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广州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及其演进研究(1759-1949)

作 者: 周祥
导 师: 孙一民
学 校: 华南理工大学
专 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关键词: 广州 城市公共空间 形态 演进 类型
分类号: TU984.11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8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城市设计以城市的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区别于一般的城市空间,城市公共空间以其公共性为特征,在形态上表现出一定的文化、结构等特征,具有复杂的场所意义。因此,从一般层面上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理解必须建立在特殊的文化环境条件基础上。而且,城市空间的形态学研究也包括历时性与共时性两部分内容,这就促使我们以特殊时段条件下特定城市公共空间为个案,研究其历史形态及演变情况并得出相关结论,并希望能够以此为契机,为下一步研究城市公共空间创造可能。广州城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国际贸易一直是广州城市发展的直接动力,从1759年开始的一口通商贸易政策促使广州城市公共空间向更大范围的西关地区迅速拓展。1759年至1949年的190年间是近世社会文化转型时期,这个时期广州的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具有典型的岭南地域特征,其演进也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变化。在认清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以及内涵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历史的方法、类型学的方法和结构联系的方法,从城市设计与形态学的角度研究广州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态及其演变过程。将城市公共空间看作是各部分相互联系的结构,并采用类型学方法,注重物质实体空间的精神内涵,结合广州城市空间的地域特点,将城市公共空间分为自然山水、整体形态、商业街道、滨江空间等几个方面,总结建筑、空间和街块的类型。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广州城市公共空间的宏观与微观、二维与三维形态,即形态结构的描述以及拼贴、中心、网格等特征的全面分析,努力还原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本来面目及其带给当时人生活的真实意义。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对广州城市公共空间历史发展的渐进演变过程进行综合研究,结合政治经济环境,注重演变与社会文化思想要素的关联,揭示转型期形态的深刻文化内涵与内制因素。最终,总结广州城市公共空间历史形态特点,以及演变规律,得出研究结论。论文在广州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态描述、类型分析以及城市公共空间深层内涵方面提炼出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为全面研究广州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和城市设计打下基础。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1
图表清单及主要计量单位说明  11-19
第一章 绪论  19-39
  1.1 研究课题的缘起  19-20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20-25
    1.2.1 时空范围  20-24
    1.2.2 研究内容  24
    1.2.3 研究意义  24-25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25-33
    1.3.1 城市公共空间研究综述  25-30
    1.3.2 我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综述  30-31
    1.3.3 广州城市史研究综述  31-33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33-38
    1.4.1 研究方法  33-36
    1.4.2 研究框架  36-38
  1.5 本章小结  38-39
第二章 城市公共空间的内涵及形态  39-56
  2.1 城市公共空间的内涵  39-48
    2.1.1 城市公共空间概念  39-44
    2.1.2 城市公共空间特性  44-48
  2.2 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态  48-55
    2.2.1 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含义  48-50
    2.2.2 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分析  50-55
  2.3 本章小结  55-56
第三章 清代中后期的城市公共空间形态(1759~1910)  56-122
  3.1 城市发展背景  56-62
    3.1.1 国际与国内背景  56-60
    3.1.2 广州地方情况简述  60-62
  3.2 城市自然山水  62-67
  3.3 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形态  67-85
    3.3.1 城内区域  67-81
    3.3.2 城外区域  81-85
  3.4 城内商业街道  85-94
    3.4.1 四牌楼与双门底上下街  85-91
    3.4.2 惠爱直街  91-94
  3.5 城内开敞空间  94-96
  3.6 城外滨江空间  96-106
    3.6.1 十三行商馆区  96-101
    3.6.2 沙面租界区  101-104
    3.6.3 长堤马路  104-106
  3.7 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综合分析  106-121
    3.7.1 整体形态的拼贴特征  106-107
    3.7.2 整体形态的中心  107-110
    3.7.3 整体形态的网格  110-113
    3.7.4 整体形态的纪念性  113-116
    3.7.5 形态的类型学分析  116-121
  3.8 本章小结  121-122
第四章 民国时期的城市公共空间形态(1911~1949)  122-177
  4.1 城市发展背景  122-125
    4.1.1 国际与国内背景  122-123
    4.1.2 广州地方情况简述  123-125
  4.2 城市自然山水  125-129
  4.3 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形态  129-138
    4.3.1 原城墙内区域  129-136
    4.3.2 西关和东关区域  136-138
  4.4 主要商业街道  138-144
  4.5 重要城市公园  144-154
  4.6 纪念场所  154-164
    4.6.1 中山纪念堂与纪念碑  154-157
    4.6.2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157-160
    4.6.3 十九路军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160-162
    4.6.4 其他纪念墓地  162-164
  4.7 沿江马路空间  164-168
  4.8 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综合分析  168-176
    4.8.1 整体形态的拼贴特征  168-171
    4.8.2 整体形态的中心和轴线  171-173
    4.8.3 形态的类型学分析  173-176
  4.9 本章小结  176-177
第五章 广州城市公共空间的演进(1759~1949)  177-234
  5.1 自然环境的演进  177-180
  5.2 空间结构的演进  180-206
    5.2.1 平面肌理形态  180-195
    5.2.2 三维空间体验  195-206
  5.3 纪念场所的演进  206-209
  5.4 城市公共空间演进的社会思想基础  209-218
    5.4.1 清中后期  211-215
    5.4.2 民国时期  215-218
  5.5 城市公共空间演进受欧美实践影响  218-232
    5.5.1 欧美与广州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比较  218-230
    5.5.2 专业人才的欧美背景  230-232
  5.6 本章小结  232-234
结论  234-236
参考文献  236-247
附录  247-265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65-266
致谢  266

相似论文

  1. 建筑遮阳方式研究,TU226
  2.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建筑创作的艺术化技术理念研究,TU-86
  3. 吉林市城市意象解析,TU984
  4. 多厅影院空间架构研究,TU242.2
  5. 钢在建筑中的技术表现力研究,TU-0
  6.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7. 舌体特征的提取及融合分类方法研究,TP391.41
  8.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9. 乌岩岭保护区黄腹角雉栖息地植被类型及植食性食物研究,Q958
  10. 江蓠为基质的双齿围沙蚕亲体培育及个体早期发育研究,S968.9
  11. 广州与河源中学地理教育区域差异分析,G633.55
  12. 广州方言区初中古诗文教学探索,G633.3
  13. 广州近代住宅天井通风设计及现代应用,TU834
  14. 广州市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G633.91
  15. 广州市高中生生物实验学习兴趣现状及对策研究,G633.91
  16. 广州市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G633.96
  17. 广州市城市扩张过程及热环境演变研究,X16
  18. 词汇附带习得方式下通过阅读习得词汇的研究,G633.41
  19. 政党意识形态研究,D05
  20. 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状及构建途径研究,D630
  21. 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动态研究,S153.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城市规划布局 > 总体规划 > 城市空间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