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利用小当量人工震源进行区域性深部探测的试验研究

作 者: 张尉
导 师: 陈颙;陈汉林;杨树锋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地质学
关键词: 4D地震学 气枪 区域性深部探测 人工震源 地震台网 S波分裂
分类号: P315.3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89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获取区域尺度地下结构的4D图像是探索地震物理预测、研究大陆动力学的重要途径。天然地震释放的能量大,但因为震源定位存在较大误差,故主要用于研究全球性大尺度问题,在研究区域性问题时分辨率常常显得不足。传统的深部结构探测,通常使用大当量炸药为震源,不环保且成本较高,难以在城市地区开展研究;又因采取流动地震测线的接收方式,覆盖区域有限,无法用来获取4D图像。对此不足,如果能做到小当量人工震源激发,区域地震台网(阵)远距离也能探测到信号,这将为地球科学建立研究地下的技术平台。本论文围绕2004年至2007年中国地震局联合众多单位在首都圈地区开展的多次人工地震实验,以采集到的首都圈固定地震台网和流动地震台数据为基础资料,从震源的激发、接收、数据处理和应用等方面较系统地研究了小当量人工震源探测区域性深部结构及其演化的可行性。炸药是陆地上使用时间最久、用途最广的震源。利用小药量的震源激发,能否获得较大范围的探测尺度是地球物理学家们十分关注的问题。论文利用10-25kg炸药量的陆地井下激发实验研究了小当量炸药的探测范围。结果表明25kg炸药的激发能量相当于M_L0.69天然地震,最远接收台的探测距离却超过200km,穿透深度约40km,振幅仅1.6nm。可识别Pg,Pm和Pc震相。此外,10-25kg炸药激发的波形具有相似性,可构成一定精度的重复地震。而利用三次大小炮联合实验计算出的振幅比和药量比关系,可用来提高小当量炸药的检测距离。综合分析得出:在良好的激发和接收条件下可以选择小当量炸药作为区域性震源,但炸药激发效果的可控性不高,重复性有限,应用潜力有限。气枪是海洋地震勘探使用最广的震源,将气枪移植到陆地,需对其激发特性和激发效果进行分析。论文研究了6000-8000inch~3的陆地水库气枪的探测距离、可重复性和影响因素等特征。结果表明气枪单次激发能量仅等同于1.4-1.6kg的炸药,但因为水中激发的地震波能量转换率比陆地炸药高10倍左右,激发产生的震级却相当于M_L0.5-0.6的天然地震。单次激发信号可传播120km,采用信号叠加技术后185km长的流动测线和近400km处的固定地震台可清晰记录到Pg,Pc,PmP,Pn,Sg,SmS,Sn等震相,穿透深度可至上地幔顶部。分析还表明:气枪具有环保、经济、较高可操作性和高度可重复性(相关系数平均值大于0.96)的特点,是较理想的区域性研究震源,而且激发效果容易控制,通过增加气枪容量和沉放深度的方式就可以有效提高气枪的探测范围。区域地震台网是人工震源主动探测地下结构、研究地下介质物性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并充分利用固定地震台网对4D地震学研究意义重大。为了研究台网对短周期微弱信号(1-20Hz)的检测能力,论文通过分析首都圈固定地震台网2000多条噪声数据,得出基岩台的背景噪声平均水平低于沉积层台约13dB。台址的好坏可以根据对某一次地震记录的信噪比大小来比较,2006年朝鲜地下核试验提供了这次难得的机会,波形记录经1-5Hz滤波后,台网中的18个基岩台可以清晰辨认核爆破产生的P波或Lg波,研究表明背景噪音较小的台站通常也具有较高的信噪比;而通过台网的基岩台计算得到的朝鲜核试验震级和NEIC计算的震级结果相同,表明基岩台的记录是真实可靠的。因此一些较好的基岩台可在4D地震学研究中重点研究,发挥其重要作用。首都圈的大城市都建在沉积层上,研究沉积层区地震波激发、传播和衰减特征对开展城市区域的地下结构成像至关重要。研究发现2570inch~3的气枪在渤海激发,区域地震台网可在近100km处检测到波速为1.7-1.8km/s的强震相,但P波的传播距离仅为21km。8000inch~3水库气枪激发的P波在沉积层区传播距离也不超过30km。研究还表明沉积层会从波形、噪声、信噪比和衰减等各方面较严重地影响深部探测的结果。根据人工地震实验和天然地震的衰减规律,引入半衰距离的概念来表征衰减的快慢,得出地震波在浅部沉积层的半衰距离为几十米,远远低于基岩的几公里。地震波的衰减并非线性变化,因此人工地震波的检测距离存在一定的突变性。S波分裂可以为地震预测探索实践提供可靠的物理途径。论文对水库气枪实验数据进行S波分裂分析,发现气枪激发可以产生S波(Sg和SmS)。S波来自于气枪激发的P波在液-固界面的转化,S波能量较强,叠加后和M_L 1.6天然地震相当。对布置在燕山隆起带的流动地震台的气枪信号进行S波分裂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为NWW和NNE向,偏振方向和区域断裂的性质密切相关。气枪是高度可重复性人工震源,利用气枪定点激发和定点接收有可能精确获取S波分裂参数,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以反映应力场随时间的变化,可应用于地震的物理预测。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英文摘要  8-11
目录  11-14
第1章 绪论  14-28
  1.1 前言  14-16
  1.2 研究背景  16-23
    1.2.1 人工震源  16-21
    1.2.2 区域性深部探测  21-23
  1.3 研究意义  23-25
  1.4 研究优势  25
  1.5 论文框架  25-28
第2章 炸药震源  28-54
  2.1 引言  28
  2.2 炸药激发能量和能量转换率  28-31
  2.3 小当量炸药的大范围探测  31-40
    2.3.1 小炮爆破实验及数据处理  32-33
    2.3.2 小炮的探测距离和探测深度  33-38
    2.3.3 检测原因探讨  38-40
  2.4 炸药的可重复性  40-47
  2.5 振幅比和药量比的关系  47-50
  2.6 炸药的主要不足  50
  2.7 发展新型震源的必要性  50-54
第3章 气枪震源  54-84
  3.1 引言  54-56
  3.2 气枪激发能量和能量转换率  56-59
  3.3 气枪的探测范围  59-66
  3.4 气枪信号的影响因素  66-74
    3.4.1 气枪容量对信号的影响  66-68
    3.4.2 气枪沉放深度对信号的影响  68-72
    3.4.3 气枪压力对信号的影响  72-74
  3.5 气枪的可重复性  74-77
  3.6 气枪的其它特点  77-78
  3.7 气枪震源的处理技术  78-84
    3.7.1 叠加技术  79-80
    3.7.2 编码技术  80-84
第4章 区域地震台网  84-100
  4.1 引言  84-85
  4.2 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  85-90
    4.2.1 台网概况  85-86
    4.2.2 台网的背景噪声分析  86-90
  4.3 朝鲜核爆信号的检测  90-100
    4.3.1 首都圈台网检测结果  91-93
    4.3.2 背景噪声对检测的影响  93-100
第5章 气枪在沉积层的激发、传播和衰减  100-128
  5.1 引言  100
  5.2 渤海气枪信号检测  100-108
    5.2.1 渤海气枪实验简介  100-103
    5.2.2 渤海气枪激发的震相分析  103-108
  5.3 水库气枪在沉积层的检测  108-116
    5.3.1 实验简介及检测结果  108-110
    5.3.2 影响因素分析  110-116
  5.4 浅部沉积层的地震波衰减  116-128
    5.4.1 延庆张庄人工地震实验  116-122
    5.4.2 昆明小哨人工地震实验  122-124
    5.4.3 与天然地震波衰减的对比  124-128
第6章 水库气枪产生的S波及其分裂  128-150
  6.1 引言  128-129
  6.2 水库气枪激发的S波  129-137
    6.2.1 气枪S波的能量  129-133
    6.2.2 气枪S波的产生机理  133-135
    6.2.3 气枪S波震相识取  135-137
  6.3 S波分裂计算方法及分析结果  137-144
    6.3.1 S波分裂计算方法  137-139
    6.3.2 气枪S波分裂分析  139-144
  6.4 气枪S波分裂的潜在应用  144-150
    6.4.1 气枪S波的研究优势  144-146
    6.4.2 气枪S波分裂监测应力变化  146-150
第7章 结论及进一步工作  150-154
  7.1 结论  150-152
  7.2 进一步工作  152-154
致谢  154-156
参考文献  156-168
作者简介  168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168

相似论文

  1. 地震定位对剪切波分裂的影响分析与张家口—渤海地震带西端地壳介质各向异性,P315.31
  2. 气枪震源子波特性分析与处理技术研究,P631.4
  3. 地震台网实时自动处理方法研究及系统实现,P631.4
  4. 深水环境地震波激发技术研究,P631.4
  5. 张家口—渤海地震活动带地壳地震学特性初步研究,P315
  6. 兰州台网记录的青藏高原影区地震的分析和研究,P315.3
  7. 辽宁区域地震台网资料的地壳介质剪切波分裂研究,P315.1
  8. 口腔综合治疗台的高速手机和三用气枪细菌污染的调查,R187
  9. 云南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P542.5
  10. 气枪震源子波数值模拟及其应用,P631.43
  11. 利用区域遥测台网研究云南地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P313.2
  12. S波分裂在新疆地区的初步应用研究,P315.3
  13. 孤立波在单层和两层流体中的分裂研究,O35
  14. 利用初至压缩波对大地震破裂直接成像,P315
  15. 利用全球虚拟地震台网进行快速地震参数测定的研究,P315.73
  16. 陆架陆坡区初始内孤立波分裂的研究,P736.15
  17. 基于人工震源的区域尺度介质波速探测研究,P315.31
  18. 利用多种震源测量介质波速度变化的实验研究,P631.4
  19. 西太平洋下地幔D”层的地震波速度各向异性研究,P315.3
  20. 区域尺度深部探测中的人工源震源特性及信号检测研究,P631.4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球物理学 > 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 地震学 > 地震波、地震震级、震源物理 > 震源物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