22-23
    0.3.2 国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23-27
    0.3.3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27-29
1 性别都市:都市意象的性别内涵  29-67
  1.1 都市意象溯源及性别解说  29-37
    1.1.1 意象探源  30-32
    1.1.2 关于“都市意象”  32-35
    1.1.3 女性主义书写都市的开启  35-37
  1.2 女性和都市关系在文本中的当代演进  37-46
    1.2.1 女性与都市关系的述描——冲突与融合  37-39
    1.2.2 十七年文学——以隐性角色身份进入都市  39-41
    1.2.3 文革文学——都市的缺失与女性的异化  41-42
    1.2.4 新时期文学——女性和都市同步成长  42-46
  1.3 都市意象的性别意识  46-55
    1.3.1 性别视野  47-48
    1.3.2 性别理解  48-49
    1.3.3 性别体验  49-53
    1.3.4 性别表现  53-55
  1.4 都市意象的女性突围  55-67
    1.4.1 女性地平线  55-58
    1.4.2 自我身份挑战  58-60
    1.4.3 男性身份挑战  60-63
    1.4.4 女性世界  63-67
2 女性主义理念观照下的都市意象书写  67-91
  2.1 古老都市的记忆——胡同、弄堂  69-76
    2.1.1 文化记忆与生存空间  70-72
    2.1.2 古老文化的象征  72-74
    2.1.3 琐细的女性人生  74-76
  2.2 现代性的符号——“厅”与“吧”  76-83
    2.2.1 现代性对女性的挤压  76-78
    2.2.2 消费空间的符号化  78-81
    2.2.3 女性欲望的释放地  81-83
  2.3 女性灵魂的再度回归——家、卧室与镜子  83-91
    2.3.1 孤独的情感体验  84-86
    2.3.2 心灵的终极归宿  86-87
    2.3.3 具有魔力的镜像  87-91
3 女性形象与现代都市文化精神的同构  91-122
  3.1 “女强人”——职场女性主义的张扬  92-99
    3.1.1 都市化对女性社会身份的强化  93-95
    3.1.2 张扬女性主义的“白领”  95-96
    3.1.3 求索的彷徨与困惑  96-99
  3.2 “新新人类”——狂欢、焦虑与疯癫  99-106
    3.2.1 挣扎在都市边缘  100-102
    3.2.2 变形的身体舞蹈  102-103
    3.2.3 重读审视“新新人类”  103-106
  3.3 母性追寻——颠覆、想象与重构  106-113
    3.3.1 追溯母性的历史  107-109
    3.3.2 母性的都市书写  109-113
  3.4 姐妹联盟——打造女性自救的“方舟”  113-122
    3.4.1 从“被救”到“自救”的策略转换  113-115
    3.4.2 女性的结盟  115-117
    3.4.3 无奈的回归  117-122
4 都市意象女性主义书写的历史意义  122-138
  4.1 都市现代化进程的表征  123-128
    4.1.1 都市意象的女性解读  124-126
    4.1.2 女性书写的审美价值  126-128
  4.2 传统都市文学的解构与重建  128-132
    4.2.1 构建女性都市意象  129-131
    4.2.2 重塑都市文化精神  131-132
  4.3 女性精神空间的突进与拓展  132-138
    4.3.1 开拓女性精神空间  133-135
    4.3.2 拓展空间意义阐释  135-138
结束语  138-140
参考文献  140-145
致谢  145-146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146-147

相似论文

  1. 新都市文学论,I206.7
  2. 静与动,I207.42
  3. 繁华都市的现代书写,I207.42
  4. 论安妮宝贝的小说创作,I207.42
  5. 宋代两京都市文化与文学生产,I206.2
  6. 现代中国诗歌的城市抒写,I207.25
  7. 女人与城市二重奏,I207.42
  8. 从传统乡土写实到现代乡土抒情,I207.42
  9. 池莉小说中的女性意识,I207.42
  10. 日常与传奇,I207.42
  11. 从现代职场小说看新女性的生存困境,I207.42
  12. 网络文学的产业链分析及其发展趋向,I207.42
  13. 全球化语境下上海与香港都市文化的比较研究,I207.42
  14. 晚清狭邪小说的上海书写与想象,I207.42
  15. 微观权力下的女性身体与自我认知建构,I207.42
  16. 面对“技术”的先锋写作,I207.42
  17. 马原与扎西达娃小说的神秘性比较,I207.42
  18. 为了一种新小说,I207.42
  19. 论后期浪漫派小说的生命意识,I207.42
  20. 新时期小说的音乐叙事,I207.42
  21. 温情的叙事 爱与美的追寻,I207.4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