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复杂体型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和减震研究

作 者: 孟春光
导 师: 吕西林
学 校: 同济大学
专 业: 结构工程
关键词: 复杂高层结构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 粘滞阻尼器 本构模型 柔度法 纤维模型 振动台试验 非线性时程分析 消能减震
分类号: TU398.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498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国内首幢采用消能减震技术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为研究核心,从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仿真分析、整体结构的振动台试验及弹塑性时程分析、粘滞阻尼器消能减震等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1.在分析总结已有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可以考虑矩形钢管混凝土钢管壁双轴应力状态和局部屈曲的钢材等效单轴应力-应变滞回模型及相应的内填混凝土单轴应力-应变滞回模型。2.将二阶有限单元柔度法纤维模型梁柱单元相结合,推导了柔度法纤维模型梁柱单元的计算公式,并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解决了该模型中截面切线刚度矩阵奇异时无法求逆得到截面切线柔度矩阵的问题,提高了算法的稳定性:结合本文建议的矩形钢管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单轴应力.应变滞回模型编制了框架结构三维非线性分析程序,并通过16根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程序的可靠性。运用此程序对本文结构中的方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了一系列的力学性能分析,为后续整体结构的计算分析提供依据。’3.对本文结构进行了1/15缩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对该结构的动力特性、地震反应和阻尼器的减震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弹簧模型对振动台试验的模型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和非线性时程分析,所得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然后,以同样方法对改进后的原型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了该结构在各级地震作用下的反应特征以及大震下的屈服机制,进而对其抗震性能做出了评估。4.编制了单自由度消能结构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程序,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参数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减震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并对本文结构进行了减震设计,得出了两种不同减震目标的减震方案,结合阻尼器均匀布置方案对本文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对各种减震方案的减震效果进行了对比,并研究分析了小震和大震下减震结构的地震反应特点。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混凝土率型内时损伤本构模型,TU528
  2. 振动筛橡胶弹簧力学特性研究,O322
  3. 罕遇地震下框架结构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研究,TU275
  4. 车辆制动力作用下飘浮体系桥梁振动控制研究,U441.3
  5. 大跨径桥梁在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的响应及减震措施研究,U442.55
  6. 含能材料损伤本构模型的数值模拟研究,TQ560.1
  7. SMA-粘滞阻尼器及其在框架结构中的减震研究,TU352.1
  8. 基于三剪统一强度理论的ANSYS二次开发及其应用,TU311.41
  9. 高烈度地区高层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应用研究,TU973.13
  10. 悬吊质量体系结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TU317
  11.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强柱弱梁”屈服机制影响因素的研究,TU375.4
  12. 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钢结构地震损伤机理研究,TU311.3
  13. 异形柱纵筋最小配筋率和保护层厚度对矩形柱承载力影响,TU375.4
  14. 带桁架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的振动台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TU973.2
  15. 一种堆石体本构模型的探讨及验证,TV641.4
  16. 基于复合材料力学理论的冻土本构模型探索,P642.14
  17. 水泥稳定碎石的动态本构模型及其在侵爆数值模拟中的运用,O347.3
  18. 30Cr2MoV转子钢高温低周疲劳数值模拟及损伤评价,TG115.57
  19. 地震作用下高层柔性连接连体结构碰撞反应分析,TU973.2
  20. 基于已有振动台试验的钢管混凝土圆弧拱抗震性能分析,TU311.3
  21. 地下隧道内爆炸冲击下地表空间网壳结构的减隔震研究,U451;TU352.1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结构 > 组合结构 > 其他组合结构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